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四年,十月十六日。
北京城,萬人空巷。晨曦微露,通往皇城的各條主乾道早已被翹首以盼、摩肩接踵的百姓圍得水泄不通。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節慶般的歡騰與期待。今日,是天啟朝首屆武舉恩科的傳臚大典之日,新科武進士的排名將最終揭曉,帝國未來的將星,將在此刻,沐浴天恩,榮耀加身!
一、皇極殿前·盛世典儀
典禮並未設在京師大校場,而是遵循古製,移至皇城正殿——皇極殿奉天殿)前的巨大廣場舉行,其規格與隆重程度,堪比文科進士傳臚,充分彰顯了皇帝朱嘯對此次武舉的極度重視與振興武備的堅定決心。
廣場之上,旌旗招展,儀仗森嚴。
身著金色盔甲的大漢將軍殿廷衛士)手持金瓜、鉞斧、朝天鐙,如同雕塑般肅立於丹陛兩側。
龍旗衛、旗手衛的士兵高舉日月龍旗、北鬥旗、五嶽旗以及代表兵部、五軍都督府、海軍衙門的旗幟,迎風獵獵。
宮廷樂師肅立於廊下,準備奏響莊嚴的禮樂。
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品級肅立於廣場東側;勳貴宗室則立於西側。
所有通過考核、獲得武進士資格的武生一千人),身著統一發放的嶄新青色武生服,按初步排名,整齊列隊於廣場中央,人人神情激動,屏息凝神,等待著命運的最終宣告。
廣場外圍,則由京營“天命軍”與龍鱗衛共同警戒,鋼槍如林,甲胄鮮明,維持著秩序,將無數圍觀百姓阻隔在安全線外,形成一道威嚴的人牆。
辰時正刻,景陽鐘撞響,聲震九城!
“陛下駕到——!”司禮太監尖亮悠長的傳唱聲,穿透雲霄。
莊嚴恢宏的宮廷禮樂驟然奏響!
在文武百官、勳貴宗室的簇擁下,天啟皇帝朱嘯,身著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十二旒通天冠,腰佩龍淵寶劍,緩步登上皇極殿前高高的丹陛,立於九龍禦座之前,黃羅傘蓋之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從廣場上每一位官員、勳貴、武生以及遠處百姓口中爆發出來,聲浪如同實質,震撼著皇城的每一個角落!場麵之盛大,氣勢之恢宏,遠超此前校場開幕式。
皇帝朱嘯目光掃過下方,熔金般的瞳孔在十二旒後閃爍著欣慰與威嚴的光芒。他微微抬手。
司禮太監高聲宣唱:“平身——!”
二、金殿傳臚·唱名賜第
禮樂稍歇,全場鴉雀無聲,落針可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丹陛之上。
兵部尚書王在晉手持一份金漆雲龍紋的皇榜,上前一步,麵向全場,展開皇榜,運足中氣,以洪亮而極具穿透力的聲音,朗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天啟十四年十月,朕特開恩科,遴選武備英才。經月餘考核,諸生競逐,各有千秋。今評定高下,欽定一甲三名,二甲九十七名,三甲九百名,賜武進士及第、出身、同出身!”
“茲唱名傳臚,昭告天下!”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王在晉深吸一口氣,用儘平生力氣,高聲唱道:
“第一甲第一名——”
聲音通過特製的鐵皮喇叭,清晰地傳遍全場,甚至傳到皇城之外!
“趙承霄!”
“賜武狀元及第!”
“萬歲!”人群中爆發出震天的歡呼!
隻見隊列最前方,海軍軍官學堂的趙承霄,儘管極力保持鎮定,但身體仍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他深吸一口氣,邁著沉穩而有力的步伐,走出隊列,一步步踏上丹陛,在禦前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聲音洪亮:“臣趙承霄,叩謝陛下天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朱嘯看著他,眼中滿是讚賞,微微頷首。
“第一甲第二名——”
“楊文嶽!”
“賜武榜眼及第!”
“好!”文官隊列中傳來一陣低低的讚許聲。
楊文嶽神色肅穆,整理了一下衣冠,步履從容,儀態端莊,上前跪倒:“臣楊文嶽,叩謝陛下天恩!”其儒將風範,令人心折。
“第一甲第三名——”
“李過!”
“賜武探花及第!”
這個結果稍顯意外,但細想又在情理之中。李過傳統武藝頂尖,新式科目亦無短板,表現均衡且優異。
李過愣了一下,隨即沉穩出列,單膝跪地,聲音帶著一絲壓抑的激動:“末將李過,謝陛下隆恩!”其低調務實的風格,同樣贏得不少好感。
三鼎甲確立!狀元、榜眼、探花皆出身新式學堂或具備新學背景,海軍學員拔得頭籌,文武全才的楊文嶽位居次席,勇猛與細致兼備的李過摘得探花!這個結果,強烈地宣示了皇帝陛下選拔新式軍官的導向!
唱名繼續。
“第二甲第一名,錢知晏!”
“第二甲第二名,孫景和!”
“第二甲第三名,周硯辭!”
……
海軍學員的名字接連不斷地被唱出,幾乎壟斷了二甲前列的位置,彰顯其無可爭議的綜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