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基地的頭一次通向中心地帶就是炸藥生產車間,在此之前它是經由改造過的。
廠區左側是物資儲備區,用厚鋼板隔成了一個個隔間,其上分彆掛著標牌,是用於分彆類物品。儲備區旁停著幾輛改造卡車,車廂上固定發動機,有的連接了發電機;有的連接著通風設備。
區右側則是有一片的露天區域,因為那裡裝載了防禦哨塔。塔頂上架著高功率電台的天線,塔下搭載著一台履帶式移動平台,其上方搭建著一台發動機,驅動了頂部的感應裝置,屏幕上正閃爍著周圍區域的熱源信號。
往後便是機械維修、動力樞紐室。幾個接應人員已經將發動機搬過去,而貼著室外的玻璃門一番觀賞過後,林海最後帶著李衛華走入宿舍區登記、取鑰匙,就急匆匆地離開了。
李衛華住的是一間臨時的雙人間,簡單就是兩個床鋪,兩個洗漱台,還配備了一台小型取暖器。
他大概一眼看過去得知,就將背包放置在早已經鋪墊的床榻上,然後一坐,直直地深思起來。
第四基地是製造炸藥與以發動機中心的機械節點。
那麼結合係統所提到的“機械與破局”,是否意思便是第四基地是曾經發射核炸的關鍵?也或許是由它做組彈的基底,決定權卻投射在其他基地的選擇上。
不過至少他算是找到這份計劃下的“身子”了。能勸解到並組裝一番,即使到了結尾他真的撬不動其他基地的抉擇,也算是有一個護身幫助與保障。
而且還有關乎第三基地的人,經過頭次的接觸雖顯然得不到深層次的了解,但李衛華也總感覺其主要的核心就是研究喪屍與捕抓感染者,甚至有可能把握了病毒最初爆發的信息根源。
如果要說勸動的話,他可以將所曾經得知的情報交換給他們,至於要讓其信服的理由證據,他隻有人去但在的推薦信。
一切都會迎來一個好的結果的。
李衛華看向視線中的人數數據,在這幾天裡已經極速地掉下“3”開頭了。
他希望這隻是回家的倒計時。抓了抓難免一瞬抽痛的胸口,這個人如此想道。
“吱呀。”
門扇再次被人輕輕地推開。
床上的人還在想著自己的事情,不過聲音再被思緒推著走還是會遠遠地傳來。當李衛華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已經與門口的人乾瞪眼好一會兒了。
“……”
這是他的同居舍友,姓帆名遠。一頭毛躁的卷發,五官每樣都出彩,湊其卻顯得普通。上身一件淺灰色的t恤、下身深卡其色的工裝褲,膝蓋縫了兩塊帆布補丁,那是一個看起來青澀的年輕男人。
在李衛華主動提出入門邀請後,男人顯得十分無措,還是搬著自己的東西趕緊進來了。
兩人先照麵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李衛華就沉默著看這年輕人如何將所帶來的東西布置滿屋的,像是學子入住校園那樣的正式。
也不好說也不好問,李衛華翻了一下自己的背包,頭次感覺手裡閒慌的,那位年輕人就已經弄好了。
於是他們坐著床上隔對望。
“你……”
李衛華曲了曲手指,與對麵一雙漆黑真誠的眼眸對著,喉嚨都感覺清洗了一番。他問道:“你也是剛新來的?”
這間臨時宿舍按登記員工所說是給新到來的幸存者布置的,因為需要時間騰出個位置。
帆遠點了點頭。
“……為什麼會來到這裡?”李衛華問著,語氣裡的情緒顯得有點微妙。他也大概有所糾結了解了第四基地為何少人,畢竟這裡應該算是以僻遠地帶的情況內了。
帆遠頓了頓,說道:“我母親知道了這裡,就帶我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