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夥伴們,晚上好呀!今天呢,咱們要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個非常有趣且重要的話題——六節臟象。所謂臟象啊,簡單來說呢,就是人體內部的五臟以及它們所呈現出來的外在特征和表現。
在這一篇章中,我們會以甲子紀年的運數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天地運行的規律哦。這裡麵可大有學問呢!它會詳細地講述天象的節氣、地理的劃分以及它們與陰陽之間的緊密聯係。
不僅如此哦,我們還會了解到九野和九臟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五運五氣與春夏秋冬四季的相互影響。當然啦,五色五味與五氣五臟之間的關聯也絕對不能錯過哦!
最後呢,還會提出一個非常關鍵的辯證關係,那就是“五運終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這可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呢,大家一定要認真理解哦!
話說回來,黃帝曾經有一個疑問,他說:“我聽說天是以六六甲子作為一年的基數,地是以九九計數的方法來配合天道,人又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與天地相對應,這已經是很久的事情了。但是,我實在是不明白這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呀?”
岐伯回答說:你的問題很高明啊!請讓我就此說說吧。六六之節和九九之會,是用來確定天象的運行規則和節氣的劃分基數的。天度,是用來計算日月行程的;氣數,是用來標誌萬物化生規律的。
在古代中國的哲學觀念中,天被視為陽,地被視為陰;太陽代表陽,月亮代表陰。日月的運行有著特定的區域和軌道,它們的周期性運動形成了時間的概念。太陽每天移動一度,而月亮則移動十三度多一點。因此,大月和小月加起來總共是三百六十五天,構成了一年。
節氣的盈餘會逐漸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閏月。通過將冬至確定為歲首,並以此為起點,使用圭表的日影來測量時令節氣的時間,可以推算出節氣的盈餘,一直到年末。這樣,整個天度的變化就能夠被精確地計算出來。
黃帝對岐伯說:“我已經了解了天度的情況,現在我還想知道氣數是如何與天度相互匹配的呢?”
岐伯回答道:“天以六六之數作為節度,而地則以九九之數與之相配合。天有十個天乾,分彆代表十天,十個天乾循環六次便形成一個周甲,周甲重複六次則構成一年,這就是三百六十天的計算方法。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通曉天道是生命的根本,而這個根本就是陰陽之道。”
大地有九州之分,人類有九竅之數,它們都與天道之氣相互貫通。天道的陰陽之氣衍生出五行,而陰陽之氣又可細分為上、中、下三氣。上三氣相互融合便形成了天空,下三氣相互融合則構成了大地,中三氣相互融合便造就了人類。這三三相合,共計九氣,因此大地被劃分為九野,人體也被劃分為九臟,其中包括形臟四個、神臟五個,共同組成了九臟,以與天道之氣相對應。
黃帝說道:“我已經領悟了六六與九九相互匹配的道理,但先生您曾說過,氣的盈餘積累會形成閏月,我很想知道這是何種氣呢?還望先生能不吝賜教,為我解惑!”
岐伯回答道:“這可是上帝的秘密理論,是先師傳授給我的,實在是難以言說啊。”
黃帝連忙說道:“先生不必顧慮,還請您講給我聽聽吧。”
岐伯解釋道:“五日被稱為一候,三候則合稱為一氣,六氣共同構成一時,而四時則組成一歲。它們各自都有與之相配合且負責主治的方麵。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依次交替承襲,各自都有其主治的時段,等到年終之時,便會重新開始循環。一年之中,四時得以確立,節氣得以分布,它們順應時間的推移,就如同圓環一般沒有起始點,候也是如此。因此,如果不了解當年主氣和客氣相互加臨的具體情況,不明白氣的盛衰以及虛實產生的原因等狀況,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師。”
黃帝接著問道:“五行的運行,周而複始,就像圓環一樣沒有儘頭,那麼它的太過和不及又是怎樣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道:“五行之氣交替更替而成為主導,它們各自的力量有強有弱,從而出現虛實盛衰的變化,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黃帝疑惑地問道:“平氣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
岐伯微微一笑,解釋道:“平氣就是沒有太過或者不及的狀況,是一種平衡的狀態。”
黃帝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著又問:“那麼太過或者不及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道:“這些狀況在古代的經書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黃帝繼續追問:“什麼叫做有所勝呢?”
岐伯耐心地解釋說:“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這就是五行之氣根據時令而相互克製的情況。同時,五行之氣還會影響與之相對應的五臟。”
黃帝似乎對這個概念還不是很理解,於是問道:“那要怎樣才能知道它們之間的相生情況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岐伯詳細地回答道:“要推求所屬之氣的到來,都是從立春開始計算的。如果時令還沒有到,但是相應的氣象卻提前出現了,那就被稱為太過。太過的氣就會壓迫它所不勝的氣,侵犯它所勝的氣,這種情況就叫做氣淫。”時令已經到了,但相應的氣象卻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就被稱為“不及”。當出現“不及”的情況時,原本應該克製它的氣就會肆意妄行,沒有顧忌。而被它所克製的氣,由於缺乏足夠的資助,就會受到傷害。同時,它無法克製的氣也會趁機對其進行侵犯和逼迫,這就是所謂的“氣迫”。
所謂的追求氣象的到來,就是在氣象即將到來的時候,要謹慎地觀察和等待時令的變化。隻有這樣,當氣象真正到來時,我們才能與之相契合、相遇。如果錯過了時令,與氣候背道而馳,以至於無法分辨出五行之氣所對應的時間,那麼,邪氣就必然會在體內滋生,而醫師也將難以控製這種情況。
黃帝問道:“五行之氣有沒有不相互承襲的情況呢?”
岐伯回答說:“蒼天之氣的運行,是有一定規律的,不可能沒有常規。如果五行之氣不按照常規相互承襲,就會被稱為反常的現象。而這種反常的現象,往往會導致人們生病。”
黃帝接著問:“那麼,反常的氣象變化具體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道:“反常的氣象變化確實會導致人生病。如果這種反常氣象屬於人體能夠抵禦和克服的範圍,那麼所引發的病症相對來說就會比較輕微;但如果這種反常氣象超出了人體的承受能力,那麼所引發的病症就會嚴重一些。不僅如此,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人體還同時受到其他邪氣的侵襲,那麼就很有可能會導致死亡。所以說,反常氣象的出現,如果不是在其應該發生的時令,那麼所引發的病症就會相對輕微;但如果正好趕上這種反常氣象發生的時令,那麼所引發的病症就會比較嚴重。”
黃帝聽後,不禁讚歎道:“說得太好了!我還聽說天地之氣相互交融、和合,從而孕育出萬物。而由於天地之氣的變化,萬物又呈現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形態和特征,因此才有了不同的名物。那麼,天地的運行、陰陽的變化,它們對於萬物的作用,到底哪個更多一些,哪個更少一些呢?你可以給我講講其中的道理嗎?”
岐伯微笑著回答道:“您問得可真是太細致了!天是如此的廣闊無垠,簡直難以度量;地也是如此的廣袤無邊,同樣很難去測量。不過,既然像您這樣偉大的神靈提出了這個問題,那我就鬥膽說一說其中的道理吧。您看那草木,它們生長時會呈現出五種不同的顏色,而這五種顏色的變化,簡直是無窮無儘、讓人看不儘的;再看那草木,它們還會散發出五種不同的味道,而這五種味道的醇美,也是讓人嘗不完的啊。”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嗜好和欲望,這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色味的嗜欲與五臟相互關聯。天為人們提供了五氣,地則給予人們五味。五氣通過鼻子進入人體,被貯藏在心肺之中,其氣上升後,會使人的麵色變得紅潤明麗,聲音也更加洪亮;而五味則從口中進入,被貯藏在腸胃裡,以滋養五臟之氣。當五臟之氣和諧並保有生機時,津液就會隨之生成,神氣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黃帝好奇地問道:“那麼,臟象究竟是怎樣的呢?”
岐伯解釋道:“心,乃是生命的根本所在,是元神所居住的地方。它的榮光會顯現在麵部,而它所供應的是血脈,屬於陽中的太陽,與夏季的氣息相互呼應。肺則是氣的根本,是魄的棲息之地,它的榮光體現在毫毛上,所供應的是皮膚,屬於陽中的太陰,與秋季的氣息相對應。”腎臟,主管蟄伏,是閉藏的根本,是精所居之處。它的榮光體現在頭發上,它所供應的是骨骼。腎臟屬陰,為陰中之少陰,與冬季的氣候相應。
肝臟,是四肢的根本,是魂所居之處。它的榮光表現在爪甲上,它所供應的是筋。肝臟用來生養血氣,其味酸,其色蒼青,屬陰,為陰中之少陽,與春季的氣候相應。
脾臟,是倉廩的根本,是營衛所居之處。它的榮光在口唇四旁,它所供應的是肌肉。脾臟屬於至陰一類,與土氣相應。
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它們的名稱為器,具有化生出糟粕、轉化五味的吸收和排泄等功能。以上十一臟功能的正常發揮,都取決於膽的功能是否正常。
人迎脈如果比平時大一倍,那麼疾病就在少陽經;如果大兩倍,疾病就在太陽經;如果大三倍,疾病就在陽明經;如果大四倍以上,那就是格陽,說明陽氣太過旺盛,陰氣難以與之相通。同樣的,寸口脈如果比平時大一倍,疾病就在厥陰經;如果大兩倍,疾病就在少陰經;如果大三倍,疾病就在太陰經;如果大四倍以上,那就是關陰,說明陰氣太過旺盛,陽氣難以與之相通。
要是人迎脈和寸口脈都比平時大四倍以上,這就是關格,意味著陰陽之氣都過於旺盛,相互阻隔而無法相通。關格這種脈象所代表的氣太過強盛,就無法再從天地間汲取陰陽之精氣來補充自身,病人很快就會麵臨死亡。
好啦,親愛的夥伴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裡啦!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獲哦!明天晚上,我們不見不散喲!
喜歡我的中醫生涯之路請大家收藏:()我的中醫生涯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