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先天武脈者的行程剛結束,軒峰就馬不停蹄地召集聯盟核心成員開會——成立武脈學院的想法,在他返程的飛機上就已愈發清晰,如今先天武脈者們答應加入或擔任顧問,更是讓這個想法有了落地的堅實基礎。
“滅脈者、噬脈者雖然被平定,但武脈界的亂象剛有好轉,很多武脈者要麼不懂正道理念,要麼隻會蠻乾,還有不少潛在武脈者得不到正確引導,容易走歪路。”軒峰坐在會議桌主位,語氣懇切,“我們成立學院,就是要培養‘懂武脈、懂科技、守正道’的人才,讓武脈與科技融合的理念真正傳承下去,而不是隻靠我們這一代人。”
聯盟的老成員們紛紛點頭讚同。雷老說道:“軒主席說得對,以前武脈者都是各自為戰,沒個統一的規矩和教法,才會出那麼多亂子。成立學院,既能係統傳授武功,又能教他們明辨是非,還能結合科技知識,這才是長久之計。”
“那學院選址在哪?課程怎麼設置?師資又從哪來?”有人提出實際問題。
“選址就定在科技新區。”軒峰早有考量,“那裡聚集了很多科技公司,還有大片待開發的土地,方便我們建設校園,也能讓學員隨時接觸最新的科技,符合‘武脈與科技融合’的理念。市政府那邊我已經溝通過了,他們很支持,願意無償提供土地,還會協助建設配套設施。”
至於課程設置,軒峰也有了初步規劃:“分三個係——武脈理論係、武脈實踐係、武脈科技係。理論係主要教武脈的起源、倫理、曆史,讓學員明白武脈的本質是守護,不是爭鬥;實踐係教武功招式,但不能隻教殺人技,還要結合實戰演練,強調‘自衛不主動傷人’的原則;科技係就更重要了,要讓學員學習基礎的科技知識,了解武脈民生科技的研發邏輯,以後能參與到設備研發或推廣中,讓武脈科技真正服務於人。”
眾人討論了半天,補充了不少細節:理論係要加入“武脈倫理案例分析”,用以前的反麵教材警示學員;實踐係要邀請不同流派的武脈者授課,避免單一化;科技係要和軒峰的公司合作,讓學員能去實驗室參觀學習。
師資問題則是最關鍵的一環。“先天武脈者們是核心師資。”軒峰說道,“靜心寺的老和尚、南島的玄空高僧、北原的清玄道長,他們都答應加入聯盟,我想邀請他們擔任客座教授,給學員們講武脈本源和實戰經驗;西陸的石屋老人雖然不願加入聯盟,但也答應當顧問,我們可以請他定期來講課,解答武脈修煉的難題。”
除此之外,聯盟裡經驗豐富的武脈者可以擔任實踐係講師,軒峰公司的技術骨乾則負責科技係的課程,再從各地高校聘請一些懂曆史、倫理的教授來講理論課,師資隊伍很快就有了雛形。
會議結束後,學院籌備工作正式啟動。選址、設計、施工同步進行,軒峰特意叮囑設計團隊,校園要兼顧實用性和包容性,既要建有武館、訓練場,也要有實驗室、圖書館,還要考慮到不同城邦、不同年齡段學員的生活需求,比如設置多語種服務、無障礙設施等。
與此同時,軒峰親自登門邀請先天武脈者們擔任客座教授。去靜心寺時,老和尚正在打坐,聽聞來意後,欣然應允:“能為武脈培養後繼之人,是老衲的榮幸。我可以給學員們講講先天武脈的修煉心得,再結合佛經裡的向善之道,引導他們堅守正道。”
去北原雪廟邀請清玄道長時,道長正在教弟子們練劍,聽完軒峰的計劃,他放下手中的劍:“我這輩子就研究武脈修煉,能把畢生所學傳給後輩,讓他們少走彎路,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實踐課上,我可以教他們如何在極端環境下穩定內力,還有實戰中如何留有餘地,不傷及無辜。”
最麻煩的還是西陸的石屋老人。軒峰特意帶著之前演示過的迷你耕種設備和淨化儀原型機,再次來到石屋。“老人家,學院不是聯盟的工具,就是一個純粹的教學機構,您隻需要講課,不用參與任何管理事務。”軒峰誠懇地說,“學員們都很想聽聽您對武脈本源的理解,這對他們很重要。”
石屋老人沉默了許久,看著窗外自己種的青菜,緩緩說道:“我可以去講課,但我隻講武脈知識,不講聯盟的理念,也不接受任何頭銜,上完課就走。”
軒峰連忙點頭:“沒問題!隻要您願意來,怎麼都行。”
師資落實後,學院開始全球招生。招生公告通過聯盟官網、社交媒體、各地武脈者組織等渠道發布,明確招生條件:不限城邦、不限年齡16歲以上,60歲以下),有無武脈天賦均可——有武脈天賦的可報考理論係或實踐係,無武脈天賦但懂科技、有愛心的,可報考科技係。
公告一出,全球反響熱烈。短短三天,報名人數就突破了一萬,有來自各個城邦的武脈者,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從事科技工作的工程師,甚至還有幾位退休的醫生和教師,他們都想為武脈和平發展出一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招生辦公室裡,工作人員們忙得不可開交,每天要處理上千份報名資料,還要應對各種谘詢。“請問沒有武脈天賦,能學好科技係的課程嗎?”“實踐係會不會教很厲害的殺人招式?”“我年紀大了,60歲剛好,還能報名嗎?”
針對這些問題,軒峰特意讓團隊製作了詳細的答疑手冊,明確說明:科技係不要求武脈天賦,重點培養研發和推廣能力;實踐係隻教自衛和守護的武功,嚴禁傳授傷人害命的招式;60歲以下均可報名,學院會根據年齡調整課程強度。
篩選工作則異常嚴格,由軒峰、先天武脈者代表和聯盟核心成員組成評審團。評審標準不僅看武脈天賦或科技能力,更看重品德——報名者需要提供無不良記錄證明,還要提交一篇短文,闡述對“武脈和平利用”的理解。
有一位武脈天賦很高的年輕人,在短文中寫道“武脈就是用來強者為王”,直接被評審團駁回;而一位沒有武脈天賦的工程師,因為在短文中詳細描述了自己想研發“武脈輔助醫療設備”的想法,被科技係優先錄取。
經過半個月的篩選,最終錄取了500名學員。他們來自全球各個城邦,年齡最小的16歲,最大的59歲;有武脈者,也有普通科技工作者、教師、醫生;其中還有不少女性學員,甚至有幾位來自偏遠部落的武脈者,他們都帶著對武脈和平發展的期待,彙聚到一起。
錄取結果公布後,全球武脈界一片沸騰。很多沒被錄取的人紛紛留言,希望下次能有機會;被錄取的學員們則激動地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喜悅,開始準備前往都市的行程。
學院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武館的地麵用特殊材料鋪設,能承受武脈能量的衝擊;實驗室裡配備了最新的科研設備,還專門預留了武脈能量接口,方便學員進行武脈科技實驗;圖書館裡不僅收藏了大量武脈古籍,還有最新的科技文獻和民生科技案例。
軒峰作為名譽院長,雖然不負責日常管理,但幾乎每天都會去工地看看,叮囑施工團隊注意安全,確保設施符合教學需求。他還和幾位先天武脈者一起,審定了各係的第一學期課程大綱,確保課程既專業又貼合“守正道、促融合”的理念。
開學前一周,客座教授們陸續抵達都市。老和尚、玄空高僧、清玄道長住進了學院專門準備的宿舍,石屋老人則表示開學當天再來,講完課就返回西陸。軒峰特意組織了一次簡短的師資見麵會,大家圍繞“如何教出守正道的學員”展開討論,達成了一致共識:不僅要教知識、教技能,更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引導學員。
招生工作結束,師資到位,校園建設也進入收尾階段。軒峰站在即將完工的教學樓前,看著“全球武脈學院”的匾額被工人緩緩掛上,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這所學院承載著武脈界的未來,隻要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懂武脈、懂科技、守正道的人才,武脈與科技和平融合的理念就能真正紮根,武脈界的和平與發展也能長久延續。
學院的各項籌備工作基本完成,就等著開學那天,迎接來自全球的500名學員。
喜歡珠魂:十二武脈請大家收藏:()珠魂:十二武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