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峰正坐在書桌前收拾去陽朔的行李清單,筆記本上列著“查陽朔古山水地圖”“聯係當地古籍館”“準備便攜武脈監測設備”等條目,剛寫完最後一項,辦公桌上的公司內線電話突然響了。
“喂,軒峰嗎?我是王總,你現在來一趟頂樓會議室,有緊急項目要跟你說。”電話裡王總的聲音很急促,不像平時閒聊的語氣。
軒峰心裡納悶,放下筆拿起外套就往公司趕——他住的安保小區離公司近,步行十分鐘就到了。頂樓會議室裡已經坐了幾個人,有公司技術部的主管,還有兩個穿著正裝、胸前彆著“政府項目組”徽章的人,桌上放著一疊厚厚的文件,封麵上寫著“城市應急ai係統開發方案”。
“軒峰來了,快坐。”王總招手讓他坐下,指著旁邊的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市應急管理局的李科長和張工程師,這次找你,是有個重要的政府合作項目要交給咱們公司。”
李科長推了推眼鏡,打開桌上的文件:“軒峰副主管,我們了解到你在ai武脈監測係統的研發上很有經驗,這次的‘城市應急ai係統’項目,主要是應對地震、洪水這些自然災害,需要結合精準的監測和快速的救援路線規劃,我們希望你能負責項目的核心模塊開發。”
“核心模塊具體是指什麼?”軒峰拿起文件翻了幾頁,看到裡麵提到“災害預警精度”“多源數據融合”等關鍵詞。
“就是把不同來源的監測數據——比如地殼運動數據、水文數據——整合起來,再加入提前預警和救援路線優化的算法,”張工程師補充道,“現在市區周邊災害多發,這個係統越早落地,就能越早保障市民安全,所以我們希望能儘快看到初步方案,最好在一個月內完成。”
軒峰心裡咯噔一下——他原本計劃下周就去陽朔找銅牌,現在突然來了個緊急項目,還要在一個月內出初步方案,顯然沒辦法按原計劃出發了。他下意識摸了摸手腕上的手串,手串輕輕發熱,深黃珠子傳來一道沉穩的聲音:“先公後私,完成項目再尋銅牌。應急係統關係到很多人的安全,比找銅牌更緊急。”
這話說到了軒峰心裡——他之前開發ai武脈監測係統是為了對抗滅脈者,保護身邊的人,而這個應急係統能保護更多普通市民,確實更重要。他抬頭對李科長和王總說:“我沒問題,這個核心模塊我來負責,保證一個月內拿出初步方案。”
王總鬆了口氣:“有你這句話我們就放心了,技術部的人你隨便調,需要什麼資源直接跟我說。”
開完會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軒峰打開電腦,新建了一個“應急ai係統初步方案”的文件夾,開始梳理思路:之前的ai武脈監測係統是監測能量波動,這次的應急係統可以借鑒類似的算法,把“武脈能量感知”的邏輯轉化為“地殼能量波動監測”,再加入水文數據的分析模型,應該就能實現提前預警。
他拿出手機,給之前聯係好的陽朔古籍館工作人員發了條消息,說明自己暫時沒辦法過去,等項目忙完再聯係。放下手機,他又打開之前收集的災害監測數據,開始篩選有用的信息——雖然暫時不能去陽朔找銅牌,但能參與這麼有意義的項目,他心裡也沒覺得遺憾,反而多了份責任感。
接下來的幾天,軒峰幾乎天天泡在公司,和技術部的同事一起討論數據模型,還去市應急管理局調取了近五年的災害記錄。有時候忙到晚上,他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眯一會兒,醒了繼續改方案——他想儘快完成初步方案,這樣既能交差,也能早點去陽朔找銅牌,免得被滅脈者搶先。
這天晚上,軒峰對著電腦屏幕上的算法模型發呆,手裡拿著咖啡杯,突然想到可以把武脈感知裡“能量異常捕捉”的技術,用到地殼能量波動的監測上,這樣能提高預警的靈敏度。他立刻在鍵盤上敲起來,屏幕上的預警誤差數值一點點下降,從原來的“±3秒”降到了“±1.5秒”,離目標越來越近了。
喜歡珠魂:十二武脈請大家收藏:()珠魂:十二武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