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內殿的空氣,仿佛凝結成了冰。太醫院院使周大人與院判劉太醫等人聯合施壓的敵意,如同沉重的枷鎖,試圖將淩雲這個“異類”徹底鎖死在正統醫學的藩籬之內,不容他越雷池半步。他們引經據典,字字句句如刀似劍,扞衛的不僅是所謂的醫道正統,更是他們不容置疑的權威和顏麵。
然而,淩雲深知,床榻上那位日漸枯萎的鳳體,已容不得這般無謂的爭執與拖延。太醫們的方案若能奏效,皇後又何至於沉屙至此?頂住這巨大的壓力,不僅是維護自身的判斷,更是對醫者本心的堅守,是對那一線生機負責任的爭取。
他深吸一口氣,將周遭那些質疑、輕蔑、乃至隱含威脅的目光摒除於心外,目光越過咄咄逼人的太醫們,轉向了那真正能決定一切的人——端坐於龍椅之上,麵色陰沉、目光如炬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淩雲上前一步,對著禦座方向,深深一揖,聲音清晰而沉穩,打破了殿內幾乎凝固的沉寂:
“陛下,”他開口,直接將陳述對象定為最高決策者,避開了與太醫們的正麵糾纏,“草民淩雲,已細察娘娘脈象體征。草民愚見,或有不同於諸位太醫大人之處,懇請陛下聖聽。”
朱元璋的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龍椅扶手,顯示出他內心的焦躁與不耐。他掃了一眼噤若寒蟬、麵色不虞的太醫們,最終將銳利的目光定格在淩雲身上,從鼻腔裡發出一個沉重的音節:“嗯。講。”
“回陛下,”淩雲不卑不亢,條分縷析地開始陳述他那驚世駭俗的診斷,“諸位太醫大人所言‘虛則補之’,確是醫經正理。然,觀皇後娘娘當前症候,草民以為,鳳體之恙,並非單純的虛損之證。”
他略微停頓,確保每個字都清晰地傳入皇帝耳中:“娘娘久病,氣血虧耗,元氣大傷,此確是‘本虛’,乃病之根基。然,細察其痰聲轆轆,胸脘痞悶,舌苔厚膩,脈象雖沉細卻兼見滑象,此乃‘痰濕壅盛,阻滯氣機’之明證,是為‘標實’。”
“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如同良田久旱,卻又被淤泥壅塞。”他用了一個淺顯的比喻,“若此時一味隻知引水灌溉,恐非但清水難入乾涸之地,反令淤泥更甚,壅塞成災,於病情無益,或反受其害。”
這番比喻,形象而尖銳,直指當前治療可能存在的弊端。周院使等人臉色頓時變得極為難看,卻礙於皇帝在場,不敢輕易打斷。
朱元璋的目光閃爍了一下,身體微微前傾,顯然被這個說法吸引了注意力:“哦?依你之見,當如何?”
淩雲知道關鍵時刻到來,他穩住心神,擲地有聲地提出自己的核心思路:“故草民之淺見,當前之要,絕非單一進補或攻伐,而當‘攻補兼施’,標本同治!”
此言一出,周院使幾乎要忍不住嗬斥“狂妄”,但被朱元璋一個冰冷的眼神製止了。
淩雲繼續詳細闡述他的綜合療法:“然,‘攻補兼施’並非蠻乾。需有章法,分步驟,循序漸進。”
“第一步,當以溫和之法,先扶助正氣,穩固根本。”他解釋道,“娘娘脾胃虛弱,虛不受補,驟用峻補厚味,反增其累。臣建議,暫停湯藥,先以精心調配的藥膳為主。可選黃芪、山藥、茯苓、蓮子等藥性平和、健脾益氣之品,慢火細燉,取其清補之性,徐徐圖之,旨在喚醒脾胃自身生化之機,為後續治療奠定根基。”
“待脾胃稍蘇,正氣略有回複之象,方可進行第二步,著力祛除標實之邪。”淩雲話鋒一轉,提出了更讓太醫們瞠目的方法,“然痰濕膠著,深伏體內,尋常湯藥恐難速達病所,且恐再傷脾胃。故草民鬥膽建議,棄用內服峻劑,轉而以外治法為主。”
“草民可施以特定穴位針灸,取豐隆、肺俞、脾俞等穴,以通調氣機,化痰利濕;輔以藥氣熏蒸之法,將化痰辟穢之藥物,如半夏、陳皮、蒼術等,煎煮後取其藥氣,使娘娘由口鼻吸入,直趨肺絡,潤燥滌痰,宣通壅塞。此法藥力直接,可避開口腹,減輕脾胃負擔。”
這套以藥膳固本、針灸與熏蒸祛邪的綜合療法,完全跳出了太醫院慣常的“君臣佐使”內服湯藥的思維定式,其思路與太醫們堅守的“以補為主”的傳統方案迥異,甚至可以說是離經叛道。
周院使再也按捺不住,出列急聲道:“陛下!萬萬不可!針灸熏蒸,多為旁門輔助,豈可作為主治鳳體沉屙之法?藥膳雖好,然力薄效緩,恐貽誤病情啊!鳳體尊貴,當用正道!”
劉太醫也附和:“是啊陛下,此等療法聞所未聞,風險難測!豈可輕試?”
淩雲並未與他們爭辯,隻是向朱元璋再次躬身:“陛下,非常之疾,當用非常之法。草民之法,看似迂回,實則為兼顧娘娘此刻‘虛不受補’、‘實邪纏身’之複雜病機所設。旨在以最小損耗,圖最大功效。一切,皆以娘娘鳳體能否受納、能否奏效為依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元璋沉吟了。
他銳利的目光在淩雲坦然的臉龐和激動反對的太醫們之間來回掃視。他不懂深奧醫理,但他懂得權衡利弊,更懂得看人。太醫們的方案用了這麼久,結果卻是皇後日漸垂危。而這個年輕的郎中,思路清晰,陳述有條不紊,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方法,聽起來確實像是在竭力避免再次“傷害”皇後本就脆弱的身體,試圖用更“輕柔”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尤其是那句“虛不受補”,似乎說中了他潛意識裡的某種擔憂。
是繼續相信這些束手無策卻固守成規的老臣,還是給這個提出了一條看似不同路徑的年輕人一個機會?巨大的風險與一絲微弱的、與眾不同的希望,在他心中激烈交鋒。
殿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等待皇帝的決斷。壓力,全數集中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良久,朱元璋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力:“太醫院之方,沿用至今,未見起色。淩醫士!”他看向淩雲,“朕便依你之法,試上一試。朕會下旨,宮中諸般所需,皆予你便利。”
他話鋒一轉,目光驟然變得冰冷無比,如同實質的刀鋒,直刺淩雲:“但,朕有言在先。此法若有效,朕不吝重賞;若無效……或更有差池……”後麵的威脅,不言自明。
“草民,遵旨!定當竭儘所能!”淩雲深深一揖,心中巨石稍落,但更大的壓力也隨之而來。他知道,他爭取到了一個極其寶貴的機會,但也將自己推到了真正的風口浪尖之上。
一條與眾不同的治療之路,就在這帝王的沉吟與決斷後,獨辟蹊徑,緩緩展開。成敗與否,皆係於淩雲一人之手。
喜歡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