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魏延在北線以雷霆之勢橫掃陳留、鎖死黃河渡口,鬨得北岸人心惶惶之時,奉命平定汝南郡的吳懿,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他的任務同樣艱巨:汝南郡地處中原東南,地域廣袤,水係縱橫,民風剽悍,更兼豪強林立,塢堡星羅棋布。在曹魏統治末期,這裡已是政令不暢,盜匪與地方武裝割據一方。許昌易主後,汝南更是徹底陷入了無政府的混亂漩渦。
吳懿,作為季漢軍中資曆深厚、以穩健著稱的老將,深知對此地絕不能簡單套用魏延那套“中心開花”的猛衝猛打。他接到的方略核心是“剿撫並用,以招撫為主,迅速穩定,化為己用”。對此,他有著清晰的規劃和耐心。
吳懿率軍進入汝南後,並不急於尋求與所謂“主力”決戰——事實上,在這裡也找不到統一的敵軍主力。他的第一步,是控製樞紐,展示肌肉。
他派兵迅速占領了郡治平輿,以及上蔡、新蔡、定潁等幾座位於水陸要衝的重鎮。占領過程大多兵不血刃,因為原先的曹魏官吏早已逃散或躲藏。吳懿在控製這些城池後,立刻著手修複城防,建立官署,張貼安民告示,宣布季漢的法令。
但立威是必要的。在進軍平輿途中,一支約兩千人的、由流民和潰兵組成的武裝,自恃熟悉地形,企圖伏擊漢軍糧隊。吳懿聞報,不動聲色,親率三千精兵,連夜奔襲其巢穴。此戰,吳懿指揮若定,以絕對優勢兵力將其包圍,陣斬其首領,餘眾儘降。他並未屠殺降卒,而是將其中青壯編入輔兵,老弱遣散,並分發少量口糧。
此戰消息迅速傳遍汝南。各方勢力意識到,這支漢軍並非隻會招撫的“軟柿子”,其軍紀嚴明,戰力強悍,對付頑抗之敵,絕不留情。這便是吳懿想要的效果——先立威,再懷柔。
控製主要城池後,麵對遍布郡內、數量眾多的豪強塢堡,吳懿開始了他的核心工作——政治攻勢與利益捆綁。
他首先廣發檄文,又派出大量能言善辯的使者其中不乏係統出身的“說服”特性人才),攜帶他的親筆信和“禮物”,前往各個有影響力的塢堡。
信中的內容懇切而務實:
1.承認現狀,既往不咎:明確表示季漢承認各家對現有土地、財產和部曲的合法所有權,隻要接受漢官治理,過往一切不予追究。
2.描繪前景,給予希望:承諾輕徭薄賦,鼓勵耕織。並暗示,對於積極配合、且在地方治理中表現出色的家族,其子弟可獲得進入官學、或被推薦為吏的優先權,甚至可能獲得一定的基層管理職務。
3.陳明利害,警告頑抗:委婉地指出,負隅頑抗者,如之前被剿滅的那股武裝,便是前車之鑒。大漢王師誌在天下,絕非一堡一寨所能阻擋。
而隨信送達的“禮物”,則更具衝擊力:用精美漆盒盛放的“快樂酥”、香氣撲鼻的“炒青茶”、光滑如鏡的琉璃小件,甚至還有幾件小巧而鋒利的新式農具樣品。這些來自蜀地的“奇珍”,對於地處中原、見慣了戰亂與匱乏的汝南豪強來說,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是一種“文明”與“富庶”的直觀展示,充滿了誘惑。
吳懿本人也不辭辛勞,親自接見那些態度搖擺或舉足輕重的大塢堡主。在平輿城的臨時官署內,他擺下茶點自然是“快樂酥”和清茶),與這些地頭蛇們促膝長談。他態度謙和,耐心傾聽他們的擔憂和訴求,解答關於賦稅、兵役、土地政策的疑問。他沒有空談忠義,而是聚焦於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家族的延續與發展。
“張堡主,你看,這‘快樂酥’在我大漢,並非隻有達官顯貴方能享用。隻要天下安定,商貿暢通,假以時日,汝南百姓亦能嘗此美味。”吳懿拈起一塊酥餅,語氣平和,“我主聖德,所求者,乃天下黎民安居樂業,而非與諸位豪傑爭利。歸附大漢,保境安民,爾等家族方能綿長,子弟方有前程。若一味據堡自守,外不能禦王師,內不能安百姓,終非長久之計啊。”
這種將心比心、利益導向的溝通,效果顯著。許多塢堡主見漢軍勢大,軍容整齊,主將吳懿又如此“通情達理”,給出的條件遠比曹魏時期優厚,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融入新政權、延續甚至提升家族地位的希望,紛紛心動。
對於主動歸附的塢堡,吳懿信守承諾。他派遣官吏入駐,登記戶口、田畝,但暫時不觸動其內部結構。對於貢獻較大、態度積極的家族,他果真兌現諾言,將其子弟征辟為郡縣小吏,或給予“鄉紳”、“耆老”等榮譽頭銜,讓其參與地方事務管理。這極大地安撫了人心,也樹立了榜樣。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識時務。仍有少數塢堡,或自恃險要,或與曹魏牽連過深,或本身就是積年悍匪,拒不歸附。對於這些冥頑不靈者,吳懿則毫不猶豫地施以雷霆打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精心選擇了一兩個最具代表性、也最不得民心的硬骨頭作為目標。調集重兵,配備隨軍工匠打造的簡易攻城器械,進行堅決的拔除作戰。戰鬥過程毫不留情,力求全殲,以儆效尤。攻破塢堡後,首惡必辦,財產沒收部分用於賞賜將士,部分充公),但其脅從和普通百姓則予以安撫,分發糧食,宣揚漢軍隻誅首惡、不擾平民的政策。
這種“拉一批,打一批”的策略,使得汝南境內的抵抗勢力迅速分化瓦解。越來越多的塢堡主動打開大門,接受漢官管理。整個汝南郡的平定過程,雖然不如魏延那邊轟轟烈烈,卻如同春雨潤物,在相對平穩的狀態下快速推進。
軍事平定和政治招撫的同時,吳懿深知,要讓統治穩固,必須儘快恢複經濟,安定民生。
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1.賑濟流散:開放府庫,平抑因戰亂而飛漲的糧價,設立粥棚,賑濟因戰火流離失所的貧苦百姓。
2.恢複生產:組織百姓修複在戰亂中損毀的道路、橋梁和水利設施。將沒收自頑抗豪強的部分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並提供種子包括來自益州的“仙種”)和農具貸款。
3.鼓勵商貿:廢除曹魏時期的苛捐雜稅,簡化關卡,保護合法商旅。吸引蜀地商人前來貿易,將汝南的藥材、皮革等特產運出去,換回急需的鹽鐵、布匹和“快樂酥”等商品。
4.興辦學堂:在平輿等大城,開始恢複官學,招募士子,傳播漢室正統思想,也兼授一些實用的算學、農學知識,培養本地人才。
這些舉措,讓飽受戰亂之苦的汝南百姓,很快感受到了切實的變化。生活有了盼頭,秩序得以恢複,人心自然逐漸歸附。
當建興十三年的冬天,雪花同樣覆蓋了汝南大地時,這裡已不再是混亂的割據之地。雖然偶有零星匪患,但大局已定。吳懿以其老練沉穩的手段,成功地將一個情況複雜、潛在威脅巨大的區域,轉化為了季漢穩固的南方屏障和糧賦來源地。
他的懷柔與穩固,與魏延在北線的雷霆與威懾,一南一北,一柔一剛,相得益彰。諸葛光在許昌收到吳懿“汝南已定,民心漸附”的奏報時,終於可以徹底放下對側後的擔憂,將全部精力投向那波濤洶湧的黃河對岸。中原這塊棋盤上,季漢的根基,已被這兩位風格迥異的大將,夯築得堅實無比。
喜歡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請大家收藏:()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