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媒體報道的機會_阿膠糕裡的光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阿膠糕裡的光陰 > 第42章 媒體報道的機會

第42章 媒體報道的機會(1 / 1)

第一卷:風雨起航

第四十二章:媒體報道的機會

創業沙龍分享帶來的餘溫尚未散去,那些共鳴的掌聲與新建立的聯係,像微小的火種,在林靜心中持續散發著暖意。她未曾料到,這次勇敢的自我展示,竟如同一塊投入湖麵的石子,其漾開的漣漪,會將她推向一個更為廣闊的舞台。

沙龍結束後的第三天,林靜正在工作室裡與蘇曼一起打包一批發往鄰市的“玫瑰四物糕”訂單,手機響起,是一個陌生的本地固定號碼。她以為是新的客戶谘詢,習慣性地接起,用儘量專業的聲音說道:“您好,‘靜心坊’林靜。”

“您好,林靜女士。”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清晰、乾練的女聲,“我是《都市生活周刊》的記者,方晴。我們關注到您在美思康辰‘她力量’創業沙龍上的分享,對您和‘靜心坊’的故事非常感興趣。我們周刊近期在策劃一個‘都市女性微創業’的專題,希望能對您進行一次專訪,不知您是否方便?”

《都市生活周刊》?專訪?

林靜瞬間愣住了,握著手機的手指下意識地收緊,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都市生活周刊》是本城頗具影響力的生活類媒體,以其深入的報道和精致的排版擁有大量讀者。她,一個在三十平米工作室裡埋頭苦乾的小手藝人,何德何能,能進入這樣一家媒體的視野?

“方……方記者,您好。”林靜的聲音因驚訝而略顯滯澀,“我……我就是個做阿膠糕的,規模很小,可能……沒什麼值得報道的。”

“林女士,您太謙虛了。”方記者笑了起來,語氣真誠,“恰恰是您這種‘小’,才更真實,更有力量。我們從您的分享裡,看到的是當下很多女性在平衡家庭與事業、在追尋自我價值過程中的縮影。您對品質的堅持、在營銷上的巧思、麵對困境的韌性,這些都非常打動我們。我們想呈現的,不是一個成功的符號,而是一個鮮活、生動、正在努力成長的創業故事。”

方記者的話語,精準地消解了林靜內心的惶恐與自我懷疑。她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采訪,更是一個讓“靜心坊”被更多潛在客戶、甚至潛在合作夥伴看到的絕佳機會,是一次寶貴的品牌曝光。

“謝謝您的認可,”林靜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聲音恢複平穩,“我很榮幸能接受您的采訪。您看需要我準備些什麼?”

雙方約定了采訪時間,就在三天後的下午,地點定在“靜心坊”工作室。方記者希望采訪能更貼近林靜真實的工作場景。

掛掉電話,林靜的心依舊怦怦直跳,一種混合著激動、緊張和巨大喜悅的情緒在她胸腔裡衝撞。她看向同樣一臉震驚的蘇曼,兩人幾乎同時說道:“有記者要來采訪?!”

接下來的三天,林靜在維持正常生產秩序的同時,和蘇曼一起,對工作室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掃除和整理。她們並非要刻意營造一個不真實的完美場景,而是希望呈現出一個整潔、有序、專業的手作空間。每一件工具都被擦拭得閃閃發光,原料區分類碼放整齊,操作台一塵不染,連窗台上的那盆綠蘿都被細心澆灌,葉片舒展。

林靜也沒有特意準備“標準答案”。她隻是再次翻閱了那本厚厚的筆記本,讓自己的思緒重新沉浸在那段充滿汗水與淚水的歲月裡。她決定,就像在沙龍上那樣,真誠地麵對記者,講述一個真實的、未經粉飾的“靜心坊”故事。

采訪日如期而至。方記者是一位三十歲出頭、氣質知性、眼神敏銳的女性,她帶著一位安靜的攝影師。一走進工作室,方記者便微笑著讚歎:“很乾淨,很有生活氣息,能感覺到你們的用心。”

采訪開始了。沒有咄咄逼人的提問,方記者更像是一位引導者,她讓林靜從最初離婚後帶著孩子的困境講起,聊到第一次熬膠失敗的沮喪,聊到雨夜送貨的艱辛,聊到被親人質疑時的委屈,也聊到獲得第一個客戶認可時的狂喜,聊到配方改良成功後的成就感,聊到團隊協作帶來的溫暖,聊到供應鏈升級後的安心……

林靜慢慢地講述著,那些曾經讓她痛苦或歡欣的細節,在平靜的敘述中,愈發顯得真實而有力。攝影師在一旁靜靜地捕捉著她在操作台前專注的神情,撫摸原料時溫柔的動作,以及與蘇曼默契配合的瞬間。

方記者聽得非常專注,不時點頭,或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她問了一些非常深入的問題:“在那麼難的時候,是什麼支撐您一定要把這件事做下去?”“您如何看待‘手作’與‘商業化’之間的關係?”“對於和您有類似處境的女性,您最想分享的是什麼?”

這些問題,促使林靜進行更深的思考與總結。當她談到“熬過風雨見彩虹”這個一直支撐著她的信念時,方記者的眼中閃過一道光。

采訪持續了近三個小時。結束時,方記者合上筆記本,真誠地說:“林靜,非常感謝您的分享。您的故事比我想象的還要豐富和動人。它不僅僅是一個創業故事,更是一個關於愛、責任、堅持與成長的女性敘事。我相信,報道出來後,會引起很多讀者的共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送走方記者和攝影師,工作室裡恢複了寧靜。林靜和蘇曼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如釋重負和隱隱的期待。

一周後,最新一期的《都市生活周刊》出街了。在“都市女性微創業”專題的顯眼位置,用了整整兩個版麵,刊登了題為《“靜心坊”林靜:在阿膠糕裡,熬煮愛與新生》的深度報道。文章配發了多張林靜在工作室裡忙碌的現場照片,她的眼神專注而沉靜,嘴角帶著一絲曆經風雨後的柔和與堅定。

報道詳細記述了她從家庭廚房到獨立工作室的艱辛曆程,重點突出了她對產品品質近乎偏執的追求、在營銷上的智慧突破、以及麵對供應鏈危機時的果斷決策。文章引用了她許多質樸卻充滿力量的話語,尤其是結尾處那句:“生活給了我酸澀,但我選擇用它熬出甘甜。我相信,隻要不放棄,總能熬過風雨,見到彩虹。”這句話被特意用加粗字體標出,極具感染力。

報道刊發的當天下午,林靜的微信就“炸”了。

無數久未聯係的朋友、同學發來消息表示驚歎和祝賀。

創業群裡的姐妹們紛紛刷屏點讚,稱她是“我們的驕傲”。

更讓她應接不暇的是,大量的陌生讀者通過文章末尾留的“靜心坊”微信號添加她為好友,谘詢、下單的人絡繹不絕。訂單量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甚至超過了之前朋友圈推廣活動的盛況。

連美思康宸總部的工作人員也打來電話,表示祝賀,並詢問是否可以將報道轉載到集團的官方平台上。

林靜看著手機上不斷跳出的新好友申請和訂單提示,看著那篇承載著她過往艱辛與如今微小成功的鉛字報道,心中百感交集。她沒有狂喜,反而有一種沉澱下來的平靜與感恩。

這次媒體報道的機會,像一道強烈的聚光燈,驟然照亮了“靜心坊”這個曾經隱匿於城市一隅的微小存在。它不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訂單增長,更重要的是,它極大地提升了“靜心坊”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為她打開了通往更廣闊市場的大門。

她在筆記本上,為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刻,留下了記錄:

媒體報道《都市生活周刊》專訪。

標題:《“靜心坊”林靜:在阿膠糕裡,熬煮愛與新生》

影響:

1.品牌曝光度急劇提升:獲得大量陌生客戶關注與訂單。

2.品牌信任度增強:權威媒體背書,極大提升公信力。

3.個人與品牌深度綁定:故事化傳播,增強品牌情感溫度。

4.內部信心提振:對自身道路更加堅定,團隊士氣高昂。

感悟:真誠是最好通行證。腳踏實地做好產品與服務,機遇自會尋聲而來。此為靜心坊發展曆程中一次重要的躍升。

這突如其來的關注與認可,如同在她奮力攀爬的創業之路上,送來了一陣強勁的東風。她深知,這並非終點,而是一個更高的起點。站在這個被照亮的舞台上,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前方那些尚未被征服的山峰,也無比確信,隻要秉持初心,持續努力,她和她的“靜心坊”,定能跨越更多的風雨,擁抱那片屬於她們的、更加壯麗廣闊的彩虹。這篇報道本身,就是對她過往所有堅持的最好犒賞,一道照亮前行道路的、無比耀眼的彩虹。

喜歡阿膠糕裡的光陰請大家收藏:()阿膠糕裡的光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多子多福,養育後代得長生 靈蔬天價?抱歉,有錢也得排隊 末世進化我是異種生物製造師 重生大唐,在高陽公主府當牛馬 仙尊重生:強吻校花後,全網炸了 第四天災:到底誰才是域外天魔 模擬器:我,諸天至高家族老祖! 超神之自研戰錘40K科技 奪回家產,資本家大小姐下鄉邊疆 死亡遊戲:失敗者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