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四年的秋天,在一種外鬆內緊的節奏中悄然來臨。按照劉禪“疲敵擾邊”的方略,諸葛光和薑維開始輪番率領精銳小隊,或假扮羌胡,或利用熟悉的小道,頻繁越過渭水,對魏軍的哨所、糧隊、乃至邊緣村落進行襲擾。規模不大,但行動迅捷,一擊即走,讓駐守渭北的魏軍不勝其煩,疲於奔命。
司馬懿試圖組織了幾次清剿,但漢軍小隊滑得像泥鰍,依托複雜地形和羌人掩護,幾次都無功而返,反而折損了些許人馬。這種“牛皮糖”式的戰術,雖然無法取得決定性的戰果,卻有效地達成了戰略目的——讓魏國邊境始終無法安寧,牽製了其部分兵力,也為季漢爭取到了寶貴的喘息和發展時間。
成都方麵,各項內政建設穩步推進。係統獎勵的一百名三流人才和六萬青壯,如同春雨潤物般,悄然融入益州和隴右的各個角落,極大地緩解了地方官吏不足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蔣琬和董允甚至驚喜地發現,今年各地上報的政績格外亮眼,效率提升顯著,仿佛一夜之間,能吏乾員就冒出來一大堆。兩人私下議論,再次將功勞歸於陛下那深不可測的“氣運”。
劉禪對此自然是心知肚明,樂見其成。他繼續著他的“文化生活顧問”工作,偶爾拋出點“仙翁夢授”的小改進,推動著豆腐吃法、造紙工藝和清茶炒製技術的緩慢進步。《大漢公報》的“文苑”和“話本”欄目也漸漸有了起色,吸引了一批固定的讀者,甚至開始有文人主動投稿。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平靜的水麵下,暗流從未停止湧動。
這一日,劉禪正在欣賞將作監最新呈送上來的、一套用“光滑紙”精心裝訂的《詩經》雖然紙張依舊粗糙,但已是這時代難得的精品),費禕麵色有些凝重地走了進來。
“陛下,”費禕低聲道,“近日朝中及坊間,有些……不好的議論。”
“哦?議論什麼?”劉禪放下手中的書冊,並未太在意。自從他搞出炒菜、豆腐和《公報》後,非議就沒斷過。
“此次……略有不同。”費禕斟酌著詞語,“議論並非直接針對陛下,而是……指向了諸葛孔明將軍。”
劉禪眉頭微挑:“孔亮?他怎麼了?”
“有人言,諸葛將軍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執掌重兵,雖立有戰功,然……恐非國家之福。”費禕說得比較含蓄,“還有人稱,其與丞相同姓,相貌雖異,才具氣度卻如出一轍,關係過於密切,恐有……尾大不掉之嫌。甚至……甚至有流言,將孔明將軍與丞相並稱為‘二相’,言陛下過於信重……”
劉禪的臉色沉了下來。
他瞬間就明白了這流言的惡毒之處。這並非簡單的嫉妒,而是在離間他和諸葛光,乃至隱隱質疑諸葛亮的忠誠!所謂“二相”,更是極其敏感的說法,意在挑撥君臣關係!
“哼!果然來了!”劉禪心中冷笑。他早就料到,隨著諸葛光地位的迅速攀升和能力的凸顯,必然會觸動某些人的利益,引來猜忌和攻擊。隻是沒想到,這風波來得如此之快,而且角度如此刁鑽。
“可知流言源頭來自何處?”劉禪冷靜地問道。
費禕遲疑了一下,低聲道:“流言紛雜,難以追查源頭。但……似乎與部分……荊州舊臣,以及一些清流士人有所關聯。”
劉禪心中了然。荊州集團是劉備的基本盤,但在諸葛亮主政後,權力結構有所變化,難免有人心生不滿。而一些清流士人,則可能純粹是出於對諸葛光這種“火箭式”晉升的不滿,或者是對其“來路不明”的猜疑。
“朕知道了。”劉禪揮了揮手,示意費禕退下,“此事朕自有主張,你暫且留意即可,不必聲張。”
費禕躬身退下後,劉禪獨自坐在殿中,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
他並不擔心諸葛光的忠誠,係統出品的死忠是絕對可靠的。他也相信諸葛亮的為人。但流言可畏,尤其是在這需要上下同心的關鍵時刻。若放任不管,必然會影響朝局穩定,甚至可能打擊到前線將領的士氣。
必須儘快平息這股歪風!
但如何平息?直接下旨申飭?那隻會顯得自己心虛,可能適得其反。找出散布流言者嚴懲?且不說能否找到,就算找到了,也容易引發更大的政治動蕩。
劉禪沉思良久,眼中閃過一絲決斷。
第二天,大朝會。
在處理完常規政務後,劉禪並未像往常一樣宣布散朝,而是目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
“近日,朕聽聞朝野間有些許議論,關乎軍師中郎將諸葛光。”
他話音一落,殿內頓時安靜下來,許多大臣都低下了頭,氣氛變得有些微妙。諸葛亮站在文官首位,眉頭微蹙,但神色平靜。諸葛光站在武將隊列中,麵容沉靜,看不出喜怒。
劉禪繼續道,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諸葛孔亮,雖出身未明,然其才具,諸位有目共睹。南征七擒孟獲,平定南中;北伐獻策破局,奇襲洛門,力保街亭,戰功赫赫!此乃天賜我大漢之棟梁,非尋常之功可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地掃過眾人:“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用孔亮,便信其忠貞,重其才略!至於所謂‘二相’之說,更是無稽之談!丞相乃先帝托孤之重臣,朕之相父,總理國政,勞苦功高!孔亮乃軍事乾才,為國征戰,開疆拓土!二者職責不同,皆為社稷肱骨,何來並立之說?此等離間君臣、動搖國本之言,朕,不希望再聽到!”
他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絲寒意:“自今日起,若再有妄議功臣、散布流言者,無論官職大小,一律以擾亂朝綱、動搖軍心論處!絕不姑息!”
說完,他不再看眾人反應,直接起身:“散朝!”
留下滿殿神色各異的文武百官。
劉禪這番表態,可謂旗幟鮮明,力度十足!既高度肯定了諸葛光的功績和地位,又堅決維護了諸葛亮的權威,同時嚴厲警告了那些散布流言者。
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公開的流言蜚語瞬間銷聲匿跡。雖然暗地裡的猜忌未必完全消除,但至少無人再敢公開質疑。
下朝後,諸葛亮和諸葛光一同求見。
“陛下,”諸葛亮躬身道,“為老臣與孔亮之事,讓陛下煩心了。”
諸葛光也道:“臣蒙陛下信重,必當竭儘全力,以報君恩,絕無二心!”
劉禪看著他們,笑了笑:“相父,孔亮,不必如此。些許宵小之言,何足掛齒?朕若連這點分辨能力都沒有,如何對得起先帝托付?如何對得起你們的一片忠心?”
他走上前,拍了拍諸葛光的肩膀:“孔亮,安心做事,朕信你。”
又對諸葛亮道:“相父,國事還需您多費心。”
兩人見劉禪如此信任和坦然,心中感動,更是下定決心要竭誠報效。
看著他們離去,劉禪輕輕吐了口氣。
這場小小的風波,總算暫時壓下去了。
看來,這皇帝也不是光躺著就行,該站出來穩定人心的時候,還是得站出來。
不過,經此一事,那些背後搞小動作的人,應該也能消停一陣子了。
畢竟,在絕對的實力和運氣係統)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劉禪重新拿起那本光滑紙版的《詩經》,心情漸漸平複。
喜歡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請大家收藏:()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