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立刻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剛剛稍有平息的騷動再次興起。
“對啊!解釋解釋!”
“為什麼不敢開門!”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沈二河身上,看他如何回答這個最關鍵、最致命的問題。
麵對眾人咄咄逼人的逼問,沈二河臉上不見絲毫慌亂。
反而露出一副“你們不懂行、太衝動”的無奈表情。
語氣依舊淡定,甚至帶著一點責備。
“同誌們,朋友們,請大家冷靜一下,聽我說。”他再次壓了壓手。
“廠門緊閉,不是因為有什麼見不得光,而是因為工人們正在爭分奪秒地。”
“進行最後的生產和包裝作業!”他煞有介事地解釋道。
“這批剛剛製作完成的成品,非常重要,需要小心處理,避免在混亂中受到損壞。”
“你們這樣不管不顧地要衝進去,豈不是正好耽誤了工程進度?”
“影響了工人們的正常工作?”
他巧妙地將話題引向了更高的層麵,語氣也變得語重心長。
“你們要知道,這批校服,是為了配合新學期的開始,是有嚴格的工期要求的!”
“早一天完成,孩子們就能早一天穿上。”
“這不是隨隨便便,想什麼時候完成,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最後,他更是倒打一耙,試圖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說服眾人。
“如果大家真的為了孩子好,真的支持市政府推出的這個利民項目。”
“那麼現在最應該做的,不是衝進去,滿足你們的好奇心。”
“而是給予工人安靜的工作環境。”
“讓他們能夠專心致誌、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任務!”
“你們的這種行為,不是在幫忙,而是在添亂啊。”
沈二河這番話說的可謂義正辭嚴,滴水不漏。
直接把衝擊工廠的行為定性為乾擾生產、不顧大局。
巧妙地將問題的焦點從“質量”轉移到了“進度”和“紀律”上。
仿佛錯的不是隱瞞,而是這群“不明真相”的群眾。
然而,他低估了對手的準備。
那個被陳澤斌安排好的男人,立刻發出一聲極大的、充滿譏諷的冷笑。
聲音尖銳,穿透了沈二河營造出的“理性”氛圍,大聲反駁道。
“沈副市長,您說的可真比唱的好聽!”
他毫不畏懼地指著沈二河,又指了指依舊緊閉的車間和倉庫區域,聲音陡然提高。
“可我們怎麼聽到的說法,跟您完全不一樣呢?!”
“我們聽說,是因為這廠子裡做出來的所謂‘成品’質量太差!”
“根本就是一堆沒法見人的垃圾貨色!”
“怕被我們看見了,怕被攝像機拍到。”
“他們才像縮頭烏龜一樣死活不敢開門呢!”
他這話一出,如同在看似平靜的湖麵下引爆了一顆炸彈!
剛剛被沈二河一番話稍稍壓下去一點的疑慮和憤怒,瞬間以更猛烈的勢頭反彈回來!
“對啊!彆想糊弄我們!”
“說的天花亂墜,有本事打開門讓大家看看啊!”
“到底是怕耽誤工期,還是怕真相曝光?!”
“打開倉庫!我們要看貨!”
人群再次騷動起來,聲音比之前更加激烈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