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降臨,宋家老宅似乎也隨著宋老實的離去而沉寂了許多。屋簷下少了那個坐在藤椅上默默抽煙的身影,飯桌上少了那個話不多卻總能一錘定音的聲音。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形的空缺,提醒著每個人那個堅實依靠已經不在。
頭七過後的清晨,趙金鳳卻出人意料地早早起床,甚至換下穿了多日的素色衣服,挑了件暗紅色的棉襖。她走進廚房,像往常一樣生火、淘米、煮粥,動作雖然比往常緩慢,卻異常堅定。
早餐的轉變
當一家人紅腫著眼睛來到餐廳,看到桌上熱氣騰騰的早飯和穿著紅棉襖的母親時,都愣住了。
“媽,您這是...”宋衛國擔憂地上前。
趙金鳳擺擺手,聲音還有些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都坐下吃飯。你爸走了,日子還得過。”
她給每個人盛上粥,目光掃過兒孫們悲傷而迷茫的臉:“你爸最看不得人垂頭喪氣。他要是看見咱們這樣,在那邊也走得不安心。”
這話讓所有人都心頭一震。
飯後,趙金鳳沒有像往常一樣收拾碗筷,而是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坐在宋老實常坐的那張藤椅旁邊的沙發上。
“昨天晚上,我夢見你爸了。”她的話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什麼都沒說,就是笑著指了指院裡的老槐樹,又指了指你們。”
她頓了頓,眼中淚光閃爍,卻倔強地沒有讓淚水流下來:“我懂他的意思。樹還在,你們也在,這個家就散不了。”
老宅的傳承
就在這時,林薇提出了一個困擾大家多日的問題:“媽,以後您是一個人住這兒,還是輪流到我們幾家住?”
所有人都以為趙金鳳會選擇搬去和某個兒子同住,畢竟老宅留下了太多與宋老實相關的回憶。
然而,老人卻搖了搖頭:“我哪兒也不去。這是我和你爸的家,我得住在這兒。而且...”
她看向幾個孫輩:“知遙、佳佳,你們要是不嫌鄉下條件差,周末就回來陪奶奶住。這老宅子,得有年輕人的聲音。”
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更讓人驚訝的是她接下來的話:“薇薇、瑤瑤,你們那個大商場的事,該推進就推進,彆因為你爸的事耽擱了。他在的時候最支持你們搞新項目。”
楚瑤的眼圈一下子紅了:“媽,我們是想等過了這段時間...”
“等什麼?”趙金鳳打斷她,“你爸等了一輩子,就等著看咱們宋家越來越好。現在他看不到了,咱們更得做給他看。”
改變的開始
在趙金鳳的鼓勵下,宋氏集團的各項工作重新步入正軌,而且似乎比以往更加充滿乾勁兒。
購物廣場項目組會議上,楊帆驚訝地發現,原本對項目持保留態度的宋衛國,這次竟然主動提出了加速推進的建議。
“爸臨走前跟我說過,這個項目是宋氏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宋衛國紅著眼睛說,“我們不能讓他失望。”
更讓人感動的是,原本計劃退休的幾位老員工,紛紛找到林薇表示要再乾幾年。
“老實哥對我們有恩,現在他走了,我們得更用心地幫著把企業做好。”老張師傅的話代表了很多老員工的心聲。
與此同時,年輕一代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宋知遙不再抱怨基層工作的辛苦,而是主動要求輪崗到最艱苦的倉儲部夜班。有一次楚瑤深夜去倉庫檢查,看見兒子正和工人們一起卸貨,汗水浸透了工裝,卻沒有一句怨言。
“媽,我想從最基礎的地方學起。”他說,“爺爺說過,地基不牢,大樓再高也會倒。”
趙金鳳的新角色
讓人意外的是,趙金鳳開始積極參與到家族事務中。她不僅定期參加家族理事會的會議,還主動學習起企業管理知識。
一天,楊帆在給管理層講解財務報表時,驚訝地發現趙金鳳戴著老花鏡,認真地做著筆記。
“趙阿姨,您這是...”楊帆有些驚訝。
趙金鳳抬起頭:“我不能總活在老觀念裡。你宋叔走了,我得替他看著這個家,看著這個企業。”
她不僅學,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一次討論“木蘭”品牌發展的會議上,她突然開口:
“我看現在年輕人喜歡的衣服,跟咱們那時候不一樣了。但是不管什麼時候,衣服最重要的是讓人穿著舒服、自在。這是根本,不能丟。”
這番話讓專業出身的品牌總監都連連點頭。
家族的新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