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省發改委大樓裡的空氣變了味道。
如果說昨天之前,這裡的空氣是沉悶的、按部就班的,那麼今天,它就像被扔進了一塊滾燙的烙鐵,看不見水花,卻能聽到無形的“滋滋”聲,充滿了焦灼與躁動。
林舟這個名字,在短短一個上午,就從一個無人問津的符號,變成了所有茶水間、走廊拐角、微信小群裡熱議的焦點。那個被王處長當眾訓斥的“書呆子”,那個邊緣到快被遺忘的小科員,一步登天,成了百億項目的籌備組組長。
這消息比病毒傳播得還快,每一個字都挑戰著機關裡固若金湯的論資排輩體係。嫉妒、不忿、猜測、觀望……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彙成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在綜合規劃處的上空。
而風暴的中心,林舟,卻平靜得像是什麼都沒發生。
他比平時早到了十分鐘,擦乾淨辦公桌,泡好一杯茶,然後打開電腦,開始工作。周圍同事們投來的、混雜著各種意味的目光,被他鼻梁上的金絲眼鏡片隔絕在外,仿佛他是活在一個真空罩裡的人。
上午九點半,林舟拿著一份剛剛打印好、還帶著墨香和溫度的文件,站起身,走出了辦公室。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被磁鐵吸引的鐵屑,齊刷刷地跟隨著他的背影。他們看到他沒有走向人事處,而是徑直走向了電梯,按下了頂樓的按鈕。
孫向東的辦公室。
“請進。”
孫向東正在看一份文件,聽到敲門聲,頭也沒抬。
林舟將那份《關於“c方案”專項報告小組組建方案的請示》輕輕放在了辦公桌上,推到了孫向東的麵前。
“主任,這是我初步擬定的組員名單,請您審閱。”
孫向東這才放下手中的筆,身體向後靠在寬大的椅背上,端起茶杯,目光落在了那份文件上。他沒有立刻去看,而是打量了林舟一眼,眼神裡帶著幾分考究。昨晚那番“奇兵”理論,依舊在他腦中回響。他很好奇,這個年輕人,到底會挑出怎樣的“奇兵”。
他翻開了第一頁。
當他的目光掃過“組員名單”那一行時,端著茶杯的手,在空中出現了一個幾乎無法察覺的停頓。
李瑞。
孫向東的腦子裡搜索了一下這個名字,很快,一張模糊的臉對應上了人事檔案裡的評價:思想渙散,紀律性差,上班炒股……他眉頭微不可察地一皺。這就是林舟所謂的“賭徒”?一個單位裡出了名的摸魚刺頭?
他繼續往下看。
馬建國。
這個名字他熟悉。檔案室那個快退休的老馬,人緣不錯,見誰都笑嗬嗬的,但幾十年了,業務上毫無建樹,就是個混日子等退休的“老好人”。這就是“活地圖”?靠他去打通關節?孫向東覺得這事兒有點懸。
當他看到第三個名字時,即便是他這樣的城府,眼角也忍不住輕輕抽動了一下。
蘇曉。
政策法規處的那個女娃,他有印象。因為她那份關於扶貧款項的實名舉報信,最後就擺在他的辦公桌上。為了這事,他被幾個部門的同僚旁敲側擊了很久,頭疼了好一陣子。整個發改委,恐怕沒有哪個處長願意跟這個“刺兒頭”打交道。這就是“孤臣”?這何止是孤臣,這簡直就是一尊請來容易送走難的“瘟神”!
一個摸魚王,一個老油條,一個女刺頭。
孫向東放下茶杯,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發出“叩、叩”的輕響。他抬起頭,深深地看著林舟,眼神複雜。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這份名單的“不合常規”程度,還是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這哪裡是“奇兵”,這分明就是一支由“歪瓜裂棗”組成的雜牌軍。把上百億的項目交給這麼一個團隊,這簡直就是一場豪賭。
林舟沒有說話,隻是平靜地站在那裡,任由孫向東審視。他的表情沒有一絲一毫的忐忑或心虛,仿佛這份名單是經過超級計算機精密計算後得出的唯一解,不容置疑。
良久,孫向東笑了。
他想起了昨晚林舟那番滴水不漏的分析,想起了這個年輕人眼中的自信。他忽然覺得,或許自己真的老了,跟不上年輕人的思路了。用可控的人,做可控的事,那是守成。用不可控的人,去做驚天動地的事,那才是開創。
“我知道了。”孫向東拿起筆,在那份請示的末尾,龍飛鳳舞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又重重地蓋上了自己的印章,“人事處那邊,我親自去打招呼。你,放手去做。”
“謝謝主任。”林舟躬身,接過文件,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