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十六年的初冬,第一場大雪比往年來得更早,紛紛揚揚,覆蓋了帝國的山川城池,仿佛要將一年的喧囂與動蕩都深深掩埋。嚴寒之中,各方勢力在經曆了秋日的激烈交鋒與關鍵抉擇後,並未停歇,而是借著這冰封的季節,或舔舐傷口,或暗中布局,為來年的博弈積蓄著力量。
北疆,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鷹揚堡血戰的勝利,並未讓朱由檢有絲毫鬆懈。他深知,擊退羅刹一次進攻易,想要永久遏製其南下野心難。利用冬季無法大規模用兵的時機,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鷹揚堡為核心,向北、向東延伸,開始構築一係列更具縱深、相互呼應的堡壘群和烽燧體係。這些新的據點不再僅僅是軍事要塞,更兼具屯墾、貿易和驛站功能,旨在將大明的實際控製線穩步向北推進。
同時,他頂著朝中非議和內部阻力,強力推動“北疆書院”的運作。他親自為書院定下“明體達用,文武兼修”的學規,並下令從軍中選拔有功而好學的年輕將士入學,與民間學子一同受教。書院內,關於羅刹地理、民俗、軍製的研討,關於草原部落曆史與現狀的分析,成為了重要的課題。朱由檢試圖以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將“知彼”與“固本”深深植入北疆未來的血脈之中。北疆的冬天,在刀劍的寒光與書院的燈火交織中,顯得格外凝重而充滿力量。
龍安州,資本狂潮退去後的爛攤子,在嚴寒中顯得尤為刺目。大量工坊倒閉,失業工匠聚集,市場一片蕭條。柳文耀推行的緊急救助和債務重組,隻是勉強維持了局麵,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這個冬天,他做出了一個更為艱難的決定——借助朝廷即將頒布的《大明工商管理則例》草案),在龍安率先推行一場“刮骨療毒”式的整頓。他成立了由州衙、工匠行會、守法商號代表組成的“工商整頓司”,對所有工坊進行重新登記與資質審核。對那些純粹投機、技術落後、嚴重違反《工律》的工坊,堅決予以取締;對那些有技術、有市場但暫時陷入困境的實體工坊,則在州衙擔保下協助其獲得低息貸款,進行重組或轉型。
過程充滿了陣痛與抗議,昔日繁華的工坊區不少變得門庭冷落。但柳文耀頂住了壓力,他知道,這是龍安擺脫野蠻生長、走向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他同時加大了對“機樞坊”和格物院的投入,鼓勵他們專注於蒸汽機效率提升和新產品研發,試圖以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優質的產品,重新贏得市場。龍安的冬天,在蕭條與整頓的寒風中,孕育著脫胎換骨的希望。
東南福州港,大部分戰艦已入塢休整,但海麵上的平靜之下,暗戰愈發激烈。張獻忠采納了樞密院官員的建議,大力經營向南洋方向的情報網絡。他派出的偽裝成商船或漁船的偵察船,頻頻出沒於呂宋、婆羅洲乃至爪哇一帶,密切關注英吉利、荷蘭等西夷勢力的動向。
回報的消息令人不安:英吉利東印度公司似乎與蘇門答臘島的亞齊土王達成了某種協議,獲得了在其港口停靠和補給的權力;荷蘭人則加緊在巴達維亞雅加達)增築炮台,擴建船廠;更有跡象表明,這幾股西夷勢力之間雖然矛盾重重,但在針對“可能威脅”時,存在某種程度的情報共享。
“媽的,這群紅毛鬼,在老子家門口搞起聯手了?”張獻忠盯著海圖,麵色陰沉。他下令水師利用冬季加緊訓練,尤其是遠洋航行與作戰科目,並督促船廠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儘快完成剩餘新艦的舾裝。同時,他授意“海貿谘議司”,嘗試通過貿易利益,分化南洋諸土著勢力與西夷的關係,並尋找可能合作的盟友。海疆的冬天,在看似凍結的海麵下,暗流湧動,為即將到來的更大範圍的衝突埋下伏筆。
日本長崎,大明使團並未因米船破冰的成功而急於求成。楊漣與孫傳庭深知,幕府的讓步極其有限且充滿警惕。他們嚴格按照既定策略,以極其謙遜和守規矩的姿態,與長崎奉行所進行著後續接觸。提出的“常設糧貿通道”建議,也刻意限製了規模和商品種類,僅以“防災備荒、互利互助”為名,顯得人畜無害。
與此同時,孫傳庭融合範仲淹武魂)的隱秘戰線取得了意外進展。那位與之單向聯係的幕府中級官員,因在米船事件中提供了些許“便利”實為孫傳庭通過其他渠道運作的結果),被其所屬派係略微看重,職位有了細微調整,能接觸到稍多信息。他傳遞出的關於幕府內部對財政困境的憂慮、以及對是否有限開放部分奢侈品貿易的爭論,雖然零碎,卻價值千金。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楊漣融合於謙武魂)對此評價道,“眼下之勢,正宜深耕細作,穩固已有成果,靜待其內部生變。”他們如同最有耐心的農夫,在東瀛這塊看似貧瘠的土地上,小心翼翼地澆灌著希望的幼苗。東瀛的冬天,在表麵的沉寂與嚴格的管製下,一絲微弱的生機正在冰雪下頑強紮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紫禁城,暖閣內炭火熊熊,隔絕了外麵的嚴寒。朱常洛仔細閱讀著四方送來的年終總結與越冬方略。北疆的築城與興學、龍安的刮骨療毒、海疆的諜戰與備戰、東瀛的穩紮穩打……各方都在按照他的擘畫,在各自的軌道上艱難而堅定地前行。
“北疆定王,能於武備之餘,著力文教根基,深謀遠慮,朕心甚慰。然羅刹乃百年之患,非一時之功可除。告誡其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勿求速勝。”
“龍安整頓,陣痛難免,然方向正確。柳文耀能頂住壓力,借勢推行新規,魄力可嘉。《大明工商管理則例》著即頒布,先在龍安及東南沿海試行,積累經驗。格物院研究,乃國家長遠之利,需持續支持。”
“海疆局勢,已呈外溢之勢。張獻忠能重視南洋,預作綢繆,是其長進。然西夷聯合之勢初顯,不可小覷。諭其水師遠洋操練需加緊,新艦務求精良。與南洋土著往來,可適當讓利,以分西夷之勢。”
“東瀛使團,能於破冰之後保持定力,深耕細作,殊為不易。維係現有渠道,鞏固糧貿成果,靜觀其變,此為上策。”
他的旨意,高瞻遠矚,既肯定了臣工的努力,也為來年的發展定下了基調。處理完政務,他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瓊樓玉宇般的雪景,目光沉靜。
“北疆以武立基,以文固本;龍安刮骨療毒,涅盤重生;海疆目光向外,未雨綢繆;東瀛耐心浸潤,以待天時……”朱常洛低聲自語,“這帝國,便是在這永不停息的調整、蓄力與突破中,一步步走向強盛。泰昌十六年將儘,來年,當有新的氣象。”
“王安,”他轉過身,“傳旨:臘月廿三,朕將於乾清宮設宴,犒賞北疆、龍安、東南、駐外使團有功之臣。另,著欽天監推算吉日,朕欲於來年春,親祀先農壇,以示重農勸稼,不忘根本。”
大雪無聲,覆蓋了舊年的塵埃。帝國的中樞,在這歲末的嚴寒中,已悄然將目光投向了即將到來的、注定不會平靜的泰昌十七年。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