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嶂之巔,悟劍岩旁的山洞內,月乘風盤膝而坐,心神徹底沉入劍聖獨孤劍臨終前以神念烙印下的畢生心血——關於“劍廿三”的創招心得與推演過程。洞內萬籟俱寂,唯有他精神觸須翻閱那無形“道痕”時,引動的細微時空漣漪在靜謐中擴散。
隨著對劍聖推演脈絡的深入解析,月乘風眼中光芒明滅不定,時而為那驚才絕豔的構想而讚歎,時而又為那走入極端的偏執而扼腕。劍聖之才,確已觸及此界凡俗劍道之極巔。他將聖靈劍法前二十二式對天地規則的運用臻至化境,更在生命最後的燃燒時刻,以無上慧劍強行劈開了一絲通往更高維度的縫隙,窺見了時空領域的玄奧。然而,致命的偏差也由此而生。
“原來如此……前輩,你終究是受了那‘絕對寂滅’之意的影響,走得太遠,也太險了。”月乘風心中了然,洞察了關鍵所在。在他以神念構建的推演模型中清晰可見,劍聖在最終構型時,為了追求極致的毀滅與領域的絕對掌控,竟在無意中,過多地融入了當日論道時感知到的《一劍隔世》那份純粹至極的“終結”與“虛無”真意。
這使得“劍廿三”的劍域之內,不僅蘊含著聖靈規則審判之力,更深層地烙印下了否定存在、令萬法歸墟的寂滅核心。其威力固然恐怖絕倫,遠超原軌,但維持和驅動這式“寂滅劍廿三”所需的生命本源與元神之力,也成了一個近乎無底洞的恐怖消耗。這遠遠超出了獨孤劍那具早已不在巔峰的肉身與靈魂的承載極限。如同以凡人之軀,妄圖駕馭星河奔流,未及傷敵,自身便已被那超越極限的力量洪流先行衝垮、瓦解。這便是天下會總壇功敗垂成的根源——非外力乾擾,而是其道軀與元神,先行被自身那超越承載的劍意反噬殆儘。
“過剛易折,盈滿則虧。前輩,你執著於‘術’之極致,卻忽略了‘道’之平衡。”月乘風輕歎,這歎息是對先行者的敬挽,也徹底明確了他自身超越的方向。
他並未因此摒棄聖靈劍法的精華。相反,他清醒地認識到,前二十二式聖靈劍法雖精妙,但其核心奧秘與潛在破綻,早已被無名所窺破。若拘泥原貌,未來與知曉底細者對敵,無異於作繭自縛。
“既然如此,便以此為契機,去蕪存菁,融彙萬法,為我之《太初歸源經》,再開一劍道支脈!”
心念如劍,斬斷迷思。月乘風起身,步出山洞,靜立於滄桑的悟劍岩邊。山風凜冽,卻無法近其身周三尺。他緩緩抬手,並指如劍,以指代筆,以天地為卷,開始推演屬於他自己的劍道篇章。
沒有煊赫的氣勢,沒有奪目的光華。但隨著他指尖劃動,整座沉寂的劍嶂仿佛自沉睡中蘇醒,山石草木皆與之共鳴,發出細微的律動。
“劍一·歸真。”
一道混沌初開般的劍氣自然流轉,返璞歸真,不見鋒芒,卻蘊含萬物起始、萬法源頭之意。此劍已超脫招式,直指劍道本初。
“劍二·幻滅。”
劍氣分化,虛實交織,軌跡莫測,融入《天外飛仙》變幻之妙,卻又超脫其形,直指世間萬相生滅無常之理。
“劍三·輪回。”
劍氣流轉間,隱現生滅循環、因果輪轉之象。此乃化《一劍隔世》之絕對寂滅為相對循環,以《太初歸源經》之造化生機加以調和,形成獨特的輪回劍意。
月乘風心融天地,一式式推演下去。全新的劍法在他手中煥發新生,每一式都深深烙印著他對“太初”、“歸源”之道的理解,既汲取劍聖規則運用之智慧,又徹底打破其桎梏,達到了更為圓融、更貼近大道本質的境界。
當推演至“劍廿二”時,整座劍嶂已然共鳴!無數碎石懸浮,草木俯首,天地元氣如百川歸海,向他彙聚,形成一個巨大的混沌漩渦。
“劍廿三·歸墟。”
他聲音平靜,仿佛在闡述大道至理。此劍出手,天地驟然歸於絕對的靜謐!風停,雲滯,聲消,時光仿佛在此刻凝滯。
一道仿佛源自太初混沌、鴻蒙未判的原始劍光,緩緩向前推進。劍光過處,虛空被無聲地分開,顯露出其後那蘊含著無儘造化與可能的本源之海。這一劍,保留了觸及時空的玄妙,融入了《劍開天門》的開辟意誌,更以龍脈的浩大氣運為基石,達到了生生不息、無始無終的圓滿之境。劍勢如天道運行,威嚴無儘,又綿綿若存,潤澤萬物。
收劍而立,月乘風眼中了然之光湛然。這全新的劍道,已徹底成為他自身體係的一部分,與《太初歸源經》渾然一體。
在接下來的時日,他開始更深層次地融彙諸般絕學。
手持軒轅聖劍,再演《劍開天門》。劍勢愈發磅礴,劍光中顯化日月星辰、山川社稷之虛影,煌煌然如代天行法,劃定清濁,重定乾坤。此劍堂皇正大,以勢壓人,乃是應對正麵強敵、彰顯王道的不二之選。
《天外飛仙》亦臻化境。劍光流轉,暗合大道韻律,在那極致唯美的表象下,蘊含著撼動法則的磅礴偉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劍隔世》的修煉更是精進。當此寂滅劍意展開,劍嶂仿佛被短暫剝離出現世,範圍內草木瞬息枯榮,山石刹那風化重塑,深深觸及了時間領域的邊緣。
這一日,靜坐中的月乘風忽感靈機圓滿。他長身而起,目光首先落在一旁靜靜懸浮的軒轅劍上。金光流溢,皇道之氣沛然莫禦,乃是堂皇正道之利器。他微微頷首,此劍自有其用途。
隨即,他的目光轉向了那柄與他心意相連、陪伴最久的淩霜劍。混沌色澤的劍身光華內蘊,心劍的澄澈守護與魔劍的幽暗毀滅在其中流轉不息,達成一種微妙而危險的平衡。
“萬法歸源,諸道合一,然道途萬千,何必強求歸一形質?”月乘風心念通達,放棄了將諸般劍意強行熔鑄於一柄實體劍器的想法。他的道,在於駕馭與平衡,在於因時製宜,而非固守某一形態。淩霜劍,正是他此道的完美體現——正可為守護之刃,魔可為殺戮之兵,存乎一心,唯利是圖。
他伸手,緩緩握住了淩霜劍的劍柄。
指尖觸及的刹那,一股遠比以往更加深邃、更加緊密的聯係油然而生。淩霜劍仿佛徹底活了過來,不再僅僅是兵器,而是他意誌的延伸,是他體內《太初歸源經》真元與諸般劍意最完美的載體與放大器。劍身內,心劍的浩然與魔劍的戾氣不再是簡單的平衡,而是在《太初歸源經》的統禦下,如同陰陽魚般流轉不息,相生相濟,可以根據他的心意,隨時傾注浩然正氣滌蕩邪祟,亦可引動寂滅魔意屠戮眾生。
他並未賦予此劍新的名字。“淩霜”二字,早已超越其原本意義,成為了他月乘風劍道理念的象征——霜華可潔淨天地,亦可冰封萬物;其性至堅至冷,不滯於物,不困於形,唯從本心,利益為先。
心念微動,淩霜劍發出一聲清越而複雜的劍鳴,既有冰晶碰撞般的清澈,又帶著一絲幽穀寒泉般的冷冽。劍身混沌光華流轉,映照出他平靜無波,卻仿佛蘊藏著無儘風雲的眼眸。
“利器在手,如何運用,存乎一心。軒轅可正世,淩霜……隨我意。”
月乘風輕撫劍身,感受著其中澎湃而馴服的力量。至此,他的兵器之道已然明晰:軒轅劍為煌煌正道之旗幟,淩霜劍則為隨心所欲之魔刃。用何劍,行何事,皆由他根據局勢利弊,一念決斷。
喜歡穿越,從靈鷲宮開始請大家收藏:()穿越,從靈鷲宮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