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起航
第三章:第一次熬膠的失敗與淚水
窗外,天光已經大亮,城市的喧囂透過並不隔音的窗戶隱隱傳來。林靜幾乎是握著手機,在廚房的小凳子上蜷縮著打了個盹。夢裡全是烏黑油亮、完美切塊的阿膠糕,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她是被一種混雜著焦香與苦味的怪異氣味驚醒的。
心裡咯噔一下,猛地睜開眼,視線第一時間投向窗邊模具裡那盤已經冷卻凝固的阿膠糕。表麵看起來,色澤烏亮,輔料分布均勻,似乎與她想象中的成功品彆無二致。那股若有若無的焦苦氣,或許隻是錯覺?是太累了吧。她安慰自己,強壓下心頭那絲不安的悸動。
她小心翼翼地將整塊阿膠糕從模具中倒扣出來,沉甸甸的一大塊,觸手堅硬而冰涼。找來一把家裡最鋒利的水果刀,用熱水燙過擦乾,她屏住呼吸,準備進行最後一步,也是檢驗成果最關鍵的一步——切片。
刀尖抵在阿膠糕光滑的表麵,用力下壓。預想中順滑切入的感覺並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艱澀的阻力,像是切割一塊過於堅硬的蠟。她加大了力氣,手臂的肌肉都繃緊了。隻聽“哢”的一聲脆響,不是利落的切片聲,而是……崩裂聲。
刀下的阿膠糕並未被整齊切開,而是從邊緣崩開了一道不規則的裂痕,碎屑飛濺。同時,一股更加清晰的焦糊味,從斷裂麵直衝出來,毫不留情地擊碎了她最後的僥幸。
林靜愣住了,不敢置信地湊近那塊崩裂的阿膠糕。斷裂麵內部,顏色並不均勻,靠近底部的位置,顏色明顯更深,呈現出一種不健康的黑褐色,那正是焦苦味的來源。她用手指摳下一小塊深色的部分,放入口中。
一股難以言喻的苦澀瞬間在舌尖炸開,緊接著是喉嚨深處泛起的焦糊感,讓她忍不住乾嘔起來。那味道,與阿膠糕應有的醇厚香甜相差甚遠,簡直像在嚼一塊燒焦的樹皮。
失敗了。
徹徹底底地失敗了。
這一瞬間,所有的期待、一整夜的辛勞、手臂至今未消的酸痛,全都化為了這令人作嘔的苦澀,充斥在她的口腔,也彌漫在她的心頭。像是一根一直緊繃的弦,驟然斷裂,巨大的失落和委屈排山倒海般湧來,將她淹沒。
她頹然地跌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背靠著冰冷的櫥櫃門。手裡還捏著那塊失敗的、散發著焦苦氣的阿膠糕碎塊。眼淚毫無預兆地湧出眼眶,大顆大顆地滾落,砸在蒙著些許灰塵的地磚上,裂開深色的斑點。她沒有出聲,隻是任由淚水無聲地流淌,肩膀微微顫抖著。
為什麼會這樣?她明明每一步都按照教程來的,火候一直很小,攪拌也沒有停……是哪裡出了問題?是烊化時間不夠?還是最後加入輔料後攪拌不均勻,導致底部受熱過度?又或者是這口砂鍋底太薄,不適合熬膠?
無數個疑問在她腦中盤旋,卻找不到答案。隻有那刺鼻的焦糊味,像無聲的嘲諷,提醒著她的無能。前夫那句“我看你能熬出什麼名堂”如同魔咒般在耳邊回響,與此刻口中的苦澀交織在一起,幾乎讓她崩潰。
“媽媽?”
一個帶著睡意、軟糯的聲音在廚房門口響起。
林靜猛地一驚,慌忙用手背胡亂地擦掉臉上的淚水,試圖擠出一個笑容,卻比哭還難看。她迅速將手裡那塊失敗的阿膠糕藏到身後。
妞妞穿著小小的睡衣,光著腳丫站在門口,揉著惺忪的睡眼,小鼻子用力嗅了嗅:“媽媽,什麼味道呀?怪怪的。”她看到了媽媽紅紅的眼眶和沒擦乾淨的淚痕,小臉立刻垮了下來,帶著哭腔問:“媽媽,你怎麼哭了?是不是妞妞不乖?”
女兒關切而惶恐的眼神,像一把溫柔的刀子,紮得林靜心臟更疼。她連忙起身,將妞妞摟進懷裡,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穩:“沒有,妞妞最乖了。媽媽沒有哭,是……是廚房的油煙太大了,嗆到了眼睛。”
她不能讓女兒跟著自己一起承受這份失敗的壓力。
“那媽媽做的甜甜的好吃的東西呢?”妞妞仰起頭,期待地問。
林靜喉嚨一哽,看著藏在料理台角落那盤散發著失敗氣息的阿膠糕,艱難地開口:“那個……那個還沒好,媽媽……媽媽做得不好,不能吃了。”
妞妞的小臉上明顯閃過一絲失望,但她看著媽媽通紅的眼睛,卻伸出小手,輕輕拍了拍林靜的後背,用稚嫩的聲音安慰道:“沒關係媽媽,下次再做嘛。妞妞可以不吃甜甜的。”
孩子的寬容和理解,像一道微弱卻溫暖的光,穿透了林靜心中濃重的陰霾。她緊緊抱住女兒小小的、柔軟的身體,汲取著那一點點支撐她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是啊,下次再做。
她不能就這樣放棄。
安頓好妞妞吃早餐,看著她小口小口喝著牛奶,林靜轉身回到廚房,麵對著那一大盤失敗的“作品”。焦糊的部分頑固地粘連在模具底部,清理起來異常艱難。她用鏟子用力刮著,那黑褐色的、堅硬的殘渣,仿佛是她此刻心情的寫照。每一下刮擦,都像是在刮著她的心。昂貴的輔料——核桃、紅棗、芝麻……全都浪費了。錢像水一樣流走,卻沒有換來任何成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清理完“戰場”,廚房裡依舊彌漫著那股令人沮喪的焦糊味。她打開窗戶,讓冷風吹進來。然後,她再次拿起手機,這一次,她沒有再泛泛地看教程,而是開始有針對性地搜索:“阿膠糕熬糊了怎麼辦?”“阿膠糕熬製為什麼失敗?”“掛旗後加入輔料注意事項”。
她一條條地翻看帖子、視頻下麵的評論和問答。終於,在一個資深手工阿膠糕製作者的分享視頻下麵,她找到了可能的答案。那位博主強調:“掛旗”隻是判斷熬製程度的一個標誌,但並非唯一標準。尤其在加入大量冰冷的輔料後,鍋內溫度會驟降,如果此時火力沒有及時調整到極微小的狀態,或者攪拌速度跟不上,底部極其容易因為瞬間的溫差而粘底焦糊。博主還特意指出,使用砂鍋雖然受熱均勻,但底部蓄熱性強,一旦糊底,挽救都來不及。
原來是這樣!
林靜恍然大悟。她回憶昨晚,在加入輔料後,她確實感到了攪拌異常費力,鍋裡的東西瞬間變得厚重,她隻顧著拚命攪勻,卻完全忽略了火力可能需要再調小,甚至暫時離火攪拌的可能性。經驗的缺乏,讓她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失敗的陰影依然沉重,胃裡因為嘗了那塊焦糊阿膠糕而隱隱不適,口腔裡殘留的苦澀感也尚未完全散去。但這一次,淚水洗刷過的眼睛,卻比之前更加清晰。她知道了失敗的原因,這就意味著,下一次,她有了避免的可能。
她看著窗外灰藍色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帶著涼意的空氣。失敗,原來是這種滋味。苦澀,難以下咽,卻也能讓人清醒。
她拿出那個小本子,在新的一頁,鄭重地寫下一行字:
第一次熬膠失敗記錄原因:加入輔料後火力控製不當,導致底部焦糊。教訓:注意輔料溫度與鍋具蓄熱性,後續操作需更加謹慎,靈活調整火力。
寫完,她合上本子。廚房裡依舊雜亂,還殘留著清理後的水漬和一絲若有若無的焦味。但林靜的眼神已經重新變得堅定。
這第一次熬膠的失敗與淚水,沒有澆滅她心中那株剛剛萌芽的夢想。反而像一場疾風驟雨,讓那柔弱的嫩芽,將根須更深地紮進了現實的土壤裡。
下一次,她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
招代理s)
喜歡阿膠糕裡的光陰請大家收藏:()阿膠糕裡的光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