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快到不可思議。
這就是技術的力量。它將原本需要層層上報、部門協調的複雜流程,壓縮到了短短幾秒鐘之內。它解決了林舟在沙盤推演中看到的第一個障礙——醫療資源擠兌。它不需要在每個小區都派駐醫生,而是用一個強大的數據中心,賦能了少數專業的醫護人員和大量的基層社區工作者、甚至鄰裡。
“錢呢?”林舟提出了第二個關鍵問題,“這樣的係統,成本有多高?”
“高?不,老大,這恰恰是最省錢的模式!”李瑞立刻反駁道,“建一個中高端的養老院床位,前期投入加後期維護,沒個幾十萬下不來吧?而且它隻能服務一個人。我們的手環,如果采購量達到百萬級彆,硬件成本可以壓到一百塊以內!雲平台和數據中心的建設是一次性投入,後期運營成本主要是人力和帶寬,分攤到幾百萬人頭上,每人每年可能也就幾十塊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們是用一百塊的硬件,撬動了幾十萬的社會效益!這是最高效的杠杆!”
沙盤中,代表財政支出的數據模型開始瘋狂運算。推演結果顯示,如果全省推行“智慧養老”計劃,其前期總投入,甚至低於省裡規劃中未來五年新建三百家養老院的總預算。但它的覆蓋麵,卻是後者的上千倍。
財政可持續的問題,解決了。
“最後一個問題,人。”林舟的聲音變得格外嚴肅,“專業的護理人員缺口巨大,技術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電話那頭的李瑞笑了,笑聲裡充滿了自信。
“老大,技術不能取代人,但技術可以解放人。”
“您想,一個護工,過去一天要跑十戶人家,給二十個老人量血壓、測血糖,記錄在本子上,一天下來,累得筋疲力儘,真正能用來和老人說說話、做做康複護理的時間有多少?”
“現在呢?這些數據采集工作,手環全部自動完成了。護工的手機app上,能清晰地看到她負責的所有老人的健康曲線。誰的指標異常,誰需要重點關注,一目了然。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那些真正需要麵對麵交流和專業護理的老人身上。一個護工,過去隻能服務二十人,現在或許能服務五十人,而且服務質量更高!”
“這不隻是解放了專業的護工。它還賦能了那些有心無力的子女。我們可以在app裡開發一個‘親情模式’,子女可以隨時看到父母的健康數據,係統甚至可以根據數據給他們一些建議,比如‘爸爸最近睡眠不好,可以多陪他散散步’。這讓孝心,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可以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的指南。”
林舟靠在椅背上,長長地吐出一口煙圈。
李瑞的這番話,為他描繪了一幅無比動人的畫卷。一個由技術驅動,連接了政府、醫院、社區、家庭和誌願者的全新養老服務網絡。它冰冷,因為它基於數據和算法;但它又無比溫暖,因為它最終指向的是每一個具體的人,是那些在時光中逐漸老去的父母和親人。
“醫養結合”這四個字,在李瑞的構想下,終於從一個抽象的概念,變成了一套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的完整方案。
“老大,這個計劃,就叫‘智慧養老’工程,怎麼樣?”李瑞在電話那頭,像一個等待老師表揚的孩子,語氣裡充滿了期待。
“很好。”林舟掐滅了煙頭,“非常好。”
他從不輕易誇人,但這一次,他是由衷的。李瑞的天賦,在於他總能用最瘋狂的技術想象力,為自己最冷靜的政治構想,插上翅?es。
然而,就在林舟準備讓李瑞立刻組織團隊,將這套構想細化成可執行方案時,他腦海中的沙盤,卻在完成最後一次綜合推演後,發出了一聲輕微的、幾乎不可察覺的警報。
一個全新的、之前從未出現過的紅色區域,在龐大的數據模型上緩緩浮現。這個區域與技術無關,與資金無關,與人員無關,但它的危險等級,卻比之前所有的障礙都要高。
林舟的瞳孔微微收縮。
電話那頭的李瑞還在興奮地描繪著未來的藍圖:“老大,您放心,給我一個月,我保證把原型機給您做出來!到時候咱們找個社區試點,讓那些老頭老太太看看,什麼叫黑科技……”
“李瑞。”林舟打斷了他。
“啊?老大,您說。”
林舟沉默了片刻,他看著沙盤上那個刺眼的紅色區域,一字一句地問道:“這個手環,如果陳大娘自己不願意戴,怎麼辦?”
喜歡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請大家收藏:()官場推演:我設計的未來震驚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