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政府投入巨資建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一些高檔社區,服務中心窗明幾淨,設施齊全,卻門可羅雀,因為住在這裡的老人大多能負擔得起更專業的家庭護理。而在真正需要它們的老城區,服務中心要麼麵積狹小、功能單一,隻有一個棋牌室;要麼乾脆因為資金不足,項目直接爛尾。
推演結果冰冷而殘酷:現有政策,如同用一張滿是破洞的漁網,去打撈沉入水底的石頭。看似在做,實則收效甚微。
林舟沒有氣餒,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他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
他清空了沙盤,開始了第二次推演。
【推演目標:尋找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斷崖式下跌的關鍵節點。】
這一次,他不再宏觀地觀察,而是將視角鎖定在沙盤中一個個具體的、閃爍的紅色光點上。他像一個擁有上帝視角的觀察者,審視著這些正在走向衰亡的生命。
一個獨居老人,在家中衛生間裡滑倒,隻是輕微的骨裂。但他無法動彈,手邊的求助電話隻是擺設。直到兩天後,鄰居聞到異味報警,才被發現。送醫後,因為延誤治療,引發了嚴重的並發症,最終癱瘓在床。他的光點,從黃色,瞬間變成了最深的紅色。
一個患有糖尿病的老太太,眼神不好,自己注射胰島素時,劑量出現了偏差。當天夜裡,她陷入了低血糖昏迷,再也沒有醒來。
一個有輕微認知障礙的老人,出門散步後,忘記了回家的路。他在街上遊蕩了兩天,因為饑餓和脫水倒在路邊。
……
一個個案例在沙盤中飛速閃過,林舟的心也一點點沉下去。
他發現了一個規律。
壓垮這些老人的,往往不是那些足以致命的絕症,而是一次滑倒、一次忘吃藥、一次小小的感染……這些在年輕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對於他們,卻是生與死的邊界。
他們缺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照料,更是持續、及時、專業的醫療監測和乾預。
“養老”和“醫療”,在這群最脆弱的人身上,根本無法被分割。
當林舟將這個發現作為新的參數輸入沙盤時,整個數據模型開始劇烈地重構。無數條因果鏈被連接、分析、計算。
最終,沙盤的中央,緩緩浮現出四個大字。
【醫養結合】
這四個字,像一道光,照亮了所有的迷霧。
林舟明白了。解決養老困境的破局點,不是建更多的養老院,也不是單純地發錢。而是要將醫療服務,像水和電一樣,無縫地接入每一個老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讓專業的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下沉到家庭,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及時的幫助。
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林舟緩緩睜開眼睛,窗外已經大亮。他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疲憊,仿佛親身經曆了幾百次生離死彆。但他的眼神,卻異常明亮。
他找到了那把鑰匙。
然而,當他準備將“醫養結合”作為核心,推演具體的實施路徑時,沙盤卻給出了一個意外的提示。
【警告:常規“醫養結合”模式存在巨大障礙。障礙1:醫療資源擠兌風險,成功率低於19。障礙2:財政投入不可持續,成功率低於27。障礙3:專業護理人員缺口巨大,成功率低於11。】
【推薦路徑:引入“技術變量”,可將綜合成功率提升至73以上。】
技術變量?
林舟的腦海裡,瞬間閃過了李瑞那張充滿活力的臉。
他拿起電話,撥給了剛剛躺下不到兩小時的李瑞。
電話那頭,李瑞的聲音含混不清,充滿了起床氣:“老大……天塌下來了?”
“比天塌下來更重要。”林舟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命令,還有一絲自己都未察覺的興奮,“我需要你,立刻,馬上,給我設計一個東西。”
“什麼東西?”李瑞打了個哈欠。
林舟看著沙盤上的提示,一字一句地說道:“一個可以戴在手上的,能隨時監測心率、血壓、血氧、血糖,甚至能預判老年人摔倒風險的……智能手環。”
喜歡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請大家收藏:()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