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裡彌漫著一種奇異的氛圍。震驚、反思、竊竊私語,取代了之前的對抗和緊張。不少人看向林傑的目光徹底變了,那是一種對知識和真理本身的敬畏,與年齡、資曆無關。
林傑沒有沉浸在“勝利”的情緒中,他知道,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這種數據揭示的趨勢,轉化為臨床實踐中實實在在的改進。他平靜地主持著會議,繼續點評下一台手術,語氣依舊沉穩專業,仿佛剛才那場驚心動魄的交鋒從未發生。
會議接近尾聲,按照流程,是自由發言和討論時間。通常這個環節會比較冷清,尤其是今天這種敏感時刻,大家都傾向於明哲保身。
然而,就在林傑準備宣布散會時,一個身影從前排站了起來。
是普外科的副主任醫師,陳永明。
就是第一期點評會上,被林傑當眾指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存在幾個細節問題的那位。
會場瞬間再次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陳永明身上。他要乾什麼?難道是不服氣,要當著胡老剛被“壓製”的當口,跳出來發難,挽回麵子?不少人心頭都升起這個念頭。連周海峰都微微蹙起了眉頭。
陳永明站在那裡,臉色有些漲紅,嘴唇緊抿,雙手不自覺地在身側握成了拳,顯然內心在進行著激烈的鬥爭。他能感覺到全場目光的壓力,尤其是來自骨科區域那幾道冰冷審視的視線。
他深吸了一口氣,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然後,在所有人驚愕的注視下,他轉向講台的方向,對著林傑,深深地、標準地鞠了一躬!
這個動作太過突然,太過出乎意料,整個會場響起一片壓抑的驚呼聲。
陳永明直起身,臉上還帶著未褪的紅暈,但眼神卻異常堅定,他拿起麵前的話筒,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有些顫抖,卻清晰地傳遍了教室的每個角落:
“林主任……我……我想說幾句。”
林傑也有些意外,他抬手示意:“陳主任,請講。”
陳永明咽了口唾沫,努力讓自己的聲音平穩下來:“第一期點評會,林主任點評了我的那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指出了幾個……我平時習以為常,甚至引以為傲的操作細節中存在的問題。說實話,當時……當時我心裡很不服氣,覺得很沒麵子,甚至……甚至有些怨恨林主任。”
他坦誠地剖析著自己當時的心境,話語樸實,卻格外真實,引起了台下不少醫生的共鳴。誰被當眾指出問題,心裡會舒服呢?
“但是,”陳永明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沉重而誠懇,“那次會議結束後,我回去想了很久,也翻了很多書,查了很多資料。我發現,林主任指出的那些問題,不是吹毛求疵,不是故意找茬!他說的每一個點,都切中要害!那個解剖層麵處理好了,確實能減少術後滲血,降低膽道損傷風險;取物袋使用更規範,確實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台下眾人,聲音提高了一些:“更重要的是,我回顧了我自己近一兩年的同類手術病人。我發現,凡是我下意識注意了林主任提到的那幾個細節的手術,病人的術後恢複,似乎就是更順利一些,出院就是更早一點!雖然我之前沒有像林主任那樣做過精確的數據統計,但這種感覺是真實的!”
他的眼神重新看向林傑,充滿了真摯的感激和敬佩:“林主任,今天,我當著全院外科同事的麵,向您道歉!為我之前狹隘的想法和怨氣道歉!更要向您道謝!謝謝您毫無保留的指點,謝謝您幫我發現了自己技術上的盲區!”
他再次對著林傑,鄭重地鞠了一躬。
“您讓我明白,一個真正優秀的醫生,不能固步自封,不能躺在過去的經驗上睡大覺!我們必須保持學習和反思的能力,要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要相信科學,尊重數據!隻有這樣,我們的技術才能不斷進步,才能對得起病人的托付!”
陳永明這番發自肺腑的發言,像一股清泉,衝刷著會場裡殘留的對抗和疑慮。
他作為被“挑刺”的當事人,不僅沒有記恨,反而公開承認錯誤,表達感謝,這種胸懷和態度,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好!”
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聲,緊接著,雷鳴般的掌聲如同決堤的洪水,瞬間席卷了整個階梯教室!
這掌聲,是送給陳永明的坦誠和勇氣!
更是送給林傑的專業和公正!
它代表著一種共識正在形成——技術探討無關麵子,隻關對錯;質量提升需要勇氣,需要開放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