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省裡,委裡就傳來了新消息。
省委組織部的文件下來了,任命馮靜雲同誌為江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
馮靜雲,女,五十二歲,原任國家衛健委某司副司長。
文件裡附的簡曆很漂亮,京裡下來的,學曆高,履曆光鮮,在部委多個崗位鍛煉過。
消息傳開,委裡又是一陣暗流湧動。
“女的?還是部委下來的?這啥路數啊?”王鑫趁著給林傑送文件的功夫,壓低聲音嘀咕,“林哥,聽說這位馮書記背景不一般,她愛人好像在哪個核心部門……”
林傑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組織任命,服從就是了。彆瞎打聽。”
王鑫縮了縮脖子,沒再吭聲。
張哲剛走,又空降一個,還是從部委直接下來的,這架勢挺大。
林傑心裡也琢磨。
部委司局副職平調省裡任一把手,不算提拔,但實權大了不少。
通常要麼是下來鍍金攢資曆,要麼就是……上麵覺得江東這邊水太渾,需要個背景硬、能鎮得住場子的人來收拾局麵。
結合他之前硬頂張哲、搞得班子雞飛狗跳的情況,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幾天後,馮靜雲到任。
省委組織部一位副部長陪同,開了個簡短的乾部見麵會。
馮靜雲個子不高,齊耳短發,戴一副金絲邊眼鏡,穿著合身的深灰色西裝套裙,臉上帶著微笑,既不顯得過分熱絡,也不讓人覺得冷淡。
見麵會上,馮靜雲用滿口的京腔對大家說:
“感謝組織的信任,讓我有機會來到江東這片熱土,與大家一起為全省人民的健康事業奮鬥。”她先照例肯定了高衛東、張哲時期的工作,話鋒隨即一轉,“當前,我們國家的醫改進入了深水區、攻堅期,挑戰多,任務重。越是在這種時候,越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定是發展的前提,沒有穩定的環境,任何改革都無從談起。我個人認為,衛健委當前的第一要務,就是營造一個團結、穩定、和諧的內部環境,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這樣才能把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林傑坐在台下,麵色平靜地聽著。
這套說辭,他太熟悉了。
張哲當初也是這麼開場的。
隻不過馮靜雲講得更圓滑,更滴水不漏,那股子部委乾部特有的、居高臨下的規範感更明顯。
見麵會結束後,馮靜雲在副部長和辦公室人員的簇擁下離開。
經過林傑身邊時,她腳步略微一頓,看了一眼林傑,微笑著說:
“這位就是林傑同誌吧?久仰大名了。”她主動伸出手。
林傑立刻雙手握住:“馮書記,歡迎您。”
“你在醫改方麵的探索和成績,我在部裡就多有耳聞,年輕人,有想法,有魄力,很好。”馮靜雲語氣溫和,像長輩誇獎有出息的晚輩,“我剛來,情況還不熟,以後工作上還要林傑同誌多多支持、多多配合。”
“馮書記您太客氣了,我一定全力配合您工作。”林傑回複道。
“好,好。”馮靜雲點點頭,沒再多說,轉身走了。
接下來的日子,馮靜雲果然把“穩定”掛在了嘴邊。
她很少直接對具體業務發表意見,大部分時間都在調研——聽各處室彙報,找副職和中層乾部個彆談話,下到地市和醫院也是以聽為主,偶爾問的問題也多集中在人員思想動態、班子團結、風險排查這些方麵。
她對林傑,始終保持著這種“客氣”。在黨組會上,輪到林傑彙報工作時,她會很認真地聽,偶爾點頭,但很少做具體指示。
涉及到林傑分管的科教、信訪領域,她也基本尊重林傑的意見,至少在表麵上是這樣。
但這種“客氣”,更像是一種無形的隔離。
委裡核心的決策,比如年度預算分配、重大人事調整的初步方案、向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彙報,她更多地開始倚重辦公室主任和另一位排名靠前的副主任。
林傑這個“牽頭負責全麵工作”的副職,被自然而然地邊緣化了,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分管領導”。
有一次,林傑拿著一份關於推動“縣管鄉用”試點下一步工作經費的申請報告去找馮靜雲簽字。
報告是之前趙衛國在時就已經原則上同意了的。
馮靜雲接過報告,掃了一眼,沒有立刻簽字,而是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溫和的說:
“林傑同誌啊,你的工作熱情和為基層考慮的出發點,我是充分肯定的。不過呢,現在委裡的重心,還是要先放在‘凝神聚力’上。下麵不少同誌反映,前段時間改革步子邁得有點急,現在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鞏固。這筆經費數額不小,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等大家思想更統一了,條件更成熟了,再推動也不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