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文墨暗戰_驚鴻照影落絮無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03章 文墨暗戰(1 / 2)

胡文瀚的出現,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林薇心中漾開層層警惕的漣漪。她沒有立刻將此事告知老康,決定先自行觀察,以免因過度敏感而打草驚蛇,或者給本就肩負重任的老康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她仔細回憶與胡文瀚接觸的每一個細節。他的言談舉止確實符合一個政府文化官員的做派,客氣、圓滑,帶著幾分知識分子式的清高與對“人才”的欣賞。但那雙藏在金絲眼鏡後的眼睛,總讓林薇覺得過於靈活,仿佛在溫和的笑容下,隱藏著精確的算計和審視。

中央宣傳部文化促進委員會……這個機構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在派係林立的重慶,其內部成分恐怕也相當複雜。胡文瀚是真心為抗戰文化招攬人才,還是另有所圖?他與那個神秘的“影武者”,是否存在某種關聯?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林薇決定采取“欲擒故縱”的策略。她繼續著“蘇梅”的日常生活,認真教書,深居簡出,仿佛那次短暫的街頭交談並未對她產生任何影響。但她暗中加強了對周圍的觀察,上下班路線偶爾微調,留意是否有人跟蹤,同時也開始有意識地搜集關於文化促進委員會和胡文瀚本人的公開信息。

幾天後,她再次伏案寫作。這次的主題,她選擇了更具現實批判性的角度——《論精神“磨洋工”與抗戰意誌之消磨》。她沒有直接抨擊,而是從社會上某些人“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麻木現象入手,剖析這種精神上的懈怠和“磨洋工”心態對長期抗戰的潛在危害,筆鋒犀利卻不失理性,引經據典,邏輯嚴密。

文章完成後,她通過老康的渠道再次匿名發表。果不其然,這篇文章引起的反響比上一篇更大,也招致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讀者來信表示共鳴與支持,也有人在其他報紙上發文,含蓄地批評她“小題大做”、“散布焦慮”。

就在文章發表後的第三天,胡文瀚再次出現了。這次,他直接找到了林薇任教的小學,在校門口“偶遇”了下班的地。

“蘇老師,真是巧啊。”胡文瀚笑容依舊和煦,仿佛之前林薇的拒絕從未發生,“拜讀了您的新作,真是振聾發聵!如今像蘇老師這樣敢於直指時弊的清醒之人,實在不多了。”

林薇心中冷笑,麵上卻露出恰到好處的無奈:“胡先生謬讚了。不過是些書生之見,發發牢騷罷了,人微言輕,又能改變什麼呢?”

“誒,蘇老師此言差矣。”胡文瀚正色道,“輿論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因為有許多像蘇老師這樣的有識之士敢於發聲,才能喚醒麻木,凝聚人心。我們文化促進委員會,就非常需要蘇老師這樣有風骨、有擔當的筆杆子。”

他再次遞出了橄欖枝,這次的態度顯得更為誠懇和迫切:“蘇老師,我知道您淡泊名利。但我們委員會可以提供更好的平台,讓您的聲音被更多人聽到。而且,委員會也有一些內部資料和情報,或許對您的寫作更有助益。即便隻是掛個名,偶爾為我們撰寫一些重要的宣傳稿,也是對抗戰莫大的支持啊。”

內部資料和情報?林薇的心微微一動。這無疑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條件,但也可能是一個危險的陷阱。如果胡文瀚彆有用心,那麼接近他,或許能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但自身暴露的風險也會急劇增加。

她依舊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表現出適當的猶豫和顧慮:“感謝胡先生一再抬愛。隻是……我性格疏懶,不喜約束,恐怕難以適應機關的工作節奏。而且,我一個新來的外鄉人,驟然進入那樣的部門,難免惹人閒話。”

胡文瀚似乎看穿了她的顧慮,笑道:“蘇老師多慮了。我們求的是才,不拘小節。至於閒話……嗬嗬,在重慶這地方,做什麼沒人說閒話呢?重要的是做對的事。這樣吧,蘇老師不必立刻答複我。過兩日,我們委員會有一個小型的文化沙龍,屆時會有不少文化界的同仁參加,大家品茶論道,交流思想。蘇老師若有興趣,不妨來坐坐,感受一下氛圍,再做決定不遲。”

說著,他遞過一張製作精美的請柬。

林薇看著那張請柬,知道這是一個關鍵的節點。拒絕,可能就此斷絕這條線,但也保證了安全;接受,則意味著主動踏入一個未知的旋渦。

她沉吟片刻,最終還是接過了請柬,臉上帶著一絲不好意思的笑容:“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去見識一下,開開眼界。多謝胡先生盛情。”

“太好了!”胡文瀚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屆時恭候蘇老師大駕。”

與此同時,慈安療養院內,沈驚鴻的康複訓練取得了顯著進展。

他已經能夠進行一些低強度的體能恢複,並且開始協助老康分析整理關於“影武者”和日特文化滲透的情報。雖然他無法外出執行任務,但他豐富的情報分析能力和對敵人心理的精準把握,使得他即使身在療養院,也成為了追查“影武者”行動中不可或缺的“大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康將近期搜集到的、關於重慶文化界出現的一些異常動向的資料帶給沈驚鴻。其中,就包括幾份觀點曖昧、背景可疑的出版物,以及幾個新近成立、活動頻繁卻資金來源不明的文化團體名單。

沈驚鴻仔細翻閱著這些材料,目光敏銳地捕捉著其中的蛛絲馬跡。他發現,這些出版物和團體的論調雖然不儘相同,但核心都在於subty削弱抗戰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或明或暗地暗示“和談”的可能性,或者過分誇大戰時困難,渲染悲觀情緒。

“你看這裡,”沈驚鴻指著一份名為《思潮評論》的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對老康說,“這篇文章通篇在討論‘國際調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引用的都是西方一些綏靖主義者的觀點,對我們自身的力量和民眾的犧牲輕描淡寫。這種論調,很符合‘銀狐計劃’第二階段的心理攻勢特征。”

老康湊近看了看,眉頭緊鎖:“這本雜誌的主編查過了,背景似乎很乾淨,是位留洋回來的學者。但雜誌的運營資金有些模糊。”

“資金是關鍵。”沈驚鴻沉聲道,“‘影武者’要運作這些輿論陣地,必然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查這些出版物和團體背後隱秘的資金流向,或許能找到突破口。”

他拿起另一份關於某個“中西文化交融協會”的資料,這個協會最近異常活躍,頻繁舉辦講座、沙龍,邀請各方人士參加,主題多涉及“和平”、“共存”等。“這種看似中立、包容的平台,往往最容易魚龍混雜,也最適合用來散布特定信息和物色拉攏對象。需要重點監控其核心成員和活動內容。”

老康一一記下,對沈驚鴻的判斷深表讚同。“我們安插在文化界的一些同誌,也反饋回類似的信息。最近確實有一股暗流在湧動。另外……”他頓了頓,壓低聲音,“我們監聽到一個可疑的無線電信號,活動規律與‘影武者’之前使用的某個備用頻率特征有些相似,但位置飄忽不定,難以精確定位,而且使用的密碼更加複雜。”

沈驚鴻眼神一凝:“這說明他很可能就在重慶,而且變得更加謹慎了。加強對這個信號的監控和分析,同時,對文化界這些異常動向的監視不能放鬆。我懷疑,‘影武者’很可能就隱藏在這些看似光鮮的文化身份背後。”

他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敵人就在這座霧都的某個角落,利用筆墨和言語作為武器,進行著一場不見硝煙卻同樣致命的戰爭。而他和他的同誌們,必須在這場暗戰中,搶先一步揪出那個隱藏最深的“影武者”。

兩天後,傍晚。重慶市區,一棟位於上清寺附近的、環境清雅的小洋樓。


最新小说: 開局跳崖,簽到三千年醫聖傳承 我在農行的日子 一起擺爛吧!我的反派師尊! 重生後,全門派都是我的守護神 多子多福,養育後代得長生 靈蔬天價?抱歉,有錢也得排隊 末世進化我是異種生物製造師 重生大唐,在高陽公主府當牛馬 仙尊重生:強吻校花後,全網炸了 第四天災:到底誰才是域外天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