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霄!”皇帝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刻意為之的激勵,“武狀元趙承霄,勇猛果敢,每戰必先,累立戰功!特旨,破格晉封——定遠侯世襲罔替)!賞金幣三百枚!銀元三十萬枚!”這是在明確告訴所有年輕將領,在陛下麾下,不論資曆,隻論軍功!
“晉封伯爵者,十人!”朱由校語速加快,但每個字依舊清晰。
“張獻忠,封平倭伯世襲),賞金幣二十百枚,銀元二十萬枚!”
“孔有德,封寧島伯世襲),賞金幣十百五十枚,銀元十五萬枚!”
“陳磷,封靖海伯世襲),賞金幣十百五十枚,銀元十五萬枚!”
趙守拙:“封安遠伯世襲),賞金幣一百五十枚,銀元十五萬枚!”
尚可喜:“封安島伯世襲),賞金幣一百五十枚,銀元十五萬枚!”
錢知晏:“封定倭伯世襲),賞金幣二百枚,銀元二十萬枚!”
孫景和:“封靖倭伯世襲),賞金幣二百枚,銀元二十萬枚!”
陳柱子:“封奮武伯世襲),賞金幣一百枚,銀元十萬枚!”
耿仲明:“封平島伯世襲),賞金幣一百五十枚,銀元十五萬枚!”
李世敏:“封昭信伯世襲),賞金幣一百枚,銀元十萬枚!”
一個個名字念出,一道道封賞頒布。從伯爵到下麵的子爵、千戶、百戶,乃至各級勳章、榮譽田宅補貼,所有參戰將士,依功績大小,皆有厚重賞賜。
皇帝特彆強調,所有陣亡者家屬,撫恤金一律翻倍發放,並由地方官按時探望,確保其家小生活無憂。
封賞之重,恩榮之隆,前所未有!而且賞賜集中於爵位、榮譽和新型貨幣銀元,幾乎沒有涉及實質性的土地分封,完全符合皇帝之前定下的金融改革和限製土地兼並的國策。
這讓文官們在為武勳高興之餘,也暗暗鬆了口氣,深感陛下謀慮深遠。
待到所有封賞宣讀完畢,整個皇極殿內的氣氛已經熾熱到了頂點。
天啟皇帝趁熱打鐵,示意王承恩,司禮監太監再次展開一道聖旨。
“詔曰:為經略四海,揚威異域,特成立‘遠洋都督府’,統籌建造新式遠洋艦船,訓練遠洋水師,探索未知航路,總管海外拓殖、貿易及軍事事宜!首任遠洋都督,由平倭侯俞谘皋兼任!”
成立全新的遠洋都督府!這意味著朝廷的戰略重心,將正式由陸上邊患,轉向無垠的海洋!
大殿在經過一瞬的寂靜後,再次爆發出巨大的聲浪,這一次,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野心。
深夜,乾清宮西暖閣依舊燈火通明。
白日大朝會的喧囂已經散去,但天啟皇帝卻毫無倦意。他秘密召見了工部尚書宋應星、東閣大學士兼天工院院正徐光啟,以及天工院內幾位在格物和匠造上最有靈性的大匠。
閣內沒有宮女太監,隻有王承恩親自在旁伺候。氣氛顯得有些神秘和凝重。
朱由校沒有直接拋出腦海中那些超越時代的“能量塊”知識,而是拿起桌案上的燭台,指著那跳躍的火焰,用一種引導式的語氣問道:“徐愛卿,宋愛卿,你們看這燭火。其光熾熱,其能可觀,然轉瞬即逝,散於空中。你們說,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將這光、這熱,乃至大地深處之火、江河奔流之力、天穹普照之日光,如同將水裝入囊中,將米儲入倉廩一般,將其凝聚起來,固化成塊,如同寶石般便於儲存、運輸,待到需用時,再將其釋放出來?”
徐光啟和宋應星聞言都是一愣,陷入沉思。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直指能量利用的核心困境。
徐光啟沉吟半晌,謹慎地回道:“陛下此問,實乃格物之精髓,直指能源之本源。光熱散逸,確難固存……自古以來,吾等所用薪柴、煤炭,亦是儲存昔日陽光之能,然其形態粗笨,效能低下。若……若真有法門能將地火、水力、日光之精粹直接凝練固存,則……則能源之道,必將迎來翻天覆地之變!其意義,恐不亞於神農播穀,燧人取火!”
宋應星也激動地補充道:“陛下,若此物能成,則機器可不受山川河流限製,艦船可行萬裡不依風帆,其力源源不絕,這……這簡直是再造乾坤之偉力!”
朱由校見他們理解了自己的意圖,並且意識到了其中的巨大潛力,滿意地點點頭。他放下燭台,緩緩道:“朕近日研讀古籍,偶有所得,或有一種名為‘能量塊’的製法雛形……此法或許能凝地火、水力、日光之精華為一體。此事關乎國運興衰,乃我大明未來百年乃至千年之基石,絕密中的絕密!”
他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朕欲在工部之下,秘密設立‘皇家能源總局’,由徐先生總領,宋愛卿及諸位大匠協力,集中最優越的資源,秘密鑽研此道。
初期,可從優化現有煤炭、石油之能量提取效率入手,力求更穩定、更高效……”
朱由校開始緩緩說出一些初級能量塊優化的模糊思路和所需的特殊材料要求。他說的並不詳儘,更多的是指明一個方向和提出關鍵問題。
但即便如此,徐光啟、宋應星等人已是聽得目眩神迷,仿佛看到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在眼前緩緩開啟。
他們深知,皇帝交給他們的,是一個何等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這將是又一場不亞於東瀛之戰的“科技遠征”。
與此同時,一隊精乾的龍鱗衛拿著蓋有皇帝密璽的文書和一份特殊的“祥瑞圖”實為係統提供的資源點地圖),悄然離開京師,向東南沿海及西南山區出發。
他們的任務是,依圖秘密勘探幾處標識為“地火旺盛”、“水力磅礴”的特殊地點,為未來建立能量熔爐做準備。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