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砥柱礪成 暗湧蓄新瀾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1章 砥柱礪成 暗湧蓄新瀾(1 / 1)

泰昌九年的春夏之交,在血火與權謀交織的塵埃落定中,悄然過渡。帝國的邊疆似乎迎來了短暫的平靜,然而這平靜之下,是更深層次的整合、礪煉與蓄力。各方砥柱,在經曆了前一階段的考驗後,並未停歇,而是以更沉穩、更富遠見的姿態,繼續推動著帝國的巨輪碾過曆史的軌跡。

朝鮮,漢城。

大明兵部主事趙士楨的工作,已從最初的“勘驗”與“指導”,逐漸轉變為實質性的“整飭”。憑借條款賦予的權力以及俞谘皋水師在沿海的絕對威懾,他雷厲風行地介入朝鮮軍務。

首先便是武庫。他下令封存了所有過於老舊、不堪使用的火銃和火炮,將有限的合格火器集中調配,並依據大明製式,開始小批量更換朝鮮軍隊的裝備。同時,他從隨行工匠中抽出人手,在漢城、平壤等地設立“軍器修繕所”,名義上是幫助朝鮮維修軍械,實則開始嘗試利用朝鮮本地原料和匠人,小規模生產大明製式的彈藥和部分火器零部件。這既是對朝鮮軍工能力的摸底,也是一種潛在的技術與控製輸出。

其次,他以“觀摩學習”為名,從朝鮮軍隊中抽調了一批中下級軍官,組成“軍官教導隊”,由他帶來的明軍教官進行集中訓練。訓練內容不僅是火器操放、戰陣變化,更有意無意地灌輸著“天朝至上”、“共禦外侮”的思想。這些軍官,未來將成為朝鮮軍隊中親明勢力的骨乾。

與此同時,皇商司的觸角也緊隨其後。憑借水師掌控海路的便利,來自大明的商船開始更頻繁地出入釜山、木浦等港口。絲綢、瓷器、茶葉、書籍等商品湧入,而朝鮮的人參、皮毛、礦產等資源,則被以“公平”的價格收購運走。一種不平等的經濟依附關係,正在快速形成。

朝鮮國王李倧病情反複,西人黨魁首李元翼實際主持國政。他雖心向大明以求自保,但麵對趙士楨日益深入的乾涉和皇商司的經濟滲透,內心亦充滿了屈辱與無力感。朝中北人黨殘餘勢力雖被壓製,但暗地裡的怨憤與不甘,如同地火般潛藏湧動。朝鮮,這個曾經的藩屬,正在被一點點地剝離自主的骨骼,嵌入大明帝國主導的東亞新秩序之中。俞谘皋的艦炮與趙士楨的條令,共同構成了掌控朝鮮的明暗雙手。

北疆,靖安堡。

臥狼溝大捷的餘波尚未完全平息,朱由檢已將從戰場繳獲的物資清點入庫,陣亡將士的撫恤、立功人員的獎賞也一一落實。他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反而更加冷靜。此戰雖重創了多爾袞一部,但也暴露了“鐵血騎”在複雜林地追擊和清剿小股潰敵時的不足。

“勝利,是檢驗訓練最好的鏡子。”朱由檢在軍事會議上,麵對麾下軍官,語氣嚴肅,“此戰,火器突擊效果顯著,但後續刀兵接戰,個彆小隊配合仍有生疏。林間追擊,更是讓不少建奴殘兵走脫。我們麵對的,是熟悉山林、狡詐如狐的對手,任何一點疏漏,都可能在未來付出代價。”

他下令,“鐵血騎”的訓練重點,立即轉向小分隊山地林間作戰、長途追蹤與反追蹤、以及極端天氣下的生存與戰鬥。同時,他采納李永芳的建議,更大規模地招募和訓練那些歸附的土著部落勇士,將他們編為獨立的“山地斥候營”,給予優厚待遇,專門負責偵察、向導和配合主力部隊進行山林清剿。他要將北疆的每一寸土地,都變成明軍的主場。

除了軍事上的精益求精,朱由檢的目光投向了更長遠的基礎建設。他再次上書朝廷,請求增撥款項和工匠,在靖安堡以北,選擇幾處關鍵隘口,仿照長城規製,但采用更先進的“泰昌灰泥”與石材,修築一係列小型的、互為犄角的“前進堡壘”。這些堡壘規模不大,但極其堅固,配備火炮,屯駐精兵,如同釘子般楔入北疆前沿,構成一道彈性而堅固的新防線。

“被動防守,永無寧日。唯有主動前出,建立穩固據點,方能步步為營,擠壓建奴與羅刹的生存空間,將戰火阻於國門之外!”朱由檢的奏疏中,充滿了開拓者的決心。他的構想,得到了朱常洛和孫傳庭的認可。帝國的北疆,不再僅僅是一條被動的防線,而是在朱由檢的推動下,開始向著積極防禦、甚至前出威懾的戰略方向轉變。

龍安州,“實學館”的籌建進入了實質性階段。柳文耀親自選定了館址,就在州城西側,依山傍水,環境清幽。他不僅從州衙撥款,還鼓勵本地士紳和經營良好的合作社捐資。一時間,龍安上下,無論漢夷,都對這所即將誕生的“高等學府”充滿了期待。

這一日,柳文耀正在與幾位聘請來的老夫子最後核定授課內容。除了傳統的經史以《春秋》、《資治通鑒》等側重實務的為主),更側重算學、基礎格物力學、水利、農具原理)、輿地重點是大明疆域及周邊)、乃至簡單的律法條文和公文寫作。

“國舅爺,這……是否過於側重雜學,恐偏離聖人之道根本?”一位來自成都的老儒生,撚著胡須,麵帶憂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文耀態度恭敬,語氣卻堅定:“陳夫子,聖人之道,在於經世致用。龍安地處邊境,民情複雜,百業待興。學子們若隻知空談性理,於地方治理、經濟發展有何裨益?我等辦學,旨在為龍安、為朝廷培養能做事、會做事的人才。通曉錢糧計算,方能管理社稷;明白器械原理,方能改進農工;熟知律法輿地,方能安定地方、開拓疆土。此方是真正的‘實學’,亦是陛下新政所倡導的方向。”

他頓了頓,看著幾位夫子,誠懇道:“諸位先生學問淵博,文耀深為敬佩。懇請諸位,將畢生所學,與這龍安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教給學子們真正有用的學問。這並非背離聖道,而是讓聖道之光,普照這邊陲之地,惠及萬千黎庶。”

他這番話,既有原則,又通情達理,更抬出了皇帝新政的大義,幾位夫子聞言,雖仍有保留,卻也紛紛點頭,不再反對。

柳文耀知道,教化之功,非一朝一夕。他不僅要建起實學館的屋舍,更要在龍安的土地上,播下重視實學、崇尚能力的種子。唯有文化的根須深深紮下,龍安的繁榮與安定,才能曆經風雨而不倒。他那份嶽武穆之魂中的遠見卓識,此刻全然傾注在了這“百年樹人”的大計之上。

北京,魏國公府。

徐允貞審定的人才名單,經皇帝朱批後,已開始由吏部陸續下達任命。一批背景相對乾淨、能力得到認可的宗室勳貴子弟,被安排到各地州縣或京中實務部門任職,其中不乏一些原本聲名不顯、卻被徐允貞從檔案堆裡發掘出來的人才。這一舉措,如同在略顯沉寂的官僚體係中投入了幾顆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漣漪。

有稱讚之聲,認為魏國公舉賢不避親泛指宗室勳貴圈子),為朝廷注入了新鮮血液。自然,也有非議與嫉妒。一些自詡清流的官員,或是一些未能入選的勳貴家族,開始在私下裡散布流言,諸如“女子乾政,選人唯親”、“破壞科舉正途”等等。

這些風言風語,自然也傳到了徐允貞耳中。她隻是淡淡一笑,並未放在心上,甚至沒有去向皇帝辯解。她深知,坐在這個位置上,必然要承受質疑與攻訐。最好的回應,不是言辭,而是時間與實績。她相信,那些被她推薦上去的人,隻要給予機會和適當的督導,必能以其能力和忠誠證明自己的價值,屆時,一切非議自然煙消雲散。

她現在的精力,已轉向下一階段——如何建立一套更常態化、製度化的宗室勳貴子弟考核與晉升機製,而非僅僅依靠一次性的選拔。她開始查閱曆代典章,研究官員考成法,並結合當前新政的需求,著手起草一份更為係統的《宗室勳貴人才養成與銓敘條陳》。這份條陳,旨在將這種特殊的選拔方式固定下來,形成定製,避免人亡政息。

與此同時,她也密切關注著朝堂動態。朝鮮條款的落實,北疆朱由檢的進展,西南柳文耀的政績,都一一彙總到她這裡。她雖不直接插手具體政務,但對帝國各方動向的清晰把握,使得她在為皇帝提供谘詢、尤其是在人才調配建議時,能更具全局眼光。她正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為穩定朝局、平衡各方勢力的一股重要力量。那份上官婉兒之魂賦予的政治智慧與平衡感,讓她在波譎雲詭的朝堂中,愈發遊刃有餘。

初夏的陽光,已帶上一絲灼熱。帝國的四方砥柱,如同四根堅實的承重之柱,在各自的領域深耕不輟,共同支撐著泰昌盛世的大廈,向著更高、更宏偉的目標穩步邁進。然而,平靜的海麵下,新的暗流,似乎也正在遠方悄然彙聚。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巫師:開局獲得傳承之一 歡喜妙法,女帝尤憐 重生為魔,我以雙修證無敵 靈狐涅盤:神醫嫡女 驚鴻照影落絮無聲 半世瘋癲,一生安然 快穿之不再早死的白月光 快穿:從重生末世求生開始 世界569:我帶人類絕處逢生 重生之逆世星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