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沙盤推演矛盾根源,發現教育和醫療是關鍵
沙盤中,那行冰冷巨大的終極預警,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劈開了林舟之前所有關於經濟發展的認知。
【終極預警:當一個社會,教育的起點開始出現無法逾越的鴻溝時,所有的經濟發展,都將淪為加速社會撕裂的引擎。】
林舟猛地睜開眼睛,額頭上已是一層細密的冷汗。窗外的陽光刺得他眼睛生疼,他卻感覺不到絲毫暖意,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脊椎骨升起,瞬間傳遍四肢百骸。
他終於明白了。
高新園區的抗議,不是一場簡單的利益糾紛。那些激動的麵孔,那些刺眼的橫幅,都隻是表象,是社會深層膿瘡潰爛後,滲出的第一滴膿血。
病根,不在拆遷款的多少,不在房租的高低,而在希望的斷絕。
當一個鋼鐵廠的下崗工人,發現自己傾儘所有,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到和科技新貴子女同等的教育資源時;當他看到自己孩子的老師,因為三倍的薪水,毫不猶豫地奔向那些光鮮亮麗的私立學校時,他失去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對未來的盼頭。
這種被時代徹底拋棄的絕望,遠比貧窮本身更具毀滅性。它會發酵,會膨脹,最終會尋找一個宣泄口。而華興科技,這個帶來財富也帶來割裂的龐然大物,自然就成了最完美的靶子。
林舟閉上眼,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既然教育是根源之一,那麼,還有沒有其他同樣致命的病根?
“沙盤,”他在腦海中下達指令,“以‘社會公平感缺失’為核心,繼續推演,尋找除教育外,另一條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的核心引線。”
沙盤空間再次重構。
畫麵沒有切換到醫院或者藥店,而是再次聚焦於一個普通家庭。這次,是晉北一個剛剛完成再就業培訓,進入光伏產業園的礦工家庭。男人在新的崗位上乾勁十足,女人操持著家務,日子似乎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突然,畫麵中的老人,也就是礦工的父親,在晚飯時猛地捂住胸口,臉色煞白,呼吸急促。
心肌梗死。
救護車呼嘯而至,一家人亂作一團。沙盤的視角跟隨救護車,穿過晉北的街道。
【路線推演開啟……】
【方案一:送至晉北市第一人民醫院。預計等待床位時間:4小時。心臟介入手術專家預約:需等待2天。】
【方案二:送至省城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路程:2.5小時。綠色通道已對高新區‘華興科技’及相關企業高管家屬開放,普通病人需排隊掛號。專家號已預約至一個月後。】
【方案三:送至省城新建的‘和睦國際醫院’。路程:2.4小時。無需等待,擁有全球頂尖心血管專家團隊。預計手術費用:45萬元,醫保報銷比例:5。】
三個方案,三條通往不同結局的路徑,像三把尖刀,直直插在林舟的心口。
他看到那個礦工,在醫院走廊裡,看著手機上顯示的銀行卡餘額,那個剛剛因為拿到第一筆工資而顯得充盈的數字,在45萬的巨額費用麵前,渺小得像一粒塵埃。
他看到老人躺在擁擠的普通病房裡,痛苦地呻吟,而隔壁vip病房裡,傳出的是輕柔的音樂和家屬輕鬆的談笑聲。
沙盤的推演繼續快進。老人因為沒有得到最及時的治療,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半身不遂。整個家庭,因為高昂的後續治療費用和護理壓力,再次陷入了比失業時更沉重的絕望。
礦工眼裡的光,徹底熄滅了。
畫麵最終定格,另一行與之前同樣觸目驚心的文字,浮現在沙盤之上。
【次級預警:當一個社會,生命的價值開始用金錢衡量,醫療資源成為少數人的特權時,任何關於‘共同富裕’的承諾,都將顯得蒼白無力。】
教育,決定了未來有沒有希望。
醫療,決定了現在能不能活下去。
當這兩樣東西都開始與普通人漸行漸遠時,社會矛盾的火藥桶,便隻差一根導火索了。
“咚咚咚。”
辦公室的門被敲響,李瑞和蘇曉一前一後走了進來,打破了這死一般的寂靜。
“老大,數據都拿到了。”李瑞將一疊厚厚的文件放在桌上,臉上帶著一絲邀功的興奮和急切,“我看了,這次拆遷的補償標準,確實比市裡之前的項目低了五個百分點,難怪老百姓不滿意。還有這個房租,太離譜了,一個月漲了百分之三十!這幫房東簡直是趁火打劫!我建議,立刻成立專案組,一方麵提高補償標準,另一方麵嚴厲打擊哄抬房租的行為,抓幾個典型,肯定能把這股歪風壓下去!”
他一口氣說完,像個準備上戰場的將軍,隻等林舟一聲令下。
蘇曉則將一份更薄的報告遞了過來,她的表情要凝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