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十八年的烽火,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隨著帝國戰爭機器的全麵開動,燃燒得愈發熾烈。四方征伐已進入最關鍵的中盤,每一處戰場都在用鐵與血,重新描繪著世界的版圖。
漠北的夏季短暫而珍貴。朱由檢的主力穿越了廣袤的蒙古高原,兵鋒直指傳說中的“北海”貝加爾湖)。沿途殘存的蒙古部落,在明軍絕對的實力差距和新式戰術麵前,抵抗意誌徹底崩潰。望風歸附者絡繹不絕,少數負隅頑抗者,則在“神機炮營”的怒吼和“鐵血騎”的鐵蹄下化為齏粉。
吳三桂率領的前鋒騎兵,如同鋒利的箭簇,率先抵達了貝加爾湖南岸。望著那片浩瀚如海、清澈湛藍的湖水,這位以勇猛酷烈著稱的將領,也不禁心潮澎湃。他下令在此處勒石立碑,上書“大明泰昌十八年秋,征北將軍吳三桂奉旨至此,北海永鎮”,並建立了一個名為“鎮北堡”的前哨基地。
朱由檢的大軍隨後抵達,龐大的軍營沿湖鋪開。他並未滿足於此,派出多支分隊,向北、向西繼續探索和清剿,將影響力輻射至更遙遠的森林和苔原地區。來自北疆書院的學者隨軍記錄地理、物產、氣候,為未來的治理提供依據。帝國的北疆,自此擁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以貝加爾湖為核心的遼闊戰略縱深。羅刹人的勢力被徹底逐出了黑龍江流域,其向東擴張的野心,遭遇了銅牆鐵壁般的阻截。
西線戰場,李自成的大軍翻越了連綿的雪山,進入了遼闊的準噶爾盆地。在這裡,他們遭遇了西征以來最頑強的抵抗——盤踞於此的衛拉特蒙古瓦剌後裔)聯軍。雙方在盆地東部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野戰。
衛拉特騎兵試圖重演祖先的輝煌,以大規模的騎兵迂回衝擊明軍側翼。然而,他們麵對的是武裝到牙齒的明軍西征兵團。李自成將火炮陣地布置在緩坡之上,步兵結成緊密的空心方陣,火銃輪射如同死神的鐮刀。衛拉特人的衝鋒在明軍嚴密的火力網前撞得頭破血流,屍橫遍野。隨後,李自成親率精銳騎兵發起反衝擊,一舉擊潰了敵軍主力。
此戰,衛拉特元氣大傷,殘部向西逃竄。李自成乘勝追擊,橫掃準噶爾盆地,兵鋒直指天山南北。在南疆,盧象升的謀略再次奏效,通過分化瓦解,使得許多綠洲城邦不戰而降。明軍在天山腳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天儀式,並勒石昆侖,銘刻征服功績。通往波斯的古老商道,在明軍的刀劍護衛下,即將重現輝煌。西藏方麵,主要的抵抗勢力也已肅清,駐藏大臣開始行使權力,儘管高原的完全消化仍需時日,但大明對雪域的主權已無可動搖。
中南半島的戰事已接近尾聲。柳文耀的“龍安新軍”與沐王府的土司兵配合默契,水陸並進,徹底掃清了紅河三角洲與湄公河三角洲的抵抗力量。最後一個負隅頑抗的安南阮氏政權,在其升龍府今河內)被明軍水陸合圍,猛烈炮擊後宣告投降。
柳文耀嶽飛武魂)入城後,並未進行屠殺,而是迅速恢複秩序,將阮氏宗室及主要官員押送京師,同時張貼安民告示,宣布廢除安南國號,設立“交趾布政使司”,直接納入大明版圖。大規模的移民湧入這片肥沃的土地,與當地歸順的百姓雜居,漢文化的推廣與科舉製度的引入,開始從根本上改變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
王承恩鄭和武魂)的艦隊則繼續沿著海岸線南下,控製了暹羅灣沿岸的重要港口,並與湄南河平原的暹羅阿瑜陀耶王朝)等勢力接觸,迫使其承認大明的宗主國地位,開放貿易口岸。整個中南半島,已然匍匐在大明的龍旗之下,成為了帝國通往印度洋的堅實陸橋和富饒糧倉。
日本戰場的慘烈程度,遠超其他任何方向。張獻忠白起武魂)在基本控製九州後,揮師跨海,登陸本州島。史可法賈詡武魂)的謀略使得許多西部大名望風而降,甚至出現了“帶路黨”,引導明軍攻擊那些尚在猶豫或試圖抵抗的勢力。
明軍的推進伴隨著徹底的毀滅。任何抵抗的城池都會遭受炮火的徹底洗禮,破城之後,便是嚴格按照“亡國滅種”策略進行的清理。京都,這座千年古都,在明軍的圍攻下化為一片廢墟,天皇家族及公卿幾乎被屠戮殆儘。躲藏在奈良、伊勢等地的抵抗力量,也被逐一揪出並消滅。
來自大明的移民,開始在本州、四國等地的平原和沿海區域建立新的定居點。原有的日本社會結構被徹底粉碎,文化傳承被強行中斷。張獻忠甚至頒布“狩刀令”,收繳並銷毀所有民間武器,違者格殺勿論。日本列島,這個曾經孕育了獨特文明的島國,正在經曆一場被強行從曆史中抹去的劇痛。其民族的血脈與文化,在明係統性的殖民與同化政策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紫禁城,巨大的寰宇全輿圖上,代表大明疆域的紅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迅猛擴張,北抵冰原,西至雪山,南括半島,東吞列島!每日都有新的捷報和地圖被呈送禦前。
朱常洛站在這幅幾乎每日都在更新的地圖前,心潮澎湃。他知道,一個前所未有的、遠超漢唐的龐大帝國,正在他的手中誕生。
腦海中,“山河社稷圖”光華萬丈,那國運金龍已然壯大到占據了圖卷的近三分之一!其形態愈發凝實,鱗爪飛揚,龍睛開合間仿佛有雷霆生滅,一股浩瀚、威嚴、帶著征服氣息的力量彌漫開來。國運數值,已然穩固在75以上,並且仍在隨著新土的消化而緩慢增長。朱常洛能感覺到,自己與這國運金龍的聯係更加緊密,甚至能隱約調動一絲那磅礴的國運之力,雖然極其微弱,卻蘊含著無限的潛能。
他下達了更具體的指令:“四方新土,需加快設官、移民、教化之步伐。著吏部、戶部、禮部,全力配合。帝國之疆域,非僅刀劍可取,更需文教可固!”
泰昌十八年的征服,已然接近高潮。帝國的龍旗,插遍了目光所及的四方。一個屬於大明的、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正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其陰影,開始籠罩更遙遠的西方與南方。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