第147章 星火燎原勢已成,萬象更新展宏圖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147章 星火燎原勢已成,萬象更新展宏圖

第147章 星火燎原勢已成,萬象更新展宏圖(1 / 1)

泰昌七年的金秋,天高雲淡,帝國的新政在曆經數年的深耕細作後,終於迎來了全麵收獲的季節。朝堂上下,邊疆內外,一股革故鼎新、欣欣向榮的氣象撲麵而來。

紫禁城,皇極殿。泰昌七年的秋日大朝會,注定要載入史冊。不僅因為其規模空前,更因為丹墀之下,首次出現了數位身著特製青色女官官服、神色莊重而堅定的身影。她們是經過嚴格考核,從各地女塾、義學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被授予了從八品至從六品不等的官職,主要分配至通政司負責文書抄錄、檔案管理)、皇商司負責賬目核算、物資統計)以及新設立的“婦幼保健司”任職。而在勳貴班列之中,一位身著麒麟補服、氣度沉靜的年輕女子,尤為引人注目。

司禮太監王安展開聖旨,朗聲宣讀。首先便是對魏國公一爵的最終裁定:“……原魏國公徐氏,世受國恩,然前嗣公徐文爵,勾結外藩,涉嫌竊取《永樂大典》遺籍,其罪當誅,爵位早革。朕念魏武寧王徐達)開國功勳,不忍其祀絕。查徐氏嫡係有女徐允貞,聰慧嫻雅,通曉書史,明禮知義,堪承先誌。著即冊封徐允貞為魏國公,襲三世降等之爵,賜丹書鐵券,欽此!”

此言一出,滿殿嘩然!女子襲爵,且是開國第一功臣的魏國公爵位,這是大明開國二百餘年來從未有過的先例!

新晉魏國公徐允貞,在一片複雜的目光中,沉穩出列,叩謝天恩。她聲音清越,姿態從容:“臣,徐允貞,謝陛下隆恩!必當恪儘職守,光大門楣,不負陛下信重,不負先祖威名!”她的出現與受封,以其無可辯駁的勳貴身份,為女子入仕這道原本脆弱的冰層,覆蓋上了一層堅不可摧的鎧甲。反對的聲音被硬生生壓了回去,時代的車輪,在這一刻轟然碾過了一道巨大的障礙。

仍有幾位白發蒼蒼的翰林和禦史當即就要出列反對。

然而,皇帝朱常洛並王安緊接著宣讀第二道旨意:“……朕膺天命,撫育萬方,惟才是舉,無論男女。今擇賢能女子入仕,佐理陰陽,共襄盛治,乃順應時勢,開啟民智之舉。今有賢能女子王秀寧……授予……,有女王鳳嬌……授……,著各衙署一體知悉,不得歧視阻滯,欽此!”

兩道旨意連發,其意昭然:女子襲爵與女子入仕,是皇帝革新社會、破除陳規的連環舉措,不容置疑。

眾受封女官上前謝恩,為首者,正是曾在秦良玉軍中擔任文書、以才學著稱的楊氏之女楊秀寧,被破格授予通政司右參議從六品)。

聖旨既下,議論聲漸息。雖然阻力依然巨大,但這扇緊閉了數千年的門,終究被推開了一道縫隙。楊秀寧等人強抑激動,深深叩首,她們知道,自己肩負的不僅是官職,更是天下無數女子的希望。

與此同時,孫傳庭主持的軍政改革也已初見成效。兵部與五軍都督府的權責進一步厘清,衛所製度名存實亡,募兵製與職業軍官體係在九邊及京營穩步推行。基於李自成、朱由檢等人在邊疆的成功經驗,朝廷正式頒布《邊疆特彆治理條例》,賦予邊疆大吏更大的財政、人事及對外交往的靈活處置權,以期更有效地應對複雜局麵。朝會之上,兵部尚書呈報,新式燧發槍已全麵裝備京營及遼東、宣大精銳,戰力顯著提升;而皇商司與格物院聯合設立的“兵器研究院”,在畢懋康、孫元化等人主持下,已在著手研發下一代更具威力的“擊發槍”與可爆炸的開花彈,並開始預研“後裝線膛”的概念,真正實現了“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良性循環。

天津衛軍港,旌旗招展。經過數年苦心經營,王承恩提督的大明水師已然脫胎換骨。港口內,不再隻有傳統的福船、廣船,更增添了十餘艘體型更大、結構更堅固、仿製並結合西夷與中華技藝的“泰昌級”炮艦。這些戰艦普遍裝備了二十門以上新式火炮,船首船尾還安裝了經過格物院改良、射程更遠的重型“紅衣大炮”,桅杆高聳,風帆如雲。

這一日,正值水師舉行秋季演武。朱常洛攜太子朱由楧,親臨天津觀操。但見海麵上,艦隊變幻陣型,如臂使指;炮聲隆隆,遠處設定的靶船木屑橫飛,很快被烈焰吞噬。尤其是一支由小型、快速的“獵隼船”組成的突擊分隊,憑借靈活機動,成功“突襲”了扮演敵艦的旗艦,展現了水師日益成熟的戰術體係。

王承恩跪在皇帝麵前,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陛下,賴陛下洪福,將士用命,我大明水師現已初步具備控扼近海、護衛商路之能!假以時日,必能馳騁遠洋,揚威異域!”

朱常洛親自扶起王承恩,勉勵有加。他深知,這支水師不僅是商路的保護神,更是未來帝國走向海洋的關鍵。他當場下旨,加大對外貿利潤的投入,繼續擴充、升級水師,並批準在王承恩的建議下,於天津、登州、福州三地設立“大明海事學堂”,招募民間通曉水性、熟悉海圖的青年,係統學習航海、天文、測繪、炮術乃至造船技藝,由經驗豐富的老水師將領和聘請的西洋顧問共同授課,為水師的長遠發展儲備人才。帝國的海權意識,正從王承恩的水師開始,真正落地生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就在水師銳意進取之時,來自東廠的密報擺上了朱常洛的案頭。密報詳述了朝鮮對獲賜《天工開物》後的反應:朝鮮國王李倧如獲至寶,並未將書籍束之高閣,而是秘密組織了一批心腹學者和工匠,成立了所謂的“實學研習所”,由一位名叫金堉的年輕官員主持,日夜不停地翻譯、研究書中內容。

他們不僅對《乃粒》、《乃服》等農業、紡織卷興趣濃厚,更對《五金》、《佳兵》、《燔石》等涉及礦冶、兵器、火藥製作的卷冊投入了巨大精力。據潛入漢城的東廠番子回報,朝鮮已開始小規模仿製書中所載的改良農具,並在平安道等地秘密嘗試改進本國的冶鐵技術,甚至試圖依據模糊的圖文描述,摸索火藥的優化配比。

“陛下,朝鮮雖表麵恭順,然其鑽研《天工開物》之專注,遠超尋常。其所圖恐非簡單效仿,而是意圖借此提升國力,乃至……軍力。”王安低聲稟報。

朱常洛看著密報,神色平靜,眼中卻閃過一絲了然。他早有所料,賜書本就是一次陽謀與試探。“無妨。天工開物博大精深,豈是輕易可以吃透?讓他們去鑽研吧。告訴宋應星,格物院下一版《天工開物》的增補修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更艱深、卻也更容易引人走入歧途的‘猜想’與‘推論’。另外,讓東廠的人,在朝鮮士林中,可以散播一些議論,比如‘盲目追求奇技淫巧,乃舍本逐末’,‘小邦當以修德為本,技術為末’,引導其內部爭論。”

他不僅要利用此書引導朝鮮的技術發展方向,還要在其內部製造觀念上的裂痕。這是一場無聲的文化與技術滲透戰。

京郊,西山格物院。往日裡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和爭論聲,今日被一陣持續而平穩的轟鳴所取代。朱由校滿臉油汙,卻興奮得像個孩子,圍著一台巨大的、不斷噴吐著白色蒸汽的機器打轉。這台經過無數次失敗和改進的“泰昌式蒸汽機”原型機,終於實現了超過十二個時辰的連續、穩定運轉!雖然熱效率依舊低下,噪音巨大,但其輸出的動力,已能穩定地帶動一組為皇家織造局提供動力的傳動機構,標誌著蒸汽動力正式從實驗室走向實用化。

“父皇!你看!它動了,它真的能一直動!”朱由校拉著前來視察的朱常洛,指著那飛轉的輪軸,激動得語無倫次。

朱常洛看著這台粗糙卻意義非凡的機器,眼中閃爍著同樣興奮的光芒。他深知,這“鐵牛”體內蘊含的力量,將足以改變世界。“好!由校,你為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功!格物院所有參與者,重賞!”他當即下令,在西山選址建立“皇家動力工坊”,開始小批量試製改進型蒸汽機,優先用於礦坑排水、軍工鍛造和大型紡織工坊。

與此同時,在徐光啟及其弟子陳子龍、王徵等的主持下,農事改革也成果斐然。通過對玉米、土豆、紅薯的持續選育,已培育出數個更耐寒、耐旱、高產的品種,在北方旱地和西南山地推廣種植卓有成效,極大地緩解了糧食壓力。對傳統的水稻、小麥,也通過優選良種、改進田間管理,單位產量有所提升。徐光啟編撰的《泰昌農書》綜合古今、融彙中西,已成為各地農官的必讀教材。

而在宋應星領導的材料研究所裡,同樣捷報頻傳。通過對石灰石、黏土等物的反複配比和高溫煆燒試驗,一種性能遠超“三合土”、更接近現代水泥的“泰昌灰泥”研製成功,其硬化後堅固如石,且具有一定耐水性,立刻被用於北疆堡壘、各地水利設施和官道修建。在冶金方麵,通過改進高爐和引入焦炭冶煉,生鐵和熟鐵的質量得到提升,格物院甚至試驗出了幾種性能各異的銅鐵、鋼錫合金,為火器、船舶和精密器械的製造提供了更優異的材料基礎。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新政的推行,也深刻改變了帝國上層子弟的出路。以周王世子朱恭枵為榜樣,越來越多的勳貴、藩王子弟不再滿足於躺在祖輩功勞簿上享樂,或空談性理,而是選擇進入各級衙門曆練,或投身軍旅,甚至有人主動要求前往邊陲艱苦之地。他們在實踐中磨去了紈絝習氣,增長了實乾才能,雖然其中不乏投機者,但整體風氣為之一新。朱常洛樂於見此,特意下旨,對在基層表現優異者,不拘出身,同等考績,擇優擢升。

東宮書房內,太子朱由楧的課程表也悄然發生了變化。經史子集仍是根本,但比重已有所調整。他的案頭,除了《資治通鑒》,更多了《泰昌農書》、《天工開物》、《輿地全圖》以及格物院送來的各種模型和圖冊。朱常洛不僅讓他聽講,更注重帶他實踐。此次觀閱水師,朱由楧便帶著父皇布置的“功課”:記錄艦隊陣型變化,思考不同艦船的作用,比較新舊火炮的優劣。

回宮路上,朱由楧仰頭問父親:“父皇,水師厲害,是因為船堅炮利。格物院厲害,是因為能造出蒸汽機和好水泥。那……是不是有了最好的機器和武器,就能永遠打勝仗,讓百姓永遠過好日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常洛牽著兒子的手,緩步走在宮道上,溫和答道:“楧兒,機器武器是‘力’,是‘術’,固然重要。但治國平天下,更需‘道’與‘德’。何為道?順應民心,勤政愛民是也。何為德?明辨是非,公正廉明是也。有力無道,如同猛虎出柙,反傷其身;有術無德,猶如小兒持利刃,危及其身。你要記住,將來無論有多少奇技巧工,多少堅船利炮,其根本,都是為了護衛這江山社稷,滋養這億萬黎民。”

朱由楧似懂非懂,卻將父親的話深深記在心裡。這種基於實學、強調經世致用與道德並重的教育,正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未來君主的世界觀。

坤寧宮內,燈火溫馨。皇後柳青瑤剛處理完宮內事務,正借著燈光翻閱弟弟柳文耀從龍安寄來的家書。信中除了報平安,更多是講述龍安新政的細節、土民生活的變化,以及他治理地方的一些心得與困惑。

朱常洛處理完政務,信步來到坤寧宮,見皇後正凝神閱讀,便輕輕走到她身後,為她披上一件外袍。“文耀又來信了?龍安那邊一切都好?”

柳青瑤回過神來,溫柔一笑,將信遞給皇帝:“陛下看看吧,文耀這孩子,是真把龍安當成了家,事事操心。他還請教了幾個關於合作社賬目管理和土民子弟進一步求學的問題。”

朱常洛接過信,仔細看著,不時點頭:“文耀做得很好,心思縝密,又能體恤民情,是個能臣。你柳家,出了個棟梁之材啊。”他放下信,握著皇後的手,“青瑤,這些年,你在宮中節儉自律,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為朕分擔了許多憂慮,更是教養楧兒用心。得你為後,是朕之幸,亦是國之幸。”

柳青瑤依偎在丈夫身旁,輕聲道:“臣妾能做的,不過是儘本分而已。能見陛下勵精圖治,新政有成,四海升平,便是臣妾最大的心願。”她沒有因弟弟的功績而驕矜,反而更加謹言慎行,將後宮管理得如同朝政一般清明,成為了朱常洛最穩固的後方。帝後之間,不僅是夫妻,更是誌同道合的戰友,感情在共同的理想與歲月的沉澱中,愈發醇厚。

金秋的收獲,遍布帝國的每一個領域。女子入仕的破冰,水師力量的壯大,科技樹的蓬勃生長,軍政改革的深化,社會風氣的轉變,儲君教育的革新,以及帝後和諧的共同理政……這一切,共同構成了泰昌盛世最堅實的基石。星火已然燎原,萬象正在更新,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宏大畫卷,正在朱常洛的引領下,徐徐展開。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奪回家產,資本家大小姐下鄉邊疆 死亡遊戲:失敗者的逆襲 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 七零下鄉知青挖我前任牆角 快穿:反派都得給我跪著叫爸爸 在彈道儘頭吻你 惟見南星 讀動物心聲的小師妹,竟是沈家真千金 逆蝶緬北囚籠 穿書星際,炮灰竟是SSS級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