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林傑的辦公室幾乎成了禁地。
除了王鑫每天定時送材料和必要的簽字,其他人一律免進。
就連錢強想借著彙報工作的名義探探風聲,也被李主任客氣地攔在了外麵。
“錢主任,林主任交代了,閉關期間,天大的事也往後放一放。”
錢強碰了一鼻子灰,臉上掛不住,冷哼一聲:“嗬,架勢不小啊,這是要準備驚世大作?”
這話傳到王鑫耳朵裡,王鑫氣得直哼哼,轉頭就跟林傑學舌。
林傑正對著一頁ppt皺眉,頭也沒抬:“讓他說去。有這功夫嚼舌根,不如想想怎麼把分內工作乾好。”
他此刻沒心思理會這些。眼前的電腦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和圖表幾乎要把他吞沒。
梁老給的題目很大——“後疫情時代的公衛體係建設”,但他決定聚焦,就講江東省的實踐,講如何將頂層設計在基層落地,講“精準防控”背後的邏輯和青林縣的案例。
思路是清晰的,內容也是紮實的。
難就難在,如何用準確、地道、有力量的英語表達出來。
“這個地方,”蘇琳指著屏幕上的一段話,“‘peratetoteve’,這個‘perate’聽起來有點怪,好像我們在搞滲透一樣。換成‘peentedat’會不會好點?”
林傑湊過去看了看,點點頭:“有道理。還有這個‘aceresuts’,‘rearkabe’是不是有點自誇?換成‘significant’或者‘tangibe’是不是更穩妥?”
“對,‘tangibe’好,更客觀。”蘇琳拿出紅筆在打印稿上標注。
這成了他們每晚的常態。書房裡,台燈亮到深夜。
兩人一個在電腦前斟酌詞句,一個拿著打印稿逐字逐句地摳。
蘇琳英語底子好,語感強,負責修正語法和用詞,讓表達更符合英語習慣。
林傑則牢牢把握內容和數據的準確性,確保每一個觀點、每一個數字都站得住腳。
“這個數據,是截止到上個月底的吧?來源標注清楚了嗎?”林傑問。
“清楚了,腳注裡引用了省統計局的月度報告。”
“青林縣那個病例發現到病原確定的平均時間,10.2小時,複核過沒有?不能有半點誤差。”
“複核了三遍,原始記錄和係統日誌都對得上。”
不僅是語言,ppt的設計也反複打磨。
圖表顏色是否清晰直觀?動畫效果是否簡潔專業?字體大小後排能否看清?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
壓力大的時候,林傑會忍不住在書房裡踱步,嘴裡念念有詞地背著稿子,有時會因為一個單詞的發音不準而反複練習幾十遍。
蘇琳看著他日漸消瘦的臉頰和濃重的黑眼圈,心疼不已,卻隻能默默給他續上茶水,或者在他卡殼的時候,用輕鬆的語調說:“歇會兒吧,林大主任,你這英語說得,都快比秦書記做報告還字正腔圓了。”
林傑時常會被她逗笑,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一下,但很快又投入進去。
有天王鑫送來一份最新的國際同行評議報告,裡麵有一些對類似公衛體係的批評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