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郊外的小山坡上,晨霧還沒散儘,沾在草葉上凝成細小的水珠。陳硯踩著露水往前走,石勇跟在後麵,懷裡小心翼翼抱著個木盒,裡麵裝著張鐵柱的斷臂——那是突圍時從南京夫子廟戰場拚死帶回的,血漬早已凝固,卻還能隱約看到苗刀砍出的舊痕。
“就這兒吧。”陳硯停下腳步,望著眼前的場景:山坡下有條小溪,周圍長著成片的鬆柏,視野開闊,能望到合肥方向的營房,“背山麵水,能看著弟兄們,也能望著南京,符合苗族‘魂歸故土’的說法。”
石勇點點頭,蹲下身輕輕放下木盒,眼眶通紅:“俺哥生前常說,等打跑鬼子,就回貴州老家,在山坡上蓋間房,守著爹娘。現在……也算讓他守著弟兄們了。”
陳硯拍了拍他的肩膀,沒說話。從淞滬戰場張鐵柱帶著苗族弟兄投軍,到南京夫子廟他拉響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儘,一幕幕在腦海裡閃過。這個不善言辭卻總衝在最前麵的苗族漢子,是3團的脊梁,也是他最放心的兄弟。
幾個苗族士兵拿著鐵鍬,按苗族習俗開挖墓穴——坑不用太深,卻要規整,四周得撒上從貴州帶來的糯米,說是能“安魂”。陳硯讓人找來一塊平整的青石板,親自用匕首刻字,先刻“黔軍英烈張鐵柱之墓”,再刻上“淞滬禦敵,南京殉國,苗刀映血,忠魂永鑄”,每一筆都刻得格外用力,指節泛白。
消息很快傳到營房,吳劍平帶著師部的參謀來了,3團的士兵也自發集合,連帶著121師其他團的殘兵,慢慢在山坡下站成一片。沒人說話,隻有風吹過鬆柏的沙沙聲,還有石勇偶爾用苗語低聲念叨的祈禱詞。
“該下葬了。”陳硯拿起木盒,輕輕放進墓穴。石勇上前,將張鐵柱生前用的苗刀插在墓穴旁,刀鞘上的紅綢被風吹得飄起來,像一團燃燒的火。苗族士兵們圍著墓穴,唱起了苗族的送彆歌,調子悲壯,沒有歌詞,卻讓在場的每個人都紅了眼眶。
“張鐵柱弟兄,是黔軍的驕傲。”陳硯走到隊伍前,聲音不算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朵裡,“淞滬戰場上,他抱著炸藥包往日軍坦克底下鑽;南京突圍時,他帶著苗族弟兄斷後,把生的機會留給我們。他不是死在鬼子的刀下,是為了護著弟兄們,護著百姓,拉響手榴彈跟鬼子同歸於儘的!”
他指著墓穴旁的苗刀,語氣沉重:“這把刀,砍過鬼子的機槍手,劈過日軍的碉堡門,沾的是侵略者的血,是咱們黔軍的骨氣!今天我們把他葬在這兒,不是讓他孤零零的,是讓他看著我們——看著我們怎麼重整121師,怎麼殺回南京,為他,為所有犧牲的弟兄報仇!”
吳劍平走上前,對著墓穴深深鞠了一躬:“張弟兄,還有所有犧牲的黔軍弟兄,121師不會忘了你們。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就絕不會讓鬼子在咱們的土地上橫行!”
士兵們齊刷刷地舉起槍,對著墓穴敬禮,槍托撞在地上,發出整齊的“哐當”聲,在山穀裡回蕩。石勇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對著墓穴磕了三個頭,哽咽著說:“哥,俺會跟著陳副師長,多殺鬼子,替你,替那些犧牲的苗族弟兄報仇!”
其他苗族士兵也跟著跪下,用苗語喊著“魂歸故裡,英魂不散”,聲音裡滿是悲憤,卻透著股不服輸的勁。陳硯看著這一幕,眼眶發熱,他知道,張鐵柱的犧牲不是結束,而是把黔軍的鐵血精神刻進了每個人心裡。
葬禮結束後,士兵們沒有立刻離開,有的蹲在墓穴旁,擦著張鐵柱的苗刀;有的拿出隨身攜帶的乾糧,放在墓碑前,說是“給弟兄留口吃的”;還有幾個老兵,坐在石頭上,說起張鐵柱生前的趣事——比如他第一次吃壓縮餅乾,差點噎著,還跟人吐槽“不如苗家的酸湯魚好吃”,說著說著,聲音就低了下去。
陳硯走到石勇身邊,看著他摩挲著苗刀上的紅綢:“石勇,這把刀,你拿著。”
石勇一愣,趕緊擺手:“這是俺哥的刀,俺不能要……”
“拿著。”陳硯打斷他,眼神堅定,“張鐵柱把苗族弟兄托付給你,這把刀就是信物。以後你帶著他們,繼承你哥的勁,多殺鬼子,彆讓他失望。”
石勇緊緊握住苗刀,用力點頭:“俺記住了!俺一定帶著苗族弟兄,跟著副師長,殺儘鬼子!”
夕陽西下時,陳硯帶著隊伍回營房。走在最後麵的士兵,特意在山坡路口插了根木杆,上麵掛著塊紅布,說是“讓張弟兄能找到回家的路”。風一吹,紅布飄起來,像是張鐵柱在遠遠望著他們。
回到營房,陳硯發現士兵們的精氣神跟早上不一樣了。之前的疲憊和低落少了些,多了股沉甸甸的勁——有人主動去擦拭繳獲的步槍,有人圍著石勇,聽他講張鐵柱的戰鬥故事,還有人去找王銳,問什麼時候開始訓練,什麼時候能打鬼子。
吳劍平看著這一幕,對陳硯說:“沒想到一場葬禮,倒把弟兄們的心聚到一塊兒了。”
“不是葬禮的功勞。”陳硯搖搖頭,望著遠處的小山坡,“是張鐵柱這樣的弟兄,用命把黔軍的魂拴住了。咱們隻要不丟這個魂,就算隻剩一千人,也能拉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當天晚上,營房裡的篝火比往常更旺。士兵們圍著篝火,有人唱起了貴州的山歌,有人拿出刺刀,在地上比劃著戰術,還有人在石勇的帶領下,學著用苗語喊“殺鬼子”。陳硯坐在篝火旁,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清楚:張鐵柱的英魂沒走,他變成了一麵旗,插在每個黔軍士兵的心裡,等著他們帶著這麵旗,殺回戰場,奪回屬於他們的尊嚴和土地。
喜歡鐵血黔軍:從抗戰到解放請大家收藏:()鐵血黔軍:從抗戰到解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