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是根據你的要求創作的第六卷第93章。
第六卷:青山不墨
第九十三章:林靜的自我修養與提升
“百年企業”的夢想如同一顆沉重的種子,落入心田,帶來的不僅是憧憬,更有沉甸甸的壓力。夜深人靜,林靜獨自坐在辦公室裡,麵前攤開的是公司的財務報表、戰略規劃,心裡翻騰的卻是對自身能力的審視與質疑。
“我能帶領大家走那麼遠嗎?”這個念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浮現在她腦海。她意識到,當企業的願景從“生存”、“發展”躍升到“傳承百年”,作為掌舵人,她的知識結構、思維格局和心性修養,也必須迎來一次徹底的蛻變。
這個認知,在她與一位隱退多年的知名企業教練陳老的一次會麵後,變得尤為強烈和迫切。通過程致遠的引薦,她在一次行業論壇後,有幸與陳老品茗交談。
“小姑娘,‘百年企業’這個詞,分量很重啊。”陳老須發皆白,眼神卻澄澈如孩童,他慢悠悠地斟著茶,“它不是靠一代人的拚命就能實現的。你知道,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什麼嗎?”
林靜坐姿端正,恭敬地回答:“是清晰的戰略?是優秀的團隊?還是不可替代的產品?”
陳老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那些都重要,但都不是根本。根本在於企業家的自我超越。一個企業的邊界,往往就是企業家認知和心性的邊界。你想打造一棵能曆經風雨的參天大樹,你自己首先得成為那片能滋養它、包容它,且不斷加深、擴展的沃土。”
他頓了頓,看著若有所思的林靜,繼續說道:“你現在遇到的很多管理瓶頸、決策困境,看似是外部問題,其根源,可能都在於你自身。你的知識儲備是否足以洞察未來十年的產業變遷?你的內心是否足夠強大到承受百年旅程中的孤獨與質疑?你的格局是否寬廣到能容納更多元的人才,甚至培養出超越你的接班人?”
一席話,如醍醐灌頂,讓林靜多日來的迷茫找到了方向。她不再猶豫,回來後立刻著手製定了一份詳儘的“自我提升計劃”,並開始堅決地執行。
首先,是係統性的知識輸入。她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應酬,將清晨和深夜的時間固定用於閱讀和學習。書單不再局限於管理學和市場營銷,而是擴展到了哲學、曆史、生物學、甚至物理學。她開始研究那些真正穿越周期的百年老店和偉大組織的成長史,試圖從中尋找規律。
一次高管會議上,當大家討論到是否要進入一個全新細分市場時,林靜沒有立刻決策,而是引用了最近讀到的生物學“生態位”理論。“我們不要隻想著去搶占彆人的市場,而要思考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核心能力——比如對古方的理解和現代化的研發能力——去創造一個全新的、更適合我們生存和發展的‘生態位’。就像我們的‘1314愛的陪伴’係列,它不就是基於傳統養護理念,結合現代科技,開辟出的一個新領域嗎?”她的話,讓在座所有習慣於傳統商業分析的高管都感到耳目一新。
其次,是心性的磨礪與格局的提升。她開始練習正念冥想,並定期向陳老請教,學習如何在紛繁複雜和巨大壓力下,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澄明。她意識到,真正的強大,不是永遠正確、永不犯錯,而是擁有容錯的胸懷和糾錯的勇氣。
曾經因為一次決策失誤導致公司蒙受損失的項目負責人,忐忑不安地前來請罪。出乎他意料的是,林靜並沒有過多指責,而是和他一起複盤了整個決策過程。“這件事,我也有責任,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我給了你太大的壓力。”林靜平靜地說,“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追究誰的責任,而是從中學習,完善我們的決策機製。你的能力我很清楚,放下包袱,接下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項目需要你。”那位負責人離開時,眼中充滿了感激與重新燃起的鬥誌。
更重要的是,她開始有意識地“授權”與“培養”。她強迫自己從日常運營的細節中抽身,將更多權力下放給程致遠、趙霖以及各業務線的負責人。她開始花大量時間與年輕的核心骨乾進行一對一的深度交流,不僅僅是談工作,更是探討人生、價值觀和未來的行業趨勢。
在一次與幾位年輕總監的座談會上,一位總監感歎:“林總,感覺您最近變化很大,好像沒那麼‘忙’了,但看問題卻更深了。”
林靜笑了笑,坦誠地說:“因為我正在學習如何從‘做事’轉向‘做人’,從‘管理’轉向‘領導’。‘靜心坊’的未來不能係於我一人之身。我的新任務,是為大家營造一個能讓你們儘情施展才華、敢於試錯、快速成長的環境,是去發現和培養那些在未來能夠引領公司走向下一個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遠的人。”
她望向窗外,語氣深沉而堅定:“陳老說得對,企業的天花板,就是企業家的天花板。我希望通過我的學習和提升,能把‘靜心坊’的天花板不斷撐高。我們夢想的百年基業,必須建立在一個能夠不斷自我進化、代代有英才湧現的機製和文化之上。而這第一步,從我自己的修養與提升開始。”
辦公室內安靜下來,隻有窗外城市的微光映照著林靜沉靜而堅毅的側臉。她知道,這條自我修煉的路,比經營企業更加漫長,也更具挑戰。但這正是通往“青山不墨,基業長青”的必經之路。她不僅要做好一個企業家,更要努力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格局、有生命力的組織靈魂的塑造者。
喜歡阿膠糕裡的光陰請大家收藏:()阿膠糕裡的光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