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五年的元日大朝會,在一片祥和與自信的氛圍中拉開帷幕。過去一年接踵而至的“祥瑞”和隴右的穩固,讓季漢的文武百官腰杆挺得筆直,臉上都洋溢著與有榮焉的光彩。劉禪端坐龍椅,看著下方濟濟一堂的臣工,心中也頗有幾分“江山在手”的豪情。
繁瑣的朝賀禮儀之後,劉禪並未像往年一樣簡單勉勵幾句便宣布散朝,而是清了清嗓子,拋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有些意外的議題。
“眾卿,”劉禪的聲音在寬闊的大殿中回蕩,“自朕登基以來,已曆四載。賴祖宗庇佑,將士用命,卿等輔弼,我大漢始有今日之局麵。然,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今日,朕欲與諸卿共議,為我大漢未來五年,定一發展之基調和目標,謂之‘五年規劃’。”
“五年規劃?”
殿內響起一陣細微的議論聲。這個詞對於在場的官員來說,頗為新鮮。雖然自古便有“五年之期”、“十年之謀”的說法,但由皇帝在元日大朝上如此正式地提出來,並賦予“規劃”之名,還是頭一遭。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變為深思。他隱隱感覺到,陛下此舉,絕非一時興起。
劉禪繼續道:“此規劃,非空談,需腳踏實地,目標明確。朕以為,未來五年,我大漢當時時銘記‘鞏固、發展、蓄力’六字。”
他頓了頓,開始闡述自己的構想:
“其一,鞏固根本。益州乃我龍興之地,隴右為新得之土,二者皆需大力經營。內政上,需進一步推行高效政務,勸課農桑,興修水利,輕徭薄賦,藏富於民。尤其是隴右,需加速移民實邊,推廣先進農技,使其儘快成為我大漢穩固之糧倉與兵源。此乃‘鞏固’之內涵。”
百官紛紛點頭,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由陛下係統提出,意義不同。
“其二,發展軍備。司馬懿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和平乃以戰備換來。故,五年之內,我軍當時時操練,不可一日懈怠。需精研軍械,尤其是連弩、偏箱車等,力求改進。隴右防線,需固若金湯。同時,繼續以精乾小隊,對魏進行有限度的襲擾與偵察,保持壓力,掌握主動。此乃‘發展’之要義。”
武將隊列中,諸葛光、趙雲、魏延等人聞言,皆是精神一振。陛下雖不直接指揮軍事,但對軍備的重視程度,絲毫不減。
“其三,蓄力待機。”劉禪的聲音提高了幾分,目光掃過全場,“此乃最關鍵之處!我大漢目前國力,尚不足以支撐一舉蕩平曹魏。故,未來五年,非大規模北伐之時!當以積蓄國力、培養人才、等待時機為第一要務!待我錢糧足備,兵精將勇,民心所向,方可圖之!此期間,任何妄言速勝、輕啟邊釁者,皆為誤國之論!”
最後這句話,他說得斬釘截鐵,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這是明確給未來五年的戰略定了調子——以防禦和發展為主,不主動尋求與魏國主力決戰!
殿內一片寂靜。許多原本因連番勝利而有些頭腦發熱的官員,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瞬間清醒過來。是啊,季漢底子還是太薄,確實需要時間消化勝利果實。
諸葛亮看著禦座上的年輕皇帝,心中感慨萬千。陛下能在大勝之後,如此冷靜地看清局勢,做出這般富有遠見且穩妥的決策,這份定力和眼光,遠超他的預期!這“五年規劃”,看似簡單,實則高屋建瓴,為季漢未來幾年的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避免了很多可能的彎路和內耗。
“陛下聖明!”諸葛亮率先出列,躬身讚同,“老臣以為,此‘五年規劃’切中時弊,深謀遠慮,實乃安邦定國之良策!臣懇請陛下頒示天下,使百官萬民,皆知朝廷勵精圖治之決心與方略!”
“臣等附議!”蔣琬、費禕、董允等重臣紛紛出列支持。
連一向有些桀驁的魏延,在琢磨了一下後,也覺得這是目前最穩妥的辦法,抱拳道:“末將謹遵陛下旨意!”
眼見核心重臣和主要將領都表了態,其他官員自然再無異議,齊聲高呼:“陛下聖明!臣等必竭儘全力,為實現此五年規劃而效命!”
劉禪滿意地點點頭。“很好,思想統一了,接下來幾年就能安心種田發展了。”
他趁熱打鐵,宣布道:“既然眾卿無異議,便以此為準。丞相總領全局,負責製定具體細則,分派各部執行。每年年終,需向朕與朝廷彙報規劃執行情況。”
“臣,領旨!”諸葛亮鄭重應下。
散朝之後,“五年規劃”迅速通過《大漢公報》和各級官署傳遍全國。無論是官員、士子還是普通百姓,在了解了朝廷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後,都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和明確的方向感。大家都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了,內部的凝聚力進一步提升。
而劉禪,在拋出了這個宏觀框架後,便再次心安理得地“躺”了回去。具體怎麼落實“五年規劃”,那是諸葛亮和百官們的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的精力,又重新回到了那些“小事”上。
比如,他注意到將作監對“石漆”石油)的研究進展緩慢,主要是缺乏安全有效的儲存和運輸容器,容易泄漏和引發火災。他便“夢授”了陶罐內壁掛釉密封、以及用多層油布包裹木桶的粗淺想法,讓工匠們去嘗試。
又比如,他覺得現在的鞋子走路不舒服,便畫了個類似後世“千層底”布鞋的草圖,讓宮中尚衣監去研究製作。
他還對薑維在隴右利用羌胡部落搜集情報、進行小規模襲擾的報告很感興趣,特意召見薑維,鼓勵他可以將這種“非對稱”作戰的思路再拓寬一些,比如利用商隊、遊方郎中等身份進行滲透偵察。
這些舉動,在朝臣們看來,更是印證了陛下“深謀遠慮”的形象——連鞋子舒適度、情報搜集細節這種小事都能顧及到,並且總能提出些看似古怪卻往往有效的點子,這不是雄才大略是什麼?
就連諸葛亮,現在也對劉禪這種“抓大放小”、“於細微處見真章”的統治風格習以為常,甚至頗為欣賞。陛下把握住了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又能不時在一些關鍵細節上給予啟發,這難道不是最理想的君主狀態嗎?
春去秋來,建興五年在一種充實而平穩的節奏中過去了一大半。季漢這台戰爭機器,在“五年規劃”的指引下,逐漸轉變為一部高效的建設機器。邊境無大戰事,內部蓬勃發展,國力如同滾雪球般穩步增長。
劉禪看著蔣琬送來的、顯示各項數據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中期報告,滿意地呷了一口日益醇厚的清茶。
“嗯,看來我這‘五年規劃’的提議,效果不錯。當皇帝嘛,有時候不需要事必躬親,把握好方向,定好調子,剩下的,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行了。”
“這,大概就是‘躺平’藝術的最高境界吧?”
他放下茶杯,拿起一本新出的、用改良後的光滑紙印刷的《大漢公報》,悠閒地看了起來。
喜歡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請大家收藏:()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