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方向,傳來了三長兩短的撤退信號。
那是用迫擊炮發射的特製信號彈,在空中炸開,形成一個獨特的圖案。
閻王坡陣地上,渾身浴血的孔捷看到了那個信號。
主攻部隊的任務已經完成,他們也該撤了。
“命令,各營交替掩護,逐步脫離戰鬥!”
孔捷下達了命令,聲音因為失血而有些沙啞,但依舊沉穩有力。
阻擊戰打到這個份上,已經成功地將日軍主力拖了數個小時,為大部隊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
陣地上的槍聲,開始變得有節奏起來。
一營負責墊後,用猛烈的火力死死壓住山下的日軍。
二營和三營的戰士們,則抬著傷員,帶著武器,迅速地從陣地的後方撤離,向著預定的集結點退去。
山下的日軍指揮官,看著突然減弱的火力,立刻意識到對方要跑。
他氣急敗壞地命令部隊全線追擊。
但迎接他們的,是一營戰士們用生命構築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二營和三營全部安全撤離後,一營才在營長的帶領下,邊打邊退,利用熟悉的地形,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太行山脈之中。
另一邊,李逍遙率領的主攻部隊,撤退的過程如同一部精密的機器在運轉。
確認所有飛機和重要設施均被摧毀後,李逍遙沒有絲毫戀戰。
“迅速打掃戰場!隻帶武器彈藥和必要的戰利品!所有部隊,以營為單位,立即撤退!”
戰士們迅速地從日軍的屍體上解下彈藥盒和手榴彈,將還能使用的機槍和擲彈筒背在身上,然後井然有序地撤出了那片燃燒的火場。
撤退並非一潰千裡,而是層次分明。
李逍遙指揮旅屬炮營,對日軍可能追擊的幾條主要道路,進行了數次精準的火力攔阻射擊。
爆炸的氣浪和彈片,有效地遲滯了從兵營方向衝出來的零星日軍追兵。
各營連之間,展開了經典的交替掩護。
一連在前麵開路,二連負責在兩側警戒。
三連則在最後方,構築臨時的阻擊陣地,用精準的火力,點殺任何企圖追擊的敵人。
等一連和二連撤到安全距離後,三連才迅速放棄陣地,在其他連隊的掩護下,快速後撤。
整個撤退過程,安靜,高效,沒有一絲混亂。
追擊的日軍被打得暈頭轉向。
他們往往剛衝到一個八路軍的陣地前,迎接他們的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彈雨。
等他們好不容易組織起兵力,準備強攻時,陣地上的八路軍卻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一地滾燙的彈殼。
一個負責追擊的日軍大尉,看著八路軍撤退時留下的,那些層次分明、設計精巧的阻擊陣地,和地上精準分布的彈著點,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
這不是土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