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中央空降新領導,對林舟進行秘密考察
一周後,江東省國際機場。
一架從京城飛來的航班平穩降落,旅客們順著廊橋湧出。人群中,一個身影顯得有些特彆。他穿著一件深灰色的風衣,裡麵是簡單的白襯衫,沒有打領帶,扣子解開了一顆。他戴著一副無框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平靜而銳利,透著一種學者的審視感。他獨自推著一個簡單的行李箱,步履不快,卻與周圍嘈雜的環境隔著一層無形的屏障。
他就是秦峰,中央派來江東省的新任省委副書記。
出口處,沒有鮮花,沒有橫幅,更沒有一排等著握手的領導乾部。隻有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精明乾練的年輕秘書,快步上前,從他手中自然地接過行李箱。
“秦書記,車在外麵。”秘書低聲說,聲音不大,剛好能讓秦峰聽到。
“嗯。”秦峰隻應了一聲,目光已經投向了機場大廳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
坐上的是一輛毫不起眼的黑色大眾帕薩特,車牌也是最普通的那種,混在車流裡,絕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回招待所嗎?”秘書從後視鏡裡看了一眼後座的領導。
秦峰沒有立刻回答,他看著窗外飛速後退的景象,省城寬闊的馬路和兩旁林立的高樓。現在正是下班晚高峰的起點,但車流雖然密集,卻在一種有序的節奏中平穩流動著。
“不急。”秦峰開口了,聲音和他的人一樣,沉靜而有分量,“沿著主乾道開,隨便轉轉,我想看看這座城市。”
秘書愣了一下,但立刻反應過來,對司機點了點頭。
車子彙入了主乾道。秦峰的目光掃過路口上方巨大的電子指示牌,上麵清晰地顯示著前方路段的實時路況,綠色、黃色、紅色,一目了然。他注意到,幾個關鍵路口,對向車道被彩色的水馬隔開,其中一側的車道明顯比另一側寬闊,車輛正暢快地通過。
“潮汐車道?”秦峰問。
“是的,秦書記。”秘書立刻回答,“這是省城‘立體交通’改善計劃的一部分,已經運行了快半年,效果很顯著。以前這個時間點,我們現在走的路,基本就是個大型停車場。”
秦峰沒再說話,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擊著。來之前,他已經看過了關於江東省的所有關鍵報告,其中,林舟這個名字出現的頻率高得驚人。周長青書記在最後一次談話中,對他讚不絕口,稱其為“能夠設計未來的戰略家”。而京城那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也罕見地囑咐他,要親自“遛遛”這匹馬。
報告上的文字是冰冷的,但此刻窗外的車流是溫熱的。秦峰能從這平穩流動的車河中,感受到一種城市脈搏的有力跳動。這背後,是一個縝密、高效、並且極具前瞻性的係統在支撐。
“立體交通”……“零碳城市”……“鄉愁經濟”……
這些聽起來宏大甚至有些理想化的詞彙,在林舟的手裡,似乎都變成了可以觸摸、可以感知的現實。
這讓秦舟感到好奇。他見過太多隻會畫大餅的“規劃家”,也見過太多隻顧眼前利益的“實乾家”。但一個能將宏偉藍圖與精確實踐結合得如此完美的人,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他究竟是周長青退休前刻意推出的政治明星,還是一個真正能改變一地格局的實乾之才?
車子在城市裡繞了近一個小時,秦峰才讓司機開往省委招待所。他沒有驚動任何人,直接住進了早已安排好的套房。
第二天一早,省委辦公廳的主任們都以為新來的副書記會召集會議,聽取彙報,至少會先熟悉一下省委各部門的負責人。然而,他們等了一上午,秦峰的辦公室大門緊閉,沒有任何動靜。
直到臨近中午,一份由秦峰的秘書親自送達的備忘錄,才在省委大院裡掀起了第一道波瀾。
備忘錄的內容很簡單,隻有幾行字,卻讓看到的人都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要求:調閱‘省城交通改善項目’及‘零碳城市試點項目’全部原始數據、沙盤建模參數、所有版本的設計草案、項目會議紀要、資金流向明細。注:非彙總報告,需全部原始文件。”
這份備忘錄像一顆深水炸彈,在習慣了報喜不報憂、用精美ppt和總結報告來呈現工作的官僚體係中,炸出了所有人的驚愕和不解。
“原始數據?什麼意思?難道要我們把服務器搬過去嗎?”
“連設計草案都要?我們前前後後改了十幾版,廢棄的稿子堆得比人都高!”
“資金流向明細……這是發改委的項目,他一個新來的副書記,直接插手審計的事?”
辦公廳裡議論紛紛,每個人都從這道不同尋常的指令中,嗅到了一股銳利而強硬的氣息。這位新來的秦書記,不好對付。他不像個官員,更像個要親自下場解剖麻雀的頂級工程師。
指令層層下達,最後落到了省發改委。李瑞拿著這份文件,一路小跑衝進林舟的辦公室,額頭上全是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哥,你看這個!”他把文件拍在桌上,聲音都有些變調,“新來的那位,是個狠人啊!他這是要乾嘛?查賬?還是想推翻我們的方案,自己另搞一套?”
李瑞是真的慌了。那些原始數據裡,包含了無數次失敗的模擬、走過的彎路和被否決的構想。這些東西如果被彆有用心的人拿去斷章取義,很容易就能攻擊整個項目“考慮不周”、“浪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