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星火燎原
第十六章:參與國家級非遺項目申請
“傳統膏方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如同一石入水,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激起了不小的漣漪。其係統性的梳理、嚴謹的科研態度以及對民間技藝的珍視,很快便引起了相關文化主管部門的注意。一個意想不到,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機遇,悄然降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向美思康宸集團及“靜心坊”發出了邀請,共同參與“傳統膏方製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
消息傳來,整個團隊沸騰了。這已遠遠超出了商業成功的範疇,這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文化榮譽,是對她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守正創新”理念的最高認可。
在項目啟動協調會上,省非遺中心的專家語氣懇切:“我們關注你們很久了。‘靜心坊’不僅僅是在做生意,更是在活態地傳承和弘揚這門古老的技藝。你們有現代化的研發能力,能將傳統膏方進行科學闡釋和標準化生產,讓古老智慧惠及更多人;同時,你們又保留了古法核心工藝,林靜總本人就是從手工熬製起步,並且你們還在持續記錄和幫扶民間的老師傅。這種‘產、學、研、保’一體化的模式,非常符合當下非遺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你們,是這項技藝最好的當代詮釋者和傳承載體。”
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讓林靜感到肩上的責任前所未有地重大。她立刻整合了“靜心坊”與研究中心的最核心力量,與非遺中心的專家團隊組成聯合工作組,全身心投入到這項意義深遠的工作中。
一、溯源:從故紙堆與老手藝中尋找根脈
申報國家級非遺,絕非易事。它要求項目必須具有悠久的曆史、清晰的傳承譜係、獨特的技藝流程以及深厚的文化價值。
工作組的首要任務,是完成一份足以說服所有評審專家的、厚實的申報文本。這更像是一次對自身文化根基的徹底探尋。
在研究中心,文獻組的成員們埋首於古籍浩瀚的煙海。《本草綱目》、《千金要方》、《熬膠圖說》……一頁頁泛黃的書頁被小心翻閱,一行行關於阿膠、關於膏滋“扶正補虛”、“滋陰潤燥”的記載被摘錄、考證。他們需要清晰地勾勒出傳統膏方從宮廷禦用到民間普及的演變脈絡,論證其作為中華養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曆史地位。
與此同時,田野調查組再次出發,這次的目標更為明確——構建“傳統膏方製作技藝”的當代傳承譜係。他們尋訪了多位年事已高、卻依然堅守古法的老師傅,用影像和文字記錄下他們獨特的“看泡皮”、“辨火候”、“掛旗”、“砸印”等全流程技藝。林靜早期手工熬膠的經曆,以及她記錄的原始筆記,也成為了傳承譜係中珍貴的當代一環,體現了技藝在民間的生生不息。
二、核“芯”:科技為傳統技藝提供現代注腳
在梳理技藝價值時,蘇曼帶領的團隊發揮了關鍵作用。她提出:“我們的申報,不能隻講‘古老的傳說’,更要講清楚‘為什麼它到今天依然有效且珍貴’。我們研究中心的工作,此刻就是最強的支撐。”
於是,在申報材料中,出現了這樣既有傳統深度又有科技硬核的論述:
·對於核心原料“美辰天驕阿膠塊”,材料不僅強調了其遵循古法、選用道地驢皮,更附上了其“藍帽子”認證和現代化純淨生產工藝的說明,證明古法技藝在現代科技加持下,能達到更高、更穩定的品質。
·對於“秘製駐顏膏”、“精力膏”等八大膏方,材料不僅闡釋其遵循的中醫君臣佐使理論和調和陰陽的哲學思想,更引入了研究中心對其部分功效機製的初步科研成果。例如,在論述“禦炎複元膏”的“抗炎抗疲勞”功效時,會附上針對其核心成分的體外抗炎實驗數據;在說明“1314愛的陪伴”係列的“三維修複”時,會引用貽貝蛋白與重組i型膠原蛋白在細胞層麵促進修複的文獻依據和權威檢測報告編號iik),將其“黏膜增厚、提升免疫力”的宣稱,建立在可視化的科學基礎之上。
·對於技藝本身,材料強調,“靜心坊”與美思康宸的模式,並非用機器完全取代手工,而是以科技賦能技藝。例如,用現代儀器精準控製熬膠溫度和時間,取代了完全依賴老師傅個人經驗的“觀火色”,使得技藝的核心得以更精準地傳承和複製,降低了學習門檻,擴大了傳承基數。
三、呈現:一場文化與技藝的完美展示
最終的評審答辯會,更像是一場精心準備的文化盛宴。林靜作為項目申報的首席陳述人,她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從自己如何因為關愛家人健康而接觸膏方、如何從一小方廚房起步講起,講述了這門技藝如何在一個普通現代女性手中被重新激活並獲得新生。
她的身後,大屏幕同步播放著精心製作的申遺片:既有古籍文獻的特寫,也有民間老師傅布滿皺紋卻穩定有力的手在操作,還有美思康宸現代化生產線的高速運轉與研究中心實驗室裡科研人員專注的神情。最後,畫麵定格在成千上萬的“靜心坊”代理,在全國各地通過社群、沙龍,將膏方文化和健康理念傳遞給一個個普通家庭的溫暖場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各位專家,”林靜總結道,聲音清晰而充滿感情,“我們申報非遺,不是為了將這門技藝鎖進博物館的玻璃櫃。我們希望的,是讓它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從曆史的深處流淌而來,經由我們這一代人的手,用科技疏浚河道,用文化拓寬河床,讓它能更好地流向未來,滋養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我們‘靜心坊’數萬代理,既是這門技藝的使用者、受益者,也願意成為它最活躍的傳承者。我們相信,唯有融入時代,服務人民,非遺才能真正‘活’下去,‘火’起來。”
她的陳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評委。
當“傳統膏方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消息正式公布時,林靜沒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樣激動萬分,她隻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辦公室裡,撫摸著那塊最初用來練習切阿膠的小木板,良久。
她在筆記中寫道:
“非遺申報成功,心潮難平,卻非狂喜,而是一種沉靜的回響。仿佛漂泊許久的孩子,終於為手中的技藝,找到了血脈相連的家族與名正言順的歸處。從此,我們熬製的每一滴膏滋,都不再僅僅是商品,而是被國家認證、被時光淬煉的文化結晶。這份榮耀,屬於每一位堅守這門手藝的先輩,屬於美思康宸的科技護航,也屬於我們‘靜心坊’每一位用真心傳遞健康的家人。前路更加清晰:我們肩負的,不僅是企業的發展,更有一份文化的傳承使命。星火之光,已融入文明之長河,吾輩唯有謙卑前行,不負所托。”
喜歡阿膠糕裡的光陰請大家收藏:()阿膠糕裡的光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