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中心的年輕醫生們聽得目不轉睛,不時低頭記錄。
老陳醫生一邊聽,一邊感慨地對坐在他旁邊的林傑說:“林主任,你是不知道,以前我們也想學,但沒人這麼係統地教。去大醫院進修,名額少,時間長,杯水車薪。張醫生他們這麼一來,真是雪中送炭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傑點點頭:“這隻是開始。以後每個星期,都會有不同專業的省醫專家下來。不僅僅是講課,還要帶著你們一起查房,一起處理複雜病例。師徒結對,手把手地教。”
老陳激動地搓著手:“太好了!這樣搞上一年半載,我們中心的技術水平肯定能上一個台階!”
培訓間隙,張浩被中心的年輕醫生們圍住,七嘴八舌地問問題。
“張老師,這個新型抗凝藥在社區監測要注意什麼?”
“張醫生,您剛才講的那個病例,如果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我們第一時間怎麼處理?”
“浩哥,下次您來做教學手術,能讓我們也上台當助手嗎?”
張浩耐心地一一解答,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他感受到了一種在省醫大病房裡很少能感受到的、被強烈需要和尊重的感覺。
這種價值感,某種程度上比多發點獎金更讓人滿足。
林傑看著這群簇擁在一起的年輕白大褂,仿佛看到了星星之火。
他知道,這些在基層得到實踐鍛煉、對省醫和林傑本人抱有感激之情的年輕醫生,將來很可能成為他推行更深層次改革最可靠的“嫡係”力量。
他們紮根基層,了解實情,技術過硬,是打破舊有醫療格局的關鍵。
然而,他也清楚地看到了張浩眼裡的血絲,聽到了他聲音裡的一絲沙啞。
下沉的專家辛苦,基層的醫生要消化吸收這麼多新知識也絕不輕鬆。
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以及對省醫本部正常醫療秩序可能產生的影響,都是潛在的隱患。
更重要的是,馬文山那些老專家,絕不會坐視自己的權威被挑戰,利益被觸動。
他們的反擊,恐怕很快就會到來。而且,一定是看準了要害,最狠辣的方式。
離開社區中心時,已是華燈初上。
張浩送林傑到車邊,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林老師,馬主任今天沒來科室,聽說……身體不太舒服。”
林傑拉車門的動作頓了一下,嗯了一聲,沒多問。
張浩補充道:“科裡明天排的兩台射頻消融術,本來是他主刀,現在……可能要調整。”
林傑抬起頭,看了看省醫住院部那片燈火通明的樓房,那裡是心內科病房所在。
“知道了。”他拉開車門,“你們做好自己的事,按計劃推進下沉工作。有什麼困難,直接向我彙報。”
“明白!”張浩挺直了腰板。
車子駛離社區,融入車流。
林傑靠在椅背上,閉上眼。
“身體不舒服”?這病,來得真是時候。
而且,恐怕不會隻有馬文山一個人“病”。
喜歡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