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林舟,從自己的辦公室裡走了出來。
他聽到了外麵的爭論,也看到了馬叔手機上的那篇文章。他的表情很平靜,平靜得有些反常。
他走到蘇曉身邊,目光落在那張灰暗的德國社區照片上。
“這張照片,我前幾天見過。”
所有人都看向他。
林舟沒有立刻解釋,他閉上了眼睛。
意識深處,那座龐大的城市沙盤瞬間浮現。他沒有去推演謠言的傳播路徑,那沒有意義。他的精神力,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直接切入了代表“零碳城市計劃”的核心數據模型。
代表“公眾支持率”的綠色柱狀圖,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
代表“項目阻力係數”的紅色曲線,則在急劇攀升。
沙盤的推演結果,與蘇曉的判斷完全一致:如果放任不管,不出一個月,整個計劃的社會輿論環境將徹底崩壞,所有需要公眾參與的環節都將陷入停滯。
但林舟的關注點不在這裡。
他調出了另一個數據圖層——“利益相關方分析模型”。
沙盤上,幾個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模型,在這次“謠言事件”後,數據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省傳統能源集團火電)】:威脅度5,潛在收益+8。
【城建係統部分保守派】:威脅度3,觀望指數+10。
【競爭對手李副省長派係】:活躍度+2,關聯嫌疑度15。
數據清晰地顯示,謠言的出現,讓所有反對或不看好“零碳城市”計劃的勢力,都獲得了或多或少的好處。但15的嫌疑度,說明這更像是一次順勢而為的借力,而非直接的策劃。
林舟的意識繼續下沉,他要找的不是這些。他的目標,是那個謠言的源頭。
沙盤無法直接告訴他誰是作者,但可以分析謠言的構成要素。
【關鍵詞:德國、專家、致癌、輻射】
【核心素材:弗萊堡市,瓦邦社區照片】
為什麼是德國?為什麼偏偏是瓦邦社區?
林舟的精神力高速運轉,將“瓦邦社區”的所有相關數據和曆史信息全部調取出來。他看到了這個社區從規劃到建成的全部曆程,看到了它如何成為世界聞名的生態社區典範,也看到了它在發展過程中,同樣麵臨過的爭議和挑戰。
突然,一條被標記為“低關聯度”的信息,躍入了林舟的視野。
【事件:2008年,德國《明鏡》周刊曾發表一篇質疑瓦邦社區光伏板回收問題的報道,引發短暫爭議,後被證實為片麵解讀。】
【關聯人物:報道記者,克勞斯·舒爾茨。】
【後續:該記者因學術不端被《明鏡》開除,後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長期為歐洲部分右翼保守派媒體及傳統能源行業遊說團體供稿。】
一條線,穿過十餘年的時間,清晰地連接了起來。
林舟猛地睜開眼睛,眼底深處閃過一絲了然。
他拿過蘇曉桌上的白板筆,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走到指揮中心那塊巨大的電子白板前。
他沒有去寫辟謠的要點,也沒有去分析謠言的危害。
他隻在白板的正中央,寫下了兩個字。
“收購。”
“什麼?”李瑞愣住了。
林舟轉過身,看著一臉錯愕的團隊,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捉摸的弧度。
“他們用一篇假新聞來攻擊我們,那我們就用一個真新聞來回應。”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萬裡之外的場景。
“蘇曉,你立刻起草一份法律文件,我們要以省政府下屬‘零碳城市項目指揮中心’的名義,向一家德國公司,發出一份技術收購要約。”
“收購……德國公司?”蘇曉徹底懵了,“收購誰?”
林舟的目光再次回到白板上,筆尖在那張刺眼的社區照片上點了點,聲音清晰而有力。
“就收購那家,為瓦邦社區提供整套能源解決方案的工程公司。”
喜歡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請大家收藏:()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