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霧裹著寒氣,貼在陽穀郊野的田埂上,踩上去咯吱作響。喬鄆蹲在麥田邊,手裡捧著半瓢冬小麥種子,指尖撚過飽滿的麥粒——淺琥珀色的種皮泛著油光,胚芽處的小白點清晰可見,是精心篩選過的良種。“劉大叔,這批種子得按‘三浸三晾’的法子處理,”他揚聲喊道,聲音穿透薄霧,“溫水泡半個時辰,撈出來晾一炷香,再泡,反複三次,能提高兩成發芽率。”
田埂那頭,劉老漢正指揮著農戶們平整土地。凍土被鋤頭刨開,露出下麵濕潤的黑土,冒著淡淡的白氣。“知道了鄆哥!”他直起身,往手心啐了口唾沫,搓了搓凍紅的手,“就是這水涼得刺骨,泡種子時手都凍麻了。”
“我讓周鐵燒了些薑湯水,泡完種子喝一碗,能驅寒。”喬鄆笑著起身,剛要走,腳下一滑,差點摔在田埂上——昨晚下了層薄霜,土麵又滑又硬。一隻溫熱的手及時扶住了他的胳膊,蘇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小心點,田埂滑。”
喬鄆站穩身子,轉頭看她。蘇婉穿著件半舊的青布棉襖,領口圍著條灰布圍巾,手裡提著個竹籃,裡麵裝著幾個粗瓷碗和一小包褐色的藥粉。“這是我用桂枝、生薑磨的粉,”她遞過藥粉包,“泡種子時加一勺,既能防凍,又能防地下的蟲蟻咬種子。”
喬鄆接過藥粉包,指尖碰到她的手,冰涼的觸感讓他皺眉:“怎麼不多穿點?手這麼涼。”說著,從懷裡摸出個暖手的布囊——裡麵裝著炒熱的粗鹽,是昨晚蘇婉給他準備的,他一直揣在懷裡。“拿著暖暖手。”
蘇婉愣了一下,接過布囊,溫熱的暖意透過粗布傳到掌心,臉頰微微發燙:“我不冷,剛才給醫療點送藥,走得急了點。”她轉身往田埂邊的臨時棚子走,“我去把藥粉分了,再給大家盛薑湯水。”
喬鄆看著她的背影,嘴角泛起淺淺的笑意。自從秋收後,兩人的相處越來越自然,一句提醒,一個暖囊,不用多說,卻能懂彼此的心意。他低頭看了看手裡的種子,激活信息探查掃過:
【物品:冬小麥良種】
【品質:優良發芽率80,抗寒能力中等)】
【處理建議:溫水浸種+草藥拌種蘇婉配置的藥粉可提升抗寒能力至良好)】
【農戶反饋:擔憂冬季低溫影響發芽,希望有更穩妥的辦法】
“更穩妥的辦法……”喬鄆沉吟著,走到臨時棚子。棚子裡生著一堆炭火,農戶們圍著炭火取暖,手裡捧著粗瓷碗,喝著薑湯水,哈出的白氣在棚子裡凝成淡淡的霧。蘇婉正給大家分藥粉,每個農戶的種子筐邊都放著一小包,她耐心地叮囑:“拌種時要拌勻,每瓢種子加一勺粉,多了少了都不行。”
喬鄆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除了浸種和拌藥,咱們再給麥田蓋層‘保暖被’——把秋收剩下的稻草鍘碎,播種後鋪在田麵上,厚半寸,既能保墒,又能擋霜,等開春麥苗長出來,稻草爛了還能當肥料。”
“好主意!”劉老漢眼睛一亮,“我家還有兩垛稻草,明天就拉來鍘碎!”
“我家也有!”“互助會的倉庫裡還有不少,夠大家用的!”農戶們紛紛響應,棚子裡的寒氣仿佛都散了些。
正說著,周林騎著小毛驢趕來了,驢背上馱著個布包,裡麵是東平府糧署送來的冬麥種植指南。“鄆哥,糧署的指南到了,還附了張紙條,說戶部的考察官下個月中旬來,讓咱們準備好農桑新政的詳細報告,還要看冬麥的播種情況。”
喬鄆接過指南,泛黃的紙頁上印著工整的楷書,詳細寫著不同地區的播種時間、行距株距和施肥方法。他快速翻到陽穀縣對應的部分,眉頭微微蹙起:“上麵說陽穀的冬麥要密植,行距五寸,株距三寸,但咱們的土地肥力中等,密植容易倒伏,得調整一下。”
蘇婉湊過來看,手指點在指南上:“你看這裡,說‘肥力中等可放寬行距至六寸’,咱們可以按這個來,再配合稻草覆蓋,既能保證密度,又不會倒伏。”她頓了頓,又道,“我可以再配些‘壯苗藥’,播種後兌水澆在田裡,能讓麥苗的根紮得更深,抗倒伏能力也強。”
“就按你說的辦。”喬鄆點頭,對周林道,“你去通知各村,按行距六寸、株距三寸播種,稻草覆蓋的事讓周鐵組織腳夫幫忙,特彆是家裡沒勞力的農戶,一定要幫襯到。”
中午時分,霧氣散了,冬日的陽光透過薄雲灑下來,給麥田鍍上一層淡金色。喬鄆和蘇婉坐在棚子的炭火邊,吃著粗麵饅頭,就著醃蘿卜。“考察官來的時候,估計會問農桑學堂的成效,”蘇婉咬了口饅頭,聲音含糊,“我把這半年的義診記錄整理一下,還有農戶們的健康改善情況,也算學堂的成果。”
“好,”喬鄆咽下嘴裡的饅頭,“我讓趙掌櫃整理互助會的賬目,把糧食增產、農戶增收的具體數字列出來,再讓陳先生寫篇關於新政推廣的文章,這樣既有數據,又有理論,考察官看了也信服。”他看著蘇婉沾了點饅頭屑的嘴角,忍不住抬手想幫她拂掉,又覺得唐突,轉而指著她的竹籃,“裡麵的藥粉夠嗎?不夠我讓周鐵去東平府的藥鋪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婉摸了摸嘴角,沒發現碎屑,卻以為自己沾了灰,臉頰微紅:“夠了,我前幾天剛采了不少桂枝和生薑,曬在學堂的院子裡,磨粉夠用了。”她低頭喝了口薑湯水,掩飾著心跳的慌亂——剛才喬鄆抬手的動作,她看在眼裡,心裡像揣了隻小兔子。
下午,喬鄆帶著農戶們調試播種的耬車。這是他根據《農桑簡易法》改良的,比老式耬車多了個調節行距的木栓,轉動木栓就能調整播種間距。“劉大叔,你試試這個,”他扶著耬車的扶手,“把木栓轉到‘六寸’的刻度,推著走就行,種子會自動掉下去,均勻得很。”
劉老漢握住扶手,試著推了幾步,耬車的鐵鏵紮進土裡,種子順著木槽均勻地撒在溝裡,後麵的覆土板自動把土蓋上,比人工播種快了一倍還多。“這耬車真神了!”劉老漢笑得合不攏嘴,“以前播種得三個人,現在一個人就夠了,還播得勻!”
蘇婉站在田埂上,看著忙碌的人群,手裡拿著個小本子,記錄著播種的進度和農戶的反饋。偶爾有農戶過來問拌藥的細節,她都耐心解答,遇到年紀大的農戶,還會親自幫他們拌好種子。喬鄆看在眼裡,心裡越發覺得,蘇婉就像學堂的根,默默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