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時間倏忽而過。
《古或仔》在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觀影狂潮後,終於緩緩從各大影院下線。
當最終的票房統計數字,赫然定格在三千萬這個驚人的天文數字時,整個港城電影界都為之失聲!
這不僅僅是打破了記錄,這是以一種碾壓的姿態,重新定義了港城電影票房的巔峰!
江浩當初在辦公室對沈冰冰和唐小鈺的“三千萬”預估。
一語成讖,分毫不差!
星河影業內部,自然是陷入了一片歡騰的海洋!
向導演拿著那份沉甸甸的最終票房報告,雙手激動得不住顫抖,老淚縱橫。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年底港城電影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聚光燈打在自己身上。
司儀高聲念出“最佳導演……《古或仔》,向xx!”的那一刻!
這不僅僅是一座獎杯,這是他蹉跎半生、背負巨債後,用一部作品實現的終極夢想和尊嚴的回歸!
他看向江浩的眼神,充滿了無儘的感激和敬服。
鄭天丘的辦公室內,雪茄的煙霧繚繞。
他看著報紙上連篇累牘關於《古或仔》票房奇跡的報道。
以及那些文章中或多或少都會提及的“天丘集團”和“鄭天丘先生頗具遠見的投資”。
臉上露出了難以抑製的笑容。
更讓他心頭火熱的是,隨著電影現象級的影響。
“和義堂”這三個字,在港城年輕人中的聲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無數躁動的年輕靈魂將電影中的“江湖義氣”與現實中的“和義堂”畫上了等號。
視其為熱血與榮耀的象征,擠破了頭也想加入。
雖然他明白需要嚴格篩選,但這種蓬勃的“人氣”和積極的社會形象。
正是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轉型成果!
江浩這一步棋,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無可估量的無形資產和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與此同時,青城市,沈二河家中。
沈二河坐在沙發上,手中拿著兩樣東西。
一張薄薄的、卻份量十足的支票,以及一份從港城寄來的、還帶著油墨香的報紙。
支票上的數字是四百萬。
彙款方備注清晰:星河影業,《古或仔》項目投資分紅。
而報紙的頭版頭條,赫然是關於《古或仔》評論會的詳細報道。
標題極力渲染著江浩如何揭露行業黑幕,如何為電影正名。
最終將其定義為“反映現實、警示年輕人”的作品。
字裡行間都在強調電影與“幫派宣揚”的徹底切割,以及與沈家背景毫無關聯的澄清。
沈二河的目光在支票和報紙之間來回移動。
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審慎,逐漸化為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
最終,一絲難以掩飾的、帶著滿意和讚賞的笑容,爬上了他的嘴角。
他放下手中的東西,身體向後靠在沙發背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仿佛卸下了多日來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
吳秋雅端著茶水從廚房走出來,看到丈夫這副神情,不由得放輕了腳步,關切地問道。
“二河,怎麼了?”
“是港城那邊……有消息了?”
沈二河轉過頭,臉上的笑容更加明顯。
他拿起那張支票和報紙,朝妻子揚了揚。
語氣中帶著一種塵埃落定後的感慨,和一絲不易察覺的佩服。
“秋雅,看來我們之前,確實是多慮了。”
“這個江浩……果然有本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