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起航
第十三章:創業路上的第一個知己
高燒像一場來勢洶洶的山火,在林靜體內燒了整整兩天才不甘心地漸漸退去,留下滿目瘡痍的疲憊和仿佛被掏空了的虛弱。母親送來的薑絲粥喝完了,責備的話語卻像餘燼,仍在心頭隱隱發燙。她強迫自己起床,收拾屋子,清理廚房裡堆積的碗碟,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點,隻是那份因第一個代理而燃起的火苗,被母親的冷水和自身的病痛澆得奄奄一息,隻剩下一點微弱的星火,在心底深處固執地閃爍。
就在她對著空蕩蕩的米缸發愁,計算著最後一點錢該如何撐到下周時,手機響了。是一個本地的陌生號碼。她猶豫了一下,擔心是催繳各種費用的電話,最終還是接了起來。
“喂,您好,是林靜女士嗎?”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溫和而清晰的女聲,“我這裡是美思康宸‘她力量’創業孵化計劃項目組。”
林靜的心猛地一跳,幾乎要從喉嚨裡蹦出來。她握緊了手機,指尖因為用力而泛白,連呼吸都下意識地屏住了。
“是……是我。”她的聲音帶著病後的沙啞和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恭喜您,林女士。經過我們的綜合評估,您已成功通過初審,獲得本次孵化計劃的入選資格。請問您是否確定參加?我們需要確認您的意向,以便安排後續的簽約和培訓事宜。”
通過了?
她……真的通過了?
巨大的、難以置信的喜悅像一道強烈的電流,瞬間擊穿了連日來的病弱、沮喪和自我懷疑。她張著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眼眶毫無預兆地就紅了,滾燙的淚水迅速積聚,模糊了視線。她隻能用力地點頭,仿佛對方能看見一樣,過了好幾秒,才哽咽著擠出幾個字:“參……參加!我確定參加!”
掛斷電話,她依舊保持著接聽電話的姿勢,在原地站了很久。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照在她蒼白卻因激動而泛起一絲紅暈的臉上,灰塵在光柱中歡快地舞蹈。她感覺渾身輕飄飄的,像踩在雲端,高燒後的虛軟似乎都被這股狂喜衝散了。
她衝到書桌前,拿起那張幾乎被摩挲得起了毛邊的申請表,看著上麵“已入選”後麵跟著的電子印章,又哭又笑。這不是夢!這是真的!她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束真正能照亮前路的光!
按照郵件指引,三天後,她再次來到了美思康宸在本市的運營中心。這一次,不再是熙熙攘攘的宣講會大廳,而是一間安靜明亮的培訓教室。和她一樣提前到達的,還有另外幾位女性,年齡各異,衣著普通,臉上都帶著和她相似的、混合著期待、緊張與一絲生活磨礪出的韌勁。
林靜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手心因為緊張而微微出汗。她悄悄地打量著其他人,猜測著她們各自的故事。
“你好,這裡有人嗎?”一個溫和的聲音在旁邊響起。
林靜抬頭,看到一個年紀與她相仿的女人,穿著簡單的米色針織衫和牛仔褲,麵容清秀,眼神清澈而沉靜,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氣質。她懷裡抱著一個筆記本,微笑著看她。
“沒,沒有人。”林靜連忙說。
女人在她旁邊坐下,落落大方地伸出手:“你好,我叫蘇曼。也是這期孵化計劃的學員。”
“你好,我叫林靜。”林靜有些拘謹地和她握了握手。蘇曼的手溫暖而乾燥。
簡單的寒暄後,不知怎麼,話題就聊開了。或許是同為女性的直覺,或許是身處同一環境的放鬆,林靜驚訝地發現,蘇曼的經曆竟與她有幾分相似。蘇曼原本是一名小學教師,婚後為了照顧家庭和孩子辭職,如今孩子稍大,她想重新尋找自我價值,卻發現自己與社會脫節許久,求職屢屢碰壁。她喜歡研究養生,對阿膠糕也有些了解,看到美思康宸的孵化計劃,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了。
“說實話,我來之前也很忐忑,”蘇曼的聲音很柔和,像春日裡的溪流,“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怕跟不上,怕做不好。”
“我也是……”林靜忍不住低聲附和,仿佛找到了知音,“我一個人帶著孩子,之前自己瞎琢磨,失敗了好多次,還被鄰居說,被家裡人反對……”她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將這段時間積壓在心裡的苦水,對著這個初次見麵的、眼神溫柔的女人,小心翼翼地傾倒了一些。
蘇曼沒有打斷她,隻是靜靜地聽著,眼神裡充滿了理解和共情。當林靜說到雨夜送貨發燒,被母親責備時,蘇曼輕輕歎了口氣,遞給她一張紙巾。
“都不容易。”蘇曼輕聲說,“我雖然沒你這麼難,但那種不被理解、自我懷疑的感覺,我懂。我先生也不支持我出來折騰,覺得我好好在家帶孩子就行了。”
同病相憐的感覺,瞬間拉近了兩個女人的距離。她們不再僅僅是同一培訓班的學員,更像是茫茫大海中,偶然相遇、卻能彼此辨認出相同頻率的兩葉孤舟。
第一天的培訓內容主要是美思康宸的企業文化、產品知識和品牌規範。講師在上麵講著gp車間標準、原料溯源體係,林靜聽得格外認真,偶爾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她會悄悄問旁邊的蘇曼。蘇曼似乎做了不少功課,總能給她清晰簡明的解答,有時還會在筆記本上寫下關鍵詞遞給她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課間休息時,她們交換了微信。蘇曼看到林靜微信相冊裡偶爾發的、包裝樸素的阿膠糕照片,真誠地誇讚:“看你做的這個成色,真的很不錯,掛旗肯定很成功。”
一句專業的肯定,勝過外人千百句恭維。林靜心裡暖洋洋的。
培訓結束後,她們一起走出大樓。夕陽的餘暉給城市建築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
“接下來有什麼打算?”蘇曼問。
“我……我想先嚴格按照培訓教的,把流程再規範一下,尤其是衛生和包裝。”林靜老實說,“之前都是自己瞎弄。”
“我也是這麼想的。”蘇曼笑道,“我家廚房還算寬敞,要不……下次我們約著一起實操練習?互相也有個照應,還能交流經驗。”
一起實操?林靜的心猛地一動。這意味著,她不再是獨自一人在那五平米的廚房裡閉門造車,她有了一個可以交流、可以請教、甚至可以相互鼓勵的夥伴!
“好啊!”她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答應,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彩。
分彆時,林靜看著蘇曼騎著共享單車遠去的背影,感覺腳下這條原本孤獨而泥濘的創業路,仿佛一下子寬闊、平坦了許多。陽光不再刺眼,風也變得溫柔。
她知道,蘇曼,這個在創業路上第一個向她伸出友誼之手、能與她感同身受的女人,就是她苦苦尋覓的、第一個真正的“知己”。這份相遇,或許比入選孵化計劃本身,更讓她感到珍貴和充滿力量。
回到那個依舊簡陋的出租屋,林靜的心情卻截然不同。她打開筆記本,在記錄培訓要點的那一頁旁邊,鄭重地寫下了兩個字:
蘇曼。
然後在後麵畫了一個小小的、代表友誼和支持的愛心。
窗外的夜色溫柔地籠罩下來,她卻覺得,眼前的路,從未如此清晰過。因為她知道,從此以後,這條路上,她不再是孤單一人。那句“熬過風雨見彩虹”的信念,也因為有了同行者,而變得更加真切、可期。
招代理s)
喜歡阿膠糕裡的光陰請大家收藏:()阿膠糕裡的光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