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壁壘”的成功驗證,如同在黑暗的棋局上落下了一枚關鍵的子,瞬間改變了人類抵抗陣線內部僵持的戰略態勢。伊萬諾夫將軍那“決死突擊”的悲壯提議,與索菲亞博士“深度隱藏”的保守策略,在這項新技術帶來的可能性麵前,都顯得不再極端。一個新的、更加精準、也更加危險的共識,在激烈的遠程爭論中逐漸成型——“手術刀計劃”。
計劃的核心,並非摧毀太平洋上那個能量等級堪稱恐怖的“熔爐”核心,那在目前看來依舊是自殺行為。目標被修正為:利用“共鳴壁壘”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選取數個關鍵且相對脆弱的“熔爐”次級能量節點或重要物資輸送樞紐,進行精準、快速、破壞性的打擊。目的是延緩“最終序化”的進程,打亂矽基網絡的部署節奏,為抵抗陣線爭取更多寶貴的研究、發展和集結時間。
目標的選擇至關重要。這需要綜合“星瞳觀測所”的全球能量掃描、“海淵之城”的海洋環境監測、各據點自身的情報搜集,以及陸沉通過地脈感知到的網絡薄弱點。
經過連續四十八小時不眠不休的數據分析和遠程辯論,首批五個優先級最高的打擊目標被確定:
1.目標“錨點a”:位於北冰洋格陵蘭島冰蓋之下,一個正在瘋狂抽取地熱並改造周邊地質結構的大型能量中繼站。破壞它,可以延緩對北半球地脈的侵蝕,並為“北境堡壘”減輕壓力。
2.目標“編織者b”: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深處,一個負責整合和“紡織”矽基菌毯,加速沙漠矽化的大型生物工廠。摧毀它,能暫時遏製非洲大陸生態的徹底崩潰。
3.目標“深喉c”:位於馬裡亞納海溝邊緣,一個疑似正在向地殼深處注入某種催化物質,以加速“熔爐”核心與地核連接的深海鑽井平台。
4.目標“鏡廊d”:位於北美洛基山脈某處,一個布滿了巨大能量反射鏡陣,負責將“熔爐”核心能量定向投射至電離層,以強化全球信息場的設施。
5.目標“蜂巢e”:位於西伯利亞平原,一個大規模孵化新型飛行類寄生獸很可能是“鐵雨”單位的升級版)的巢穴。
目標確定,接下來是執行人選的遴選與集結。這不再是東部戰區一家之事,而是需要聯盟通力合作。
“北境堡壘”的伊萬諾夫將軍當仁不讓,接下了距離他最近的“錨點a”任務,他將親自率領麾下最精銳的“白熊”特種部隊,利用極地環境掩護和剛剛到手的“幽靈”隱匿單元原型,執行這次冰原突襲。
“海淵之城”的索菲亞博士,則利用其獨特的水下優勢,負責對付位於深海區的“深喉c”。她們將出動經過改裝的小型潛航器和裝備了水下聲波武器的深潛員。
位於歐洲的“高山哨站”接下了“鏡廊d”,他們熟悉山地作戰,且擁有一些保存完好的、適合高原環境的精準打擊武器。
而最危險、位於寄生獸活動最密集平原地帶的“蜂巢e”,則由東部戰區主動承擔。山魈率領的“利劍”大隊將再次出擊,這一次,他們將攜帶更加成熟的小型化“幽靈”裝備和經過陸沉初步強化的單兵地脈感應器。
至於位於非洲的“編織者b”,則由當地新聯係的、一個代號“薩赫勒之矛”的小型遊擊據點負責主導,聯盟將提供技術指導和必要的裝備支持。
人員與任務分配完畢,接下來是更加繁瑣卻至關重要的準備階段。
地脈通信網絡變得前所未有的繁忙。不再是戰略爭論,而是具體到每一個行動細節的協調:滲透路線的規劃、彙合點的確認、攻擊時機的同步、撤退方案的製定、以及萬一失敗後的應急措施……
技術共享進入了實質階段。東部戰區將“共鳴壁壘”的核心構建參數,有限度地分享給了各行動單位,並派出了以陳濤為首的技術顧問小組通過地脈信道進行遠程指導),協助他們理解和運用這項新技術。作為回報,各據點也拿出了自己的“家底”:“北境堡壘”提供了一種高效熱能炸藥配方;“海淵之城”分享了水下推進器的小型化技術;“高山哨站”貢獻了高海拔環境下的偽裝技巧。
一種前所未有的、跨越地域與文化的協作精神,在生存的壓力下被強行催生出來。信任在共同的目標和共享的技術中,一點點艱難地建立。
與此同時,陸沉並沒有停下。他在協助技術協調的同時,大部分時間依舊沉浸在“燭龍之眼”實驗室。他要確保,當各個“手術刀”揮出時,覆蓋其上的“共鳴壁壘”足夠堅固和持久。
他不斷優化著能量輸出模型,嘗試將更多、更遙遠的地脈節點納入“共鳴”範圍,以擴大壁壘的覆蓋麵積和穩定性。這個過程同樣伴隨著風險,他幾次因為精神力過度延伸,險些被地脈那龐雜的意念洪流所同化,幸虧趙毅一直守在旁邊,及時將他喚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行動開始前的最後七十二小時,陸沉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求各行動單位,在抵達預定攻擊位置後,暫時關閉自身的“幽靈”隱匿單元,完全依賴他通過地脈網絡遠程構建和維持的“區域性共鳴壁壘”。
這個決定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這意味著將各小隊的安全,完全寄托於陸沉一人身上和那條並不絕對穩定的地脈信道之上。
“你確定能同時維持五個區域的壁壘?”趙毅擔憂地問。
“不能完全確定。”陸沉坦誠道,他的眼神卻異常堅定,“但這是最優解。分散啟動‘幽靈’單元,能量波動雖然微弱,但數量多了,仍有可能被矽基網絡的深層掃描捕捉到。而由我統一引導地脈之力構建壁壘,可以將所有波動‘打包’成一份更加‘自然’的地脈背景噪音,隱蔽性更高。而且……我能通過壁壘,更清晰地感知到各區域的情況,必要時可以提供預警。”
這是一種將指揮權和生存權高度集中的豪賭。但基於陸沉之前展現出的能力和“共鳴壁壘”驗證的成功,各據點最終選擇了信任。
倒計時:最後二十四小時。
全球各地,五支肩負著“手術刀”使命的特種小隊,如同暗影般,借助著夜色、複雜地形和初期“幽靈”單元的掩護,悄然離開了各自的據點,向著遙遠而危險的目標區域潛行。
地脈通信網絡中,隻剩下最簡潔的確認信號和狀態報告。
陸沉獨自坐在“燭龍之眼”實驗室的主控台前,閉上了眼睛。他的意識不再局限於這間地下室,而是沿著地脈的網絡,如同蛛網般向著全球五個不同的點位蔓延開去。他仿佛化身為五雙無形的眼睛,注視著那些在黑暗中前行的人類勇士,感受著他們堅定的心跳和壓抑的呼吸。
他“看”到伊萬諾夫的“白熊”小隊在極地暴風雪中艱難跋涉;“看”到索菲亞的深潛器如同幽靈般滑入冰冷的深海;“看”到“高山哨站”的戰士在稀薄的空氣中攀越懸崖;“看”到“薩赫勒之矛”的遊擊隊員利用沙塵暴的掩護穿越荒漠;也“看”到山魈和“利劍”大隊,如同獵豹般,在死寂的平原廢墟間穿梭,逼近那座不斷蠕動、散發著不祥孵化能量的“蜂巢e”。
五把“手術刀”已經出鞘,即將刺向敵人遍布全球的神經節點。
而陸沉,就是那個握著刀柄,並試圖用無形的“共鳴壁壘”籠罩這一切的人。
他能成功嗎?這五把“手術刀”,能否在最終序化來臨前,為人類文明切出一個喘息的窗口?
全球的暗影已然流動,決定命運的時刻,即將到來。
喜歡末世重生開局說服軍區搞超聲炮請大家收藏:()末世重生開局說服軍區搞超聲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