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十四年的深冬,大雪封路,嗬氣成冰。酷烈的嚴寒仿佛凍結了時間,卻也像是一方巨大的磨刀石,砥礪著帝國的意誌與鋒芒。各方勢力在冰封的表象之下,或主動出擊,或被動應對,醞釀著足以破冰的力量。
北疆,羅刹人果然不甘寂寞,趁著一場暴風雪的掩護,糾集了超過兩千人的哥薩克騎兵和依附部落兵馬,攜帶輕型火炮,試圖突襲大明在邊境鏈條上相對薄弱的“靖安堡”。他們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河穀潛行,試圖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他們低估了朱由檢在冬季布下的天羅地網。李永芳手下的夜不收早已發現其先頭部隊的蹤跡,烽火與信鴿在風雪中斷斷續續地傳遞著警訊。當羅刹聯軍如同鬼魅般出現在靖安堡外,正準備架炮轟擊時,堡牆之上以及側翼預先構築的雪壘之後,超過二十門“泰昌式野戰炮”同時發出了怒吼!
炮火撕裂了風雪的帷幕,精準地砸入敵軍隊列和炮兵陣地。與此同時,埋伏在側翼的“鐵血騎”主力如同雪原上奔襲的狼群,自兩翼狠狠切入被炮火打懵的敵軍之中。朱由檢親臨前線,於堡樓之上指揮若定。
戰鬥殘酷而短暫。在明軍絕對的火力優勢與精銳騎兵的衝擊下,羅刹聯軍損失慘重,丟下數百具屍體和數門火炮,狼狽潰入風雪彌漫的荒原。明軍騎兵追擊三十裡方回。
此戰,新式炮營與鐵血騎的步炮協同戰術初顯威力,北疆防線的堅韌遠超羅刹人想象。朱由檢站在滿是硝煙與血漬的堡牆上,望著白茫茫的北方,知道這絕非結束,而是更激烈對抗的開始。他下令厚賞有功將士,尤其重賞炮營觀測手與夜不收,同時嚴令各部不得因勝而驕,需加倍警惕。
二)龍安破冰標準初立
龍安州,嚴寒與內部阻力並沒能凍結技術前進的腳步。在柳文耀近乎固執的堅持和巧妙引導下,一場圍繞“標準化”的較量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幾位原本持觀望態度的資深大匠師,在親眼看到采用標準化零件後,蒸汽機維修時間縮短近半、不同工坊生產的布匹質量幾乎毫無差異的事實後,態度開始鬆動。
柳文耀趁熱打鐵,在州衙主持召開了“龍安工坊標準審定會”。會上,他並未強行推行所有標準,而是采取了求同存異的策略。對於基礎性的尺寸、規格,如螺絲口徑、織機梭道寬度等,強製要求統一;而對於一些工藝細節、獨門技巧,則允許保留,但鼓勵公開交流。同時,他正式頒布了依據《工匠考評晉升疏》評出的首批“龍安大匠師”名單,並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和實質性的津貼。
榮譽與實利的雙重驅動,加上事實勝於雄辯的效率提升,終於打破了僵局。越來越多的工坊開始主動采用標準件,年輕工匠學習新技術的熱情高漲。龍安的工業生產,在經曆了一個冬天的內部博弈後,開始從依賴個人經驗的“作坊時代”,向著依靠標準與體係的“工業時代”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柳文耀知道,這僅僅是開始,但堅冰已然破裂。
東南外海,西夷的“聯合陣線”尚在繈褓之中,便遭遇了當頭一棒。張獻忠精心打造的、融合了部分西夷技術的首艘“福船級”改進型主力戰艦——“定海號”正式下水服役。該艦體型較“鎮海級”更為龐大,載炮數量超過四十門,且船體結構借鑒了兩夷之長,適航性與堅固程度顯著提升。
“定海號”服役後的第一次巡航,張獻忠便將其派往了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活動頻繁的澎湖以東海域。當這艘龐然大物懸掛著大明龍旗,以無可匹敵的姿態出現在海平麵上時,幾艘正在附近遊弋的荷蘭武裝商船幾乎是望風而逃,連試探性的接觸都不敢。
消息傳回巴達維亞和馬尼拉,西夷殖民當局一片嘩然。大明水師的造艦能力與速度遠超他們的預估。“定海號”的存在,如同一柄懸頂之劍,使得西夷任何針對大明的聯合軍事行動都不得不重新評估風險。張獻忠借此威勢,加緊了在談判桌上的要價,同時命令船廠日夜不停,爭取在明年開春前再下水兩艘同級戰艦。他用實實在在的武力,暫時壓製住了西夷蠢蠢欲動的聯合野心。
日本,持續數月的九州戰事出現了重大轉折。麵對西南聯軍的頑強抵抗和戰場僵局,年輕的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光在輔政老臣的支持下,做出了一個震驚朝野的決定——禦駕親征!他以“速定九州,以安天下”為號,率領由旗本八萬騎組成的龐大軍隊,浩浩蕩蕩離開江戶,西進征討。
消息傳到長崎,大明使團館驛內的氣氛瞬間凝重。將軍親征,意味著幕府已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撲滅西南叛亂,其帶來的政治意義和軍事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家光小兒此舉,意在速戰速決,以戰立威。”孫傳庭融合範仲淹武魂)眉頭緊鎖,“西南聯軍恐難抵擋其兵鋒。”
楊漣融合於謙武魂)沉吟道:“局勢危矣。若聯軍迅速潰敗,則我朝多年經營,恐毀於一旦。然若此時加大援助,風險極大,一旦暴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人陷入了艱難的抉擇。最終,他們決定行險一搏。一方麵,他們通過最可靠的渠道,向毛利輝元傳遞了緊急軍情和應對建議,囑其避其鋒芒,利用九州複雜地形節節抵抗,拖延時間,消耗幕府軍銳氣與糧草。另一方麵,他們動用了一筆秘密資金,通過海商渠道,緊急采購了一批倭國急需的火藥原料和優質刀劍,準備在關鍵時刻冒險輸送至聯軍手中。東瀛的棋局,因德川家光的親征,瞬間進入了最凶險的搏殺階段。
紫禁城,暖閣外的積雪又厚了幾分。朱常洛看著幾乎同時送達的四方急報:北疆雪原大捷的詳細戰報、龍安標準初立的奏章、海疆“定海號”揚威的訊息、以及東瀛將軍親征的加急密函。捷報與危機並存,令他心潮起伏,卻又必須保持絕對的冷靜。
“北疆之勝,賴將士用命,火炮之利。著兵部從優議敘,陣亡者厚恤。新式火炮鑄造,龍安、兵仗局需再接再厲,此乃國之重器!”
“龍安標準之立,柳文耀功不可沒。著吏部記大功一次,其所定標準,著工部研判,擇其善者,漸次推行於官營工坊。”
“海疆‘定海號’成軍,張獻忠督辦有力。然西夷驚懼,必生新謀。諭其不可懈怠,新艦建造需加速,水師訓練需從嚴。”
“東瀛之變,確係危局。然危中有機。告訴徐允貞,樞密院需全力研判德川家光親征之影響。使團行險支援,雖屬無奈,然需告誡楊、孫,務必以保全自身為第一要務,輸送物資需確保萬無一失,若事不可為,當斷則斷!”
他的旨意,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充滿了對潛在風險的預警與對臣子安危的關切。處理完這一切,他走到窗邊,推開一絲縫隙,凜冽的寒風瞬間湧入。望著窗外銀裝素裹的紫禁城,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氣。
“北疆血戰,龍安破冰,海疆揚威,東瀛危局……這帝國,便是在這冰與火的淬煉中,艱難前行。”朱常洛喃喃自語,“朕能做的,便是信任這些砥柱之臣,給予他們支持,承擔他們行動的後果,並在這紛亂的棋局中,為帝國尋得那一線生機。”
冬深礪刃,隻待春來。帝國的命運,正係於這風雪中的每一次抉擇,每一次搏殺。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