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省會城市形象提升,打造“智慧都市”名片
林舟的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指揮中心辦公室裡激起了一圈無形的漣漪。
“讓城市……學會‘呼吸’?”
李瑞第一個打破沉默,他臉上的興奮還未完全褪去,此刻卻被一種新的、更大的困惑所取代。作為技術負責人,他下意識地將這個詞彙進行解碼:“總指揮,您是說……空氣質量監測和環境治理?”
“我倒覺得,林老弟說的‘呼吸’,是讓這城裡的人,喘氣能更順暢點。”馬叔端著他那標誌性的大茶缸,咂摸著嘴,“路通了,是舒坦。可要是出門沒個歇腳的公園,孩子沒個乾淨的玩處,那這氣兒還是喘不勻。”
齊猿的眼睛裡則閃爍著一種極客獨有的光芒,他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射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流:“是城市新陳代謝!對不對?把整個城市看作一個生命體,交通是循環係統,那供水、供電、排汙、垃圾處理……就是呼吸係統、消化係統和排泄係統!我們要把這些數據全部接入‘大腦’,建立一個完整的城市生命體征模型!”
蘇曉沒有說話,她隻是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廠房外,一輛輛滿載著新型傳感器的卡車正在有序地排隊入場。她的手指無意識地在冰冷的玻璃上劃過,腦子裡已經開始飛速盤算。
交通改善項目,預算是十位數。如果要將齊猿口中那些“係統”全部納入,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牽扯到的部門、法規、利益方,比交通項目複雜十倍不止。周書記的支持是尚方寶劍,但劍刃的鋒利,取決於持劍人能撬動多大的現實阻力。
林舟看著他這幾位風格迥異、但都已能獨當一麵的核心乾將,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你們說的,都對,但都隻是一部分。”
他緩步走到那巨大的城市物理沙盤前。這座沙盤,在過去的半年裡,是他們所有戰術推演的起點。如今,交通路網的部分已經被更新成了最新的狀態,模型精致,脈絡清晰。
“交通改善,我們成功了。省城因此上了幾次全國新聞,市民滿意度空前高漲。但是,”林舟的話鋒一轉,“外地人提起我們省城,第一印象是什麼?”
辦公室裡再次安靜下來。
答案,大家心知肚明。
是“堵”。是“灰蒙蒙”。是那個在全國城市排名裡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它是一座省會,卻缺乏一張足夠響亮、足夠有吸引力的名片。
“交通暢通,是基礎,是裡子。但這還不夠。”林舟的手指,輕輕滑過沙盤上那些代表著商業區、居民區、工業區的模型,“一個城市的形象,就像一個人的氣質。它不是靠一身名牌衣服,而是由他的談吐、學識、健康狀況共同決定的。”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每一個人。
“我想要的‘智慧都市’,不隻是一個技術概念,更是一張城市名片。當人們提起這裡,我希望他們想到的,是全國最聰明的信號燈,是手機app上就能預約的社區服務,是乾淨的空氣,是高效的能源利用,是一個走在未來前沿的城市範本。”
“這張名片,能吸引來頂尖的人才,能吸引來百億的投資,能讓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這,才是我們疏通了城市動脈之後,真正要追求的目標。”
林舟的聲音不大,但每一個字,都清晰地烙印在眾人的心裡。
如果說,之前的交通改善項目,是一場外科手術,目標明確,切口精準。那麼現在,林舟提出的,是一項全麵的、係統的、旨在提升整個生命體健康水平的“調理計劃”。
李瑞的呼吸有些急促,他看到了一個比“交通大腦”更宏偉萬倍的藍圖。
馬叔的眼神裡,則透著一股樸素的向往。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社區裡的那些老街坊,能在更乾淨的公園裡下棋,能在更便捷的社區醫院裡看病。
蘇曉的眉頭微微蹙起,她在思考,要實現這張“名片”,需要多少份紅頭文件,需要打通多少個部門的壁壘。
而齊猿,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撲回自己的電腦前,雙手懸在鍵盤上,喃喃自語:“全城數據建模……跨係統數據融合……天啊,這才是‘神’該乾的事!”
看著再次被點燃鬥誌的團隊,林舟知道,是時候讓他們從階段性勝利的喜悅中,徹底轉向下一場更艱難的戰役了。
“都先彆激動。”林舟的語氣恢複了平靜,“飯要一口一口吃。我們對這座城市的了解,目前還隻停留在‘路’上。至於它的‘五臟六腑’,我們還一無所知。”
他看向李瑞和齊猿:“給你們一個任務。利用我們現有的權限,對接城建、環保、水務、電力等部門的數據接口。我不需要你們分析,我隻要你們把所有能拿到的原始數據,都給我彙集到‘大腦’的數據庫裡。做一張最全麵的城市‘體檢表’。”
“沒問題!”齊猿頭也不抬,手指已經開始飛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又轉向馬叔:“馬叔,你的‘社區交通委員會’,可以升級了。改成‘社區發展委員會’。繼續去聽,去問。這次不隻問交通,人們對社區環境、公共服務、治安管理,有什麼抱怨和期待,都給我帶回來。這些‘活數據’,比電腦裡的數字更重要。”
馬叔拍了拍胸脯,咧嘴一笑:“放心,這活兒我熟。”
最後,林舟的目光落在蘇曉身上:“蘇曉,你最辛苦。我們需要一張新的‘許可證’,一張能讓我們‘體檢’全城的合法授權。同時,開始研究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數據隱私和安全部分。我們的‘免疫係統’,也要跟著升級。”
蘇曉重重地點了點頭,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轉身便開始起草文件。
辦公室裡,再次恢複了那種熟悉的、緊張而有序的氛圍。每個人都像一顆高速旋轉的陀螺,圍繞著林舟畫出的那個巨大圓心,開始了新的征程。
夜深了,團隊成員們陸續離開去休息,巨大的指揮中心裡隻剩下林舟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