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是根據您的要求創作的第二卷第一百章。
第二卷:溪流彙江
第一百章:林靜的調解:合作共贏的體現
次日清晨九點,線上會議室裡,氣氛凝重。林靜、陳致遠、蘇曼、周曉慧、李薇,五人準時上線。周曉慧麵色緊繃,李薇則微昂著頭,帶著一絲不服,又有些許不安。
林靜沒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題,聲音平和卻自帶分量:“曉慧,薇薇,今天這個會,不是審判庭。我們坐在這裡,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一個隨著我們團隊壯大,必然會出現的問題。你們兩位,都是‘靜心坊’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很多夥伴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希望接下來,我們都能暫時放下情緒,像解決一個業務難題一樣,共同麵對它。”
她的話,定下了“解決問題”而非“追究責任”的基調,讓緊繃的氣氛稍微緩和。
“致遠,你先基於客觀記錄,還原一下事情經過。”林靜示意。
陳致遠冷靜、清晰地複述了時間線、溝通記錄和訂單情況,沒有任何主觀評判,純粹呈現事實。“基於現有信息,代理a前期投入了約70的溝通精力進行專業答疑,李薇在後期通過情感關懷和臨門一腳的優惠,促成了最終成交並完成了收款鏈接的發送。目前係統默認業績歸屬代理a。”
事實清晰後,林靜看向周曉慧:“曉慧,你先說說你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帶情緒,陳述事實和你的核心訴求。”
周曉慧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穩:“靜姐,曼姐,我不是在乎這一單的業績。我是覺得,如果這種‘摘桃子’的行為被默許,以後誰還願意花大量時間去耐心做前期專業服務?這會寒了那些踏實做事、特彆是新人的心!我們一直強調‘思利他’,如果大家都隻盯著最後一下,團隊的文化就變了味了。我的訴求是,業績必須歸屬主要付出勞動的一方,這是對‘勞有所得’和團隊文化的扞衛。”
林靜點頭,表示聽懂了,然後轉向李薇:“薇薇,你呢?說說你的角度。”
李薇有些激動,語速加快:“我知道前期曉慧團隊付出了很多,我也承認!但我並沒有閒著,我也一直在維護客戶,最後那個小禮品和專屬鏈接也是我付出的成本和心意!為什麼我的臨門一腳就不算貢獻?如果嚴格按照規則,係統判定就是看最終收款鏈接,那我的操作並沒有錯!我覺得不能因為誰聲音大、誰資格老,就無視規則!”
雙方的觀點鮮明對立,一個高舉“文化”和“公平”大旗,一個緊握“規則”和“貢獻”盾牌。
蘇曼忍不住想開口調和,林靜用眼神製止了她。
“很好,你們都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林靜緩緩開口,目光掃過兩人,“曉慧扞衛的是團隊的魂——‘思利他’的文化和耕耘者的利益;薇薇強調的是團隊的骨架——規則的明確性和對個體貢獻的尊重。你們都沒有錯,但你們都隻看到了問題的一麵。”
她頓了頓,拋出一個關鍵問題:“但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雙方都覺得自己有理,卻又互相傷害的情況?”
周曉慧和李薇都愣住了。
“根源在於,我們團隊的規則建設,沒有跟上團隊發展的速度。”林靜一針見血,“我們有了宏大的文化理念,但缺乏將這種理念落實到具體業務場景的、精細化的操作規則。當規則存在模糊地帶時,人性的趨利性和對事務的不同理解,就會導致衝突。這不是你們個人的問題,這是團隊管理進化中,我們必須共同補上的一課。”
這番話,將矛盾從個人層麵,提升到了團隊管理機製的層麵,巧妙地為周曉慧和李薇卸下了部分心理負擔。
“那麼,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爭論這一單的歸屬,而是共同製定一個清晰的、大家都認可的規則,來杜絕未來再發生類似問題。”林靜引導著會議的走向,“致遠,基於這個案例,你有什麼規則優化的建議?”
陳致遠早已做好準備,他共享屏幕,展示了一個初步的《客戶交叉谘詢與業績分配細則草案)》:
1.客戶報備原則:任何代理在接觸到一個新意向客戶時,應在團隊內部係統進行簡單報備僅記錄初次接觸時間,不涉及客戶隱私),確立初步的“第一聯係人”身份。
2.貢獻度評估機製:當出現多位代理共同服務一個客戶並產生爭議時,由直屬團隊長和總部協調人如蘇曼)根據溝通記錄,評估各方在“專業答疑”、“情感維護”、“最終促成”等環節的貢獻權重。
3.業績分配方案:
·原則上,業績優先歸屬貢獻權重超過50的一方。
·若各方貢獻相當均在3050),則協商進行業績分配如本單業績歸a,但計入b的團隊推薦人數,或直接按比例分配獎金)。
·明確禁止惡意“撬單”行為,一經查實,嚴厲處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4.設立協作獎勵:對於主動協助他人促成訂單、且未索取主要業績的行為,給予額外的“協作之星”積分獎勵,在團隊內公開表彰。
看到這份草案,周曉慧和李薇的表情都發生了變化。規則清晰了,模糊地帶消失了。
“針對你們這一單,”林靜看著二人,“按照這個草案精神,曉慧團隊在專業答疑上貢獻突出,應為主要業績方。薇薇在後期維護和臨門一腳上確有貢獻,可按‘協作’處理。我建議,此單業績仍歸代理a,但公司額外拿出一份等值於業績獎金的‘戰略新品體驗包’,獎勵給李薇,表彰其促成交易的協作精神,同時也讓她能體驗新品,利於後續推廣。你們覺得如何?”
這個方案,既維護了周曉慧所堅持的“勞有所得”和文化導向,也承認了李薇的付出,並給予了實質性的、麵向未來的補償。
周曉慧率先表態:“靜姐,如果早有這個規則,就不會有這次誤會了。這個處理方案,我接受,也替代理a謝謝公司的公正。”
李薇沉默片刻,也開口了,語氣軟化了很多:“靜姐,我……我接受。之前我確實有點鑽牛角尖,隻盯著規則字眼,忽略了團隊氛圍。這個協作獎勵的方案,我覺得很好。以後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林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就對了。記住,我們是一個整體。一單的得失,與團隊的長遠發展和內部和諧相比,微不足道。規則的完善,是為了讓‘思利他’的文化,有一個更堅實的落地依托,讓善良的人不吃虧,讓努力的人得回報,也讓所有人都能在清晰的規則下放心奔跑。”
她最後總結道:“這次摩擦,暴露了問題,但更催生了更完善的規則。這是壞事,也是好事。希望你們兩位,能以此為契機,不僅冰釋前嫌,更能成為共同維護團隊規則和文化的表率。”
會議結束。周曉慧和李薇各自下線,雖然隔閡不可能瞬間完全消除,但心中的芥蒂已因規則的明確和處理的公正而大大消解。
林靜在筆記本上,為這充滿智慧的一章落下句點:
“曉慧、李薇之爭,圓滿調解。其成功,在於:
一曰‘升維’:將個人恩怨之爭,升華為團隊規則建設之議題,跳脫對錯評判,聚焦問題根源。
二曰‘規則化’:將模糊的文化倡導,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業務細則,使‘思利他’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三曰‘共贏解’:解決方案既扞衛核心文化勞有所得),又承認各方貢獻協作獎勵),化乾戈為玉帛,甚至強化了規則意識。
經此一役,團隊管理之精細化程度,更上一層樓。內部摩擦,若處理得當,非但不是分裂之始,反可為凝聚之力,推動團隊走向更成熟之未來。”
招代理)s
喜歡阿膠糕裡的光陰請大家收藏:()阿膠糕裡的光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