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明經大腸脈,次指內側起商陽,
循指上廉出合穀,兩骨兩筋中間行,
循臂入肘行儒外,肩髃前廉柱骨傍,
會此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
支從缺盆上入頸,斜貫兩頰下齒當,
夾口人中交左右,上夾鼻孔儘迎香。
此經血盛氣亦盛,是動齒痛頸亦腫,
是主津液病所生,目黃口乾鼽衄動,
喉痹痛在肩前臑,大指次指痛不用。
中醫作為一門古老而神秘的醫學體係,其核心理論便是天人相應學說。這一學說將人視為大自然和宇宙的一部分,強調觀察氣候、環境、外在物質與人體內部之間的緊密聯係以及相互間的影響變化,進而研究人體機能的綜合作用。
在這一中心理論的指引下,中醫治療疾病的首要任務並非直接殺滅病邪,而是通過調理人體機能的平衡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中醫認為,人體本身具有自我修複和抵禦疾病的能力,隻要恢複這種平衡,病邪自然會被驅逐出體外。因此,中醫的治療方法更注重消除病邪在人體內的生存條件,而非單純地對抗病邪。
經過數千年來的不斷研究和實證經驗積累,中醫已經深入掌握了各種疾病發病的原因以及疾病在人體內發展變化的規律。這使得中醫在麵對疾病時,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病情,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無論疾病如何變化,中醫始終堅持以人體為主要治療目標,而非僅僅關注病毒本身。正如中醫裡常說的一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這句話深刻地表達了中醫對於人體自身抵抗力的重視,隻要人體正氣充足,病邪就難以入侵。
現代西方醫學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局部的微觀效應,其研究對象越來越細化,已經深入到細胞、分子甚至原子層麵。這種研究方式使得所設科目日益繁多,形成了相對靜止且直觀的理論體係。通常情況下,西方醫學采取哪裡有病就治療哪裡的方法,獨立且靜態地處理各種症狀。各個科目之間的設立基本上缺乏整體聯係,未能將人體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全麵綜合考慮。例如,當某個器官出現問題時,往往隻是簡單地將其摘除,而沒有充分考慮到相關的各個部位以及整體的係統運作都會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相比之下,中醫所倡導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將人置於宇宙與自然的大環境中進行整體考量,形成了全息的大生態醫學理論。中醫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生命的規律,強調動態的協調平衡,是一種全方位的宏觀理論體係。在中醫看來,健康不能僅僅從局部來判斷,而需要從整體來衡量。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作妄勞。”這意味著人們應當遵循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調和各種養生方法,保持飲食的節製,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以維持身體的整體平衡和健康。
各種症狀的出現都與內在臟腑的變化、整體氣血的運行、個體思想的變化以及外在生活環境、個人的飲食作息習性等諸多因素息息相關。在古老的傳統中醫領域中,儘管存在著不同的門派和手法差異,但每一位中醫大夫實際上都扮演著全科醫生的角色,他們具備全麵調理人體各種疾病的能力。
傳統中醫深入探究疾病的起源,其研究的核心對象是人的生命。中醫學對人體的各個部分進行了詳儘且全方位的考察,不僅關注人體內部的臟腑、經絡、氣血等生理結構和功能,還將人與天地自然的關係納入研究範疇。通過對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心理學、生物學、藥理學等多學科數據的綜合運用,中醫理論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
例如,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節律與自然界的晝夜交替、四季更迭有著緊密的聯係。人體的陽氣在白天上升,夜晚下降,這種變化與自然界的陽氣變化相呼應。因此,中醫在治療疾病時,會考慮到時間因素,根據不同的時辰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
此外,中醫還強調個體的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情緒的波動、壓力的累積等心理因素都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症狀。中醫通過調整患者的心態,幫助其緩解壓力、平衡情緒,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總之,傳統中醫以其獨特的理論體係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麵、綜合的健康理念和治療方法。
例如,許多人都覺得,我每天隻是按時吃三頓飯、睡覺,似乎不應該會有什麼問題。然而,如果不遵循正常的作息時間,將早飯推遲到中午才吃,晚飯則拖到子夜時分才享用,白天卻在睡覺,晚上才開始工作,長此以往,必然會引發許多症狀,並逐漸演變成各種疾病。這是因為,你這樣的生活方式已經違背了人與自然的規律。
要知道,每一個人都並非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獨立單元,而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無數相互聯係的生命個體中的一員。我們的身體和大自然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就如同魚離不開水一樣。因此,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的節奏,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麼疾病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難道疾病會在某一天突然毫無征兆地自然形成嗎?其實並非如此,所有的疾病在降臨之前都會釋放出一些信號。
例如,有些人會長期遭受耳鳴的困擾,或者經常感到腰酸背痛;有些人則脾氣暴躁,容易發火,或者總是悶悶不樂,愛生悶氣;還有些人的扁桃腺頻繁發炎,皮膚也特彆容易過敏;另外一些人可能存在不會正常咳痰或者經常乾咳的問題;有些人則被便秘或大便不成形所困擾;還有些人會經常出現口腔潰瘍;更有一些人的手腳總是發涼,而手心和腳心卻又異常發熱等等。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認為它們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然而,當這些小問題逐漸積累,發展到讓人感到不適,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時,情況往往已經變得非常嚴重了。此時再去醫院進行檢查,往往會發現已經發生了病變,可能是肝癌、肺癌、直腸癌等嚴重疾病。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常常會感到茫然失措、無計可施。麵對疾病,我們就像迷失在黑暗中的船隻,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是因為我們對疾病的成因幾乎一無所知,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隻能根據表麵症狀來推測病情,卻無法深入了解其本質。
不僅如此,對於醫院所給出的治療方案,我們也無從判斷其正確性。畢竟,醫學領域如此複雜,涉及眾多專業知識和技術,我們這些普通人又怎能輕易理解呢?於是,很多人在這種情況下,隻能盲目地聽從醫生的建議,花費大量的金錢去嘗試各種治療方法,甚至有些人最終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喜歡我的中醫生涯之路請大家收藏:()我的中醫生涯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