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青山不墨
第五十三章:建立阿膠原料驢皮溯源基地
包材的環保升級,解決了產品“外在”的可持續性問題。然而,林靜心中清楚,“靜心坊”產品的靈魂在於內在原料的品質與倫理。尤其是核心原料——美辰天驕阿膠塊所需的驢皮,其來源的穩定性、安全性與道義性,始終是她最深層的牽掛。一場關乎品牌根基的“溯源”之旅,就此展開。
一、源頭的憂慮:血色琥珀背後的陰影
一份來自采購部門的報告,成為了行動的導火索。報告顯示,隨著市場需求的激增,優質驢皮資源日益緊張,價格波動劇烈。更讓林靜憂心的是,傳統的散戶收購模式,難以對驢皮的來源、養殖條件、檢疫情況做到完全可控,存在潛在的品質與安全風險,甚至可能牽扯到不道德的供應鏈環節。
“我們無法容忍,一塊旨在滋養生命的阿膠糕,其源頭可能沾染著無序宰殺或不當養殖的陰影。”林靜在戰略決策委員會上,語氣罕見地凝重,“這違背了我們‘手作之心’的品質承諾,更與‘思利他’的文化核心背道而馳。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溯源基地,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程致遠完全支持這一戰略決策:“從商業角度看,掌控核心原料供應鏈,是構建長期競爭壁壘的關鍵。從品牌價值看,這是我們對萬千用戶‘安心’承諾的最有力踐行。”
二、深入的考察:戈壁灘上的啟示
決議既定,林靜親自帶領一支由技術專家、供應鏈管理人員組成的考察隊,踏上了尋找理想基地的征程。他們走訪了數個傳統的驢皮產區,所見景象卻讓人心情沉重:種群退化、養殖方式粗放、青壯勞力外出導致的產業萎縮……
直到他們來到西北一片廣袤的戈壁灘。這裡日照充足,地域遼闊,雖然環境艱苦,卻擁有發展規模化、生態化養殖的天然優勢。更重要的是,他們遇到了當地一位同樣對驢產業充滿情懷的畜牧專家——馬工。
馬工帶著他們參觀了他苦心經營的小型試驗牧場,介紹了本土優良驢種的特性與保種的重要性。“驢,不僅是生產資料,更是與這片土地共生了千年的夥伴。我們不能竭澤而漁,要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馬工指著在圍欄內健碩奔跑的驢群,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這一幕深深打動了林靜。她看到的不僅是優質的原料產地,更是一種產業與生態、企業與社區共生共榮的可能性。
三、基地的奠基:科技與人文的雙重賦能
“靜心坊”與美思康宸集團聯合投資的“天驕驢生態養殖溯源基地”項目,在這片戈壁灘上正式啟動。這不僅僅是一個養殖場,更是一個融合了科技與人文的現代化產業基地。
·科學養殖與種群保護:基地引入了先進的畜牧管理係統,對驢群的飼料配比、健康防疫、活動空間進行科學管理。同時,與專業研究機構合作,設立了本土優良驢種的保種與繁育中心,確保種群資源的可持續性。
·全程溯源係統:每一頭進入基地的驢,都佩戴了具有唯一編碼的電子耳標。從入欄、成長、防疫、到最終取得驢皮,所有信息都被實時記錄並上傳至區塊鏈溯源係統。未來,消費者隻需掃描阿膠糕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清晰追溯至這頭驢的“一生”,真正實現“從牧場到手中”的全程透明。
·社區共贏模式:基地積極吸納當地牧民參與,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提供種驢、技術指導和保底收購,帶動周邊社區共同發展,將企業的產業鏈延伸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
四、價值的重塑:從交易到責任
當基地的第一批優質驢皮,帶著完整的溯源信息,被送往美思康宸的現代化加工廠時,林靜和團隊成員的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踏實與自豪。
這不僅意味著核心原料的穩定與安全得到了保障,更重要的是,“靜心坊”由此重新定義了與原料的關係——從簡單的市場交易,轉變為深度的產業參與和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站在初具規模的基地了望塔上,望著無垠的戈壁與生機勃勃的牧場,林靜對身邊的程致遠和馬工說:“以前,我們隻是阿膠糕的製作者。現在,我們成了這片土地的守護者、這個古老產業的革新者,以及這份生命滋養事業的傳承者。這塊‘血色琥珀’裡凝結的,將不僅是時間的精華,更是科技的智慧、人文的關懷和對自然的敬畏。”
溯源基地的建立,如同為“靜心坊”的可持續發展大廈,打下了一根最堅實的地基。它讓品牌的承諾,從一句口號,變成了可見、可感、可追溯的現實,真正做到了“青山不墨,基業長青”。
喜歡阿膠糕裡的光陰請大家收藏:()阿膠糕裡的光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