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林舟的“文化出海”戰略,提升國際軟實力
省委大樓的頂層辦公室,夜色已濃。
林舟沒有開主燈,隻留了一盞落地燈,昏黃的光線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桌麵上,三份截然不同的信息,構成了一幅奇異的拚圖。
第一份,是蘇曉發來的加密文件。附件裡,一張燙金的“蘭亭會”會員卡照片,靜靜地躺在冰冷的證物袋裡。照片的背景,是“新潮創藝”ceo那間充滿所謂“國潮”元素的辦公室。
第二份,是馬叔從巴黎發來的簡短信息,隻有寥寥數語,卻重若千鈞:“杜布瓦先生問,怡和堂的傳人,是否願意見他。”
第三份,是李瑞連夜趕出來的“文化ip孵化器”草案。洋洋灑灑幾十頁,充滿了技術名詞和商業模型,字裡行間都是資本的野心和對未來的狂熱想象。
矛,橋,盾。
林舟的指尖在光滑的桌麵上輕輕劃過,將這三點一線連接起來。原本,他以為“蘭亭會”隻是一群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的文化遺老,是橫亙在創新之路上的一堵高牆。但蘇曉的發現,像一道閃電,劈開了這堵牆的偽裝,露出了裡麵肮臟的磚石——他們不僅是“守門人”,還是“監守自盜”的賊。
他們一邊站在道德高地上,痛斥任何對傳統的“商業化”改編,將真正的創新者拒之門外;另一邊,卻通過自己的會員,將竊取來的民間智慧包裝成“新潮”產品,大肆斂財。他們壟斷了話語權,又試圖壟斷利益。
這盤棋的複雜度,超出了最初的預想。
林舟拿起電話,逐一撥給了他的三位核心搭檔。
“半小時後,我辦公室。”
半小時後,辦公室的門被推開。李瑞第一個衝了進來,臉上還帶著未消的怒氣,一屁股陷進沙發裡,像一頭被激怒的公牛。
“老大,這事沒完!我非得把那幫孫子告到褲衩都不剩!”
緊接著,蘇曉走了進來。她依舊是一身乾練的黑色風衣,將一份薄薄的文件夾放在林舟桌上,動作精準,沒有一絲多餘。
“初步審訊結果。‘新潮創藝’的ceo交代,他這張‘蘭亭會’的會員卡,是三年前通過一位省書協的名譽副主席辦的。作為交換,他公司每年利潤的百分之五,會以‘文化發展讚助金’的名義,打入一個由該副主席實際控製的基金會賬戶。”
蘇曉的語調平淡無波,像在陳述一個與己無關的事實,但其中的信息量,卻讓沙發上的李瑞瞬間彈了起來。
“我靠!這他媽是黑社會啊!收保護費都收到文化圈裡來了!”
林舟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後將筆記本電腦轉向他們,屏幕上是馬叔略帶風霜的臉。他那邊正是巴黎的午後,陽光透過窗戶,在他身後灑下一片暖意。
“老大,蘇書記,李總。”馬叔笑著打了聲招呼,背景裡能看到他那間小小的公寓,牆上掛著一幅剛買的塞納河風景畫。
“馬叔,巴黎的‘可頌’味道如何?”林舟開口,語氣裡帶著一絲調侃。
“不如家裡的油條好吃。”馬叔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不過,這邊的洋人,有時候比咱們自己人,更識貨。”
他沒有長篇大論地彙報,隻是將那天在杜布瓦辦公室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他講了那遝粗糙的木版年畫,講了杜布瓦從輕蔑到震驚再到敬畏的眼神變化,最後,他講了杜布瓦顫抖著聲音問出的那個關於“怡和堂”的問題。
“那位杜布瓦先生說,他一輩子都在研究藝術,但他見過的所有藝術品,都是‘死的’,是掛在牆上、鎖在櫃子裡的。而我帶去的那張門神,是‘活的’,因為它背後有奶奶的漿糊,有孩子的盼頭,有中國人對‘過年’這兩個字所有的情感。他說,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辦公室裡一片安靜。
李瑞臉上的憤怒不見了,他怔怔地看著屏幕上那個貌不驚人的老人,仿佛第一次認識這位總是笑嗬嗬的馬叔。他原本以為馬叔隻是去搞搞關係,卻沒想到,他直接給這盤棋,找到了一個世界級的裁判。
蘇曉的眼神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她一直認為,力量來自於規則和秩序。但馬叔的故事讓她明白,有時候,最柔軟的東西,反而擁有最強大的力量。
林舟等的就是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