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三年的春天來得格外遲緩。成都的宮牆內,柳枝才剛抽出嫩芽,料峭春寒依舊裹挾著這座蜀漢都城。
劉禪裹著厚厚的裘袍,坐在新改造的暖閣裡。這是他將仙翁所授的火炕技術與宮殿建築結合的成果。炭火在夾牆內靜靜燃燒,將初春的濕冷隔絕在外。
陛下,隴西戰報。費禕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進來。劉禪直起身子,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威嚴些。
費禕呈上軍報,臉上帶著幾分喜色:丞相與諸葛將軍已完全控製隴西郡,正在安撫百姓,清點府庫。
劉禪展開軍報,仔細閱讀。諸葛亮的筆跡一如既往地工整嚴謹,詳細彙報了這一個月來的戰果:
魏延率領的先鋒部隊在羌人引導下,勢如破竹,連克臨洮、狄道等城。諸葛光率領的偏師則切斷了隴西與天水的聯係。最令人欣喜的是,在係統出身的文官治理下,新占領的隴西各城迅速恢複秩序,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景屢見不鮮。
劉禪忍不住擊節稱讚,告訴丞相,繳獲的魏國府庫,可酌情用於犒軍和安撫百姓,不必事事請示。
臣遵旨。
費禕退下後,劉禪走到窗前,望著北方灰蒙蒙的天空。戰事順利得超乎想象,但他心裡總有一絲不安。司馬懿不是易與之輩,這位老謀深算的對手至今還沒有大的動作,這本身就不正常。
幾天後,這種不安得到了印證。
陛下,緊急軍報!費禕這次的聲音明顯帶著急促。
劉禪接過軍報,是諸葛亮親筆。內容讓他眉頭緊鎖:司馬懿終於動了,但不是直接進攻祁山大營,而是派張合率領數萬精銳騎兵,直撲街亭!
街亭...劉禪喃喃自語,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這個名字他太熟悉了。在另一個時空的記憶裡,這裡曾經葬送了第一次北伐的全部成果。
軍報中,諸葛亮已經派遣參軍馬謖率領兩萬精兵前往駐守,以王平為副將。
馬謖!劉禪幾乎要驚叫出聲。曆史的慣性如此強大,即使有了諸葛光,即使提前做了那麼多準備,該來的還是來了。
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在暖閣內來回踱步。直接下旨撤換馬謖?且不說來不來得及,單是理由就難以解釋。難道要說自己未卜先知?
取筆墨來!劉禪終於下定決心。
他要用最嚴厲的措辭,給前線敲響警鐘。在給諸葛亮的回信中,他反複強調當道紮營的重要性,明確指出舍要道上山乃兵家死地。同時,他特彆授予王平臨機決斷之權,若主將命令有明顯疏漏,可以不從。
寫完後,他立即召來速度最快的信使:八百裡加急,務必以最快速度送到丞相手中!
信使離去後,劉禪依然坐立難安。他知道,這封信很可能改變曆史,但也可能無濟於事。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遠在成都的他能做的實在有限。
與此同時,遠在隴西的諸葛光也感受到了異常。
將軍,我們的哨探發現魏軍大規模向東南方向移動。一名係統出身的校尉前來稟報。
諸葛光站在軍事地圖前,手指沿著隴山道緩緩移動,最終停在兩個字上。
張合這是要斷我軍後路啊。他喃喃自語。
將軍,要不要向丞相稟報?
諸葛光沉思片刻:立即給丞相去信,同時傳令下去,讓騎兵部隊做好隨時出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