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最後那個問題,像一把淬了冰的錐子,直直釘向林舟。
“王致遠這隻攔路虎,你打算怎麼對付?”
辦公室裡的空氣仿佛被這句話抽乾了,變得稀薄而滯重。孫宏斌感覺自己握著茶杯的手心,已經沁出了一層細密的汗。他太清楚國開行那位“老法官”王致遠的行事風格了,那是一個油鹽不進、隻認規矩和數據的人。財政廳的麵子他都不給,更何況是發改委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
他幾乎是下意識地看向林舟,準備在林舟回答不上來的時候,趕緊打個圓場,把話題岔開,先把劉建國穩住再說。
然而,林舟的反應,卻平靜得像一潭深不見底的古井。
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端起麵前那杯已經有些涼了的茶,輕輕呷了一口。那從容不迫的姿態,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回答,讓劉建國那咄咄逼人的氣勢,像拳頭打在了棉花上,卸掉了大半力道。
“劉廳長,您說王行長是‘老法官’,這個比喻非常精準。”林舟放下茶杯,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既然是法官,那他最看重的,就不是人情,也不是權力,而是兩樣東西:證據,和判例。”
劉建國身體微微前傾,眼神裡的審視意味更濃了。
“證據,就是我們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報告、盈利預測、風險評估。這一點,我相信隻要給我們時間,我和我的團隊,能拿出一份讓任何頂級風投都挑不出毛病的商業計劃書。”林舟的語氣充滿了自信,這不是空洞的吹噓,而是一種基於無數次沙盤推演後,對結果的絕對掌控。
“至於判例……”林舟頓了頓,目光穿過劉建國,仿佛看到了更遠的地方,“法官審案,最喜歡參考過去的案例。但如果,我們能給他一個創造全新‘判例’的機會呢?”
“創造判例?”劉建國咀嚼著這四個字,眉頭緊鎖。
“是的。”林舟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王行長在國開行體係內,以嚴謹著稱,但也正因如此,他多年來的業績,都是穩紮穩打,缺少一個能夠讓他脫穎而出、一鳴驚人的‘標杆性’項目。尤其是在‘金融創新’這個領域,一直是他的短板。”
這些信息,在劉建國聽來,簡直匪夷所思。他跟王致遠打過幾次交道,隻覺得此人刻板固執,哪裡想得到他內心深處還有這樣的訴求?而眼前這個年輕人,從未與王致遠謀麵,卻仿佛能看穿他的內心。
林舟沒有理會劉建國臉上的驚疑,他隻是在陳述一個事實,一個由【因果沙盤】解析出的、隱藏在冰山之下的核心訴求。
“我們這個‘產業基金’模式,對王行長而言,就是那個獨一無二的機會。它不是一個普通的貸款項目,而是一個集‘產業扶貧’、‘金融創新’、‘地方發展’於一體的複合型政治工程。一旦成功,它將成為國開行在全國範圍內的第一個‘金融精準扶貧’的成功判例。這份功勞,這份政績,這份在全國金融扶貧領域的話語權,就是我們能提供給他的,最有力的‘證據’。”
“我們不是去求他批一筆款子,而是去邀請他,共同完成一件足以載入雲江省發展史,甚至是中國金融扶貧史的大事。您說,麵對這樣一份邀請,這位想有所作為的‘老法官’,會輕易拒絕嗎?”
一番話畢,辦公室裡落針可聞。
孫宏斌已經完全呆住了,他張著嘴,看著林舟,感覺自己的認知正在被一遍遍地刷新、重塑。他原以為林舟是匹千裡馬,後來覺得他是把利劍,可現在看來,這哪裡是馬,哪裡是劍,這分明是一個能洞察人心、布局天下的棋手。
劉建國死死地盯著林舟,眼神裡驚濤駭浪。
他被徹底震撼了。
他不是被林舟畫的餅有多大所震撼,而是被林舟那種仿佛能穿透人心的、可怕的洞察力所震撼。林舟對王致遠的心理剖析,精準得讓他這個財政廳的副廳長都感到一陣心悸。他意識到,自己今天麵對的,絕不是一個靠著運氣和膽識上位的愣頭青。
這是一個真正的妖孽。
良久,劉建國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濁氣,那口氣仿佛帶走了他身上所有的銳氣和戒備。他身體向後,重重地靠在沙發上,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我算是明白了。”他搖了搖頭,自嘲般地說道,“周書記為什麼會看重你。你這種人,要是當對手,晚上會睡不著覺的。”
他端起茶杯,將已經涼透的茶水一飲而儘,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
“好!”劉建國將茶杯重重地放在茶幾上,發出“砰”的一聲脆響,“林舟同誌,你這盤棋,我入了!”
他站起身,神情已經從剛才的審視,變成了旗幟鮮明的同盟姿態。
“成立產業引導基金的方案,我會親自在廳長辦公會上提出來,並且全力推動。省財政這邊,你不用擔心,隻要你的方案能通過,我來負責擺平一切。”劉建國伸出手,有力地握住了林舟的手,“但是,國開行那條線,就像你說的,得由你去攻堅。隻要你能讓王致遠點頭,哪怕隻是一個意向性的點頭,後續的所有事情,我給你兜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句承諾,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