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葛亮抓著關心了一番龍體,又被迫接受了太醫署令的望聞問切幸好沒查出啥實質性問題,隻說是“悲慟過度,心神耗損,需靜養”),劉禪終於得以脫身,回到了臨時寢宮。
往榻上一癱,他感覺比上輩子連開三天需求評審會還累。
“當皇帝真不是人乾的活兒,起得比雞早,演技要求比影帝高,還得應付各種突發狀況…幸好我有係統,有雙諸葛…”他一邊吐槽,一邊用意念打開了係統界麵。
看著那【糧食一百萬石!已合理存入成都官倉冗餘庫房,賬目自動生成)】的字樣,劉禪心裡就跟貓抓似的癢癢。
這麼大一筆橫財入庫,成都那邊負責倉儲的小官不得嚇尿了?丞相府主管錢糧的楊儀楊長史,怕不是要懷疑人生?
他越想越覺得這畫麵肯定很有趣。可惜自己遠在白帝城,看不到現場直播。
“不行,得想辦法讓相父他們知道這事兒,不然這糧食放在倉庫裡發黴嗎?得趕緊利用起來!”劉禪摸著下巴琢磨,“但怎麼解釋來源呢?總不能說是我做夢夢到的吧?”
他眼珠子一轉,有了主意。
……
另一邊,諸葛亮正在與諸葛光、趙雲等人詳細推演南征方略,同時還要處理先帝喪儀和返京事宜,忙得腳不沾地。
就在這時,一個內侍捧著一個小木匣走了進來:“丞相,陛下命人送來此物,說是在先帝舊物中偶然發現,或與國用有關,請丞相過目。”
諸葛亮有些疑惑地接過木匣。先帝舊物?他打開一看,裡麵並非什麼珍寶,而是一卷看似普通的竹簡。展開竹簡,上麵卻並非先帝筆跡,而是一行略顯潦草,但內容卻石破天驚的字:
“成都丙字倉,三號、七號、十一號庫,存陳穀百萬石,應急可用。”
落款處空空如也。
諸葛亮的手猛地一顫,羽扇都差點掉在地上。
“這…這是…”他霍然抬頭,看向那內侍,“陛下從何處所得?”
內侍恭敬回答:“陛下說,是在整理先帝隨身書篋時,於夾層中發現的,不知是何人所留。”
諸葛亮眉頭緊鎖,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百萬石糧食!還是陳穀!這幾乎相當於蜀漢鼎盛時期小半年的賦稅收入了!先帝何時在成都秘密囤積了如此巨量的糧食?他竟全然不知!留下這信息的人又是誰?為何如此隱晦?
無數的疑問瞬間充斥了他的腦海。
但眼下,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這消息是真的…
“快!立刻以八百裡加急,密令成都楊威公楊儀),速查丙字倉三、七、十一號庫!”諸葛亮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他無法不激動。若真有這批糧食,那眼下的困境將得到極大的緩解!南征的軍糧,百姓的安撫,乃至未來北伐的儲備,都有了著落!
諸葛光在一旁也看到了竹簡內容,眼中閃過一絲驚異,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分析道:“丞相,若此事為真,則南征再無後顧之憂。光可輕裝疾進,不必過分依賴後方糧草轉運。”
趙雲也是滿臉喜色:“天佑大漢!先帝竟留有如此後手!”
隻有李嚴,在得知消息後,臉色變幻不定。他本能地懷疑這消息的真實性,但看諸葛亮那鄭重的樣子,又不似作偽。先帝還留了這麼一手?為何他這托孤重臣也毫不知情?這讓他心裡更加不是滋味。
消息很快通過快馬傳向成都。
幾天後,當劉備的靈柩隊伍開始準備返回成都時,成都的加急回報也到了。
楊儀在信中的激動之情幾乎要透出紙背:“…稟丞相,下官按密令所示,親往丙字倉查驗!三、七、十一號庫,確為多年廢棄之冗餘庫房,賬目亦無記載。然開啟之後…其中堆滿麻袋,所裝皆是去歲之陳穀!經初步清點,數量…數量恐有百萬石!下官…下官簡直不敢相信!此乃天降祥瑞,佑我大漢啊!”
信使還帶來了楊儀私下用的小秤,稱量出的穀粒飽滿,確為實打實的糧食,絕非幻覺。
“噗通”一聲,諸葛亮直接坐回了席上,長長吐出一口濁氣,一直緊繃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