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美食為引潤師心文武兼修明誌誠
自那日摸清了清塵道長的“軟肋”後,陳彥便開始了他的“美食攻略”。他深知,對於清塵道長這樣常年風餐露宿、饑一頓飽一頓的雲遊之人來說,一頓安穩、可口的熱飯,比任何金銀財寶都更具吸引力。
他先是讓石頭去縣裡最好的鐵匠鋪,特意定製了一口厚實沉重、導熱均勻的大鐵鍋。這口鍋,便是他施展“廚藝”的神兵利器。當然,掌勺的主力還是母親張桂娘和二嬸李秀娟,陳彥則負責提供思路和“秘方”。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清塵道長的餐桌上開始花樣翻新。不再是簡單的清粥小菜,而是換上了各種香氣撲鼻、滋味濃鬱的“硬菜”。
秋風起,正是貼秋膘的時候。張桂娘按照陳彥的描述,用新打的大鐵鍋,做了一鍋地道的“鐵鍋燉大鵝”。選取肥嫩的大鵝,剁成塊,與土豆、寬粉一同下鍋,加入蔥薑蒜、自家曬的豆醬,用柴火慢燉。鍋邊貼上金黃的玉米餅子。待到揭開鍋蓋,熱氣騰騰,鵝肉酥爛,土豆吸飽了湯汁,粉條滑糯,玉米餅子底部焦香,蘸著濃鬱的湯汁,吃得清塵道長連連點頭,直呼過癮。
另一日,李秀娟又端上了色澤紅亮、肥而不膩的“紅燒肉”。選用五花三層的好肉,焯水後炒糖色,加入醬油、黃酒,小火慢煨,直至肉質軟糯,入口即化。配上新蒸的白米飯,清塵道長竟破天荒地添了兩次飯。
還有那用雞湯煨的鮮香菇,清炒的時蔬小菜,甚至陳彥根據記憶描述的、用雞蛋和麵粉攤成的柔軟薄餅……每日不重樣,既照顧到道長的腸胃恢複,又極大地滿足了他的口腹之欲。
清塵道長在陳家,真正過上了“飯來張口”的舒心日子。每日除了在院中練練拳、活動筋骨,便是逗弄一下跑來跑去的小草、陳秀和陳康幾個孩子。聽著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看著張桂娘、李秀娟忙忙碌碌卻充滿溫情的背影,感受著陳滿倉、陳延峰這些樸實漢子的真誠關懷,他久經風霜、孤寂冷硬的心,仿佛被這尋常農家的人間煙火氣一點點地捂熱了,軟化了下來。這種兒孫繞膝、安寧祥和的天倫之樂,是他漂泊半生都未曾好好體會過的。
這日傍晚,眾人圍坐在一起吃晚飯。桌上照例是幾樣精致的家常菜,氣氛融洽。清塵道長喝了一口鮮美的菌菇湯,看著身邊正小心翼翼給妹妹草兒夾菜的石頭,又看了看正認真聽祖父講話的陳彥,再環顧這燈火溫馨、人聲和睦的堂屋,不禁放下筷子,輕輕歎了口氣,眼中流露出一絲複雜難言的情緒,有感而發道:“唉……真是‘此間樂,不思蜀’啊。貧道漂泊半生,暮年能得此安寧,感受這般家常溫暖,實在是……難得的福分。”
陳彥心思細膩,立刻察覺到道長語氣中的異樣,不似單純的滿足,反而帶著一絲淡淡的感傷。他連忙關切地問道:“道長,您怎麼了?是今日的飯菜不合口味嗎?還是哪裡不舒服?”
清塵道長回過神來,見眾人都關切地看著自己,連忙擺手笑道:“不不不,飯菜甚好,甚合胃口!是貧道……是貧道一時有些感慨罷了。”他頓了頓,語氣帶著幾分落寞,“看著你們一家其樂融融,貧道不由得想起自己……年少離家,雲遊四方,與家中親人早已斷了音訊。如今年事已高,也不知他們是否安在,身在何方。這尋常人家的天倫之樂,於貧道而言,竟是如此珍貴又……遙遠。”
陳彥順著道長的目光看去,發現他正看著依偎在石頭身邊、小口吃飯的小草,眼神中充滿了慈愛和一種難以言喻的思念。他頓時明白了,道長這是觸景生情,想念自己的家人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即便是方外之人,也難逃這血脈親情的天性。
陳彥心中一動,覺得時機或許成熟了。他深吸一口氣,站起身,走到清塵道長麵前,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鄭重地躬身行了一個大禮,朗聲說道:“道長,晚輩有一不情之請,還望道長成全!”
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飯桌上的眾人都愣住了,連清塵道長也有些意外,疑惑地看著他:“小施主,何事如此鄭重?但說無妨。”
陳彥抬起頭,目光清澈而堅定,看著清塵道長,一字一句地說道:“晚輩陳彥,仰慕道長身懷絕技,德高望重,懇請道長收晚輩為徒,傳授武藝!”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陳滿倉、陳延峰等人雖然知道兒子侄子)有心學武,卻沒想到他會如此正式地當場提出拜師!張桂娘和李秀娟也麵麵相覷,有些擔憂。
清塵道長更是愕然,他上下打量了陳彥一番,這個年僅七歲、正在潛心攻讀聖賢書的孩子,竟然想學武?他撚須沉吟片刻,緩緩問道:“小施主,你如今在趙舉人門下求學,前途無量,將來或可科舉入仕,光耀門楣。為何……為何想要棄文從武,學這打熬筋骨的粗淺功夫呢?”在他看來,讀書科舉才是正道,武藝不過是末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彥早已料到道長會有此一問,他挺直小小的身軀,聲音清亮地反駁道:“道長此言差矣!晚輩並非要棄文從武,而是想文武兼修!”
他目光炯炯,繼續說道:“晚輩讀書,是為明理修身,知曉天下大事。但讀書之人,亦需有強健的體魄。否則,手無縛雞之力,如何經世致用?如何保家衛國?晚輩曾聞,‘少年強則國強’!我輩少年,既當讀萬卷書,亦需有健康的體魄、不屈的意誌。況且,古之聖人,如孔夫子,周遊列國,難道僅憑口舌嗎?史載孔子能力舉城門閂,通曉射、禦之術,可見文武之道,本為一體,相輔相成!晚輩學習武藝,非為好勇鬥狠,隻為強身健體,磨礪意誌,將來若遇事,亦有自保之力,而非一味仰仗他人!還請道長明鑒!”
這一番話,引經據典,條理清晰,既表達了對文道的堅持,又闡明了習武的必要性和高尚目的,尤其是引用孔子事例,更是有力地支撐了“文武兼修”的觀點。其見識和格局,完全不像一個七歲孩童所能擁有!
清塵道長聽完,徹底愣住了!他原本以為陳彥隻是一時興起,羨慕武藝的瀟灑,卻沒想到他竟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和宏大的誌向!‘少年強則國強’、‘文武一體’……這些話,從一個孩童口中說出,帶著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
他重新審視著眼前這個目光堅定、侃侃而談的孩子,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此子,不僅仁心聰慧,更有如此見識和抱負,將來絕非池中之物!自己這一身或許算不上頂尖、但足以安身立命的功夫,若能傳授於他,或許……真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飯桌上寂靜無聲,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清塵道長的回應。燭火搖曳,映照著一老一少兩張認真的臉龐。一場關於傳承的抉擇,就在這溫馨的晚飯後,悄然展開。
第六十四章完)
喜歡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請大家收藏:()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