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白這邊,經過數次看似不經意的公務詢問與旁敲側擊,終於在一次談及北境軍備核查時,敏銳地捕捉到了兵部侍郎王德發眼神中一閃而逝的慌亂與其言語間一處細微的矛盾。林相抓住這稍縱即逝的破綻,並未當場深究,而是默記於心。
待到下一次早朝,議論北境防務之時,林若白看準時機,出列表奏。他並未直接指控,而是以犀利的言辭,就軍械督造、款項流程中的幾個關鍵環節提出質詢,問題直指核心,且隱隱將矛頭引向了可能存在的監管漏洞與人為操縱。這番發言雖未點名,卻讓心中有鬼的蕭靖宇瞬間脊背發涼,應對之時,竟出現了片刻的措手不及與言語支吾。
這一細微的失態被龍椅上的皇帝看在眼裡,也讓蕭靖宇自己驚出一身冷汗。下朝後,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林若白的發難為何如此精準?聯想到王德發近日的閃爍其詞,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他心中滋生——王德發這個老狐狸,恐怕已經不穩,甚至可能暗中倒戈,向林若白透露了什麼!
決不能讓王德發成為突破口!蕭靖宇眼中閃過狠厲之色,立刻召來心腹死士,下達了冷酷的命令:尋找機會,製造王德發“畏罪自儘”的假象,務必讓其永遠閉嘴!
然而,蕭靖淵與林若白早已料到蕭靖宇在遭遇敲打後,很可能行此殺人滅口之舉。他們的動作更快!
林若白又親自秘密會見了一直處於焦慮不安中的王德發。林相恩威並施,既點明他已成蕭靖宇棄子、隨時可能被滅口的危險處境,又暗示若能迷途知返、戴罪立功,或可有一線生機。在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確鑿的危機預感下,麵對老謀深算的林若白,王德發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他不僅交代了與蕭靖宇勾結的諸多細節,為求自保,更是交出了自己暗中保留的、幾封帶有蕭靖宇親筆批示和特殊印記的密信原件,這些是比賬冊更能直接指認蕭靖宇的鐵證!
至此,蕭靖淵與林若白師徒聯手,以精妙的算計和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功從趙全與王德發這兩大關鍵人物手中,獲取了足以扳倒大皇子蕭靖宇的核心證據——記錄詳實的真實賬冊,以及直指其人的親筆密信。
這些證據被秘密送至六皇子府,與之前趙全提供的信件放在一處,形成了一條完整、無法辯駁的證據鏈。蕭靖宇企圖栽贓陷害、殺人滅口的陰謀,尚未完全展開,便已宣告破產。此刻,主動權已牢牢掌握在了蕭靖淵與林相的手中,隻待一個最合適的時機,便可給予蕭靖宇致命一擊。
時機轉瞬即至。蕭靖淵安插在軍中的心腹將領,率先以“部分新製軍械規格不符、質量低劣,恐影響邊防”為由,正式上書揭開了軍械貪腐案的一角。此舉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在朝堂引起波瀾。
不等大皇子一黨反應過來進行撲救,蕭靖淵便聯合了同樣在軍中有一定影響力、且因前世遭遇而對軍械問題深惡痛絕的三皇子蕭靖涵,共同上書,向皇帝呈上了那份彙集了真實賬冊、往來密信、以及相關人員供狀趙全、王德發的證詞)的完整證據鏈。
奏章之中,一樁樁、一件件,時間、地點、人物、款項、經由,條理清晰,證據確鑿,將大皇子蕭靖宇如何勾結朝臣與皇商,貪墨軍費,以次充好,中飽私囊,甚至企圖嫁禍兄弟、殺人滅口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儘致。
禦座之上,皇帝看著手中這沉甸甸的奏章與鐵證,臉色由青轉白,最終化為一片沉痛與震怒。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一度寄予厚望的長子,為了爭權奪利,竟敢如此動搖國本,損害將士利益,其行徑之惡劣,令人發指!
縱然心中仍有幾分父子之情,但在江山社稷麵前,皇帝不得不做出決斷。他力排眾議或許仍有部分大臣為蕭靖宇求情),頒布聖旨,以“行為不端,結交奸佞,瀆職貪墨,有負聖恩”為由,收回大皇子蕭靖宇手中所有職權與差事,勒令其於大皇子府中幽閉思過一年,非詔不得出。其黨羽如兵部侍郎王德發、皇商趙全等,皆按律嚴懲,或流放或問斬。
這一懲處,雖未徹底剝奪蕭靖宇的皇子身份,卻等於斬斷了他所有的政治羽翼與未來希望,使其在奪嫡之爭中徹底出局。經此一役,蕭靖淵不僅掃除了最大的政敵,更在朝堂樹立了威信,其沉穩縝密、顧全大局的形象,與蕭靖宇的瘋狂狠毒形成了鮮明對比,儲位之爭,形勢已然明朗。
喜歡快穿之不再早死的白月光請大家收藏:()快穿之不再早死的白月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