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略落地:從“紙上”到“貨架上”
最先見成效的是“服務暖人心”。劉淑珍把蔬菜區當成了“鄰裡嘮嗑角”,每天清晨把新鮮白菜、蘿卜擺得整整齊齊,見著張大媽來挑菜,就伸手幫著剝掉外層的老葉:“妹子,這白菜芯兒嫩,回去燉豆腐最香,你家小孫子準愛吃。”碰到王奶奶拎著菜籃顫巍巍的,她乾脆幫著選好捆好,送到門口還叮囑:“慢點兒走,明兒想吃啥,我提前給你留著。”
李小明也把“腿腳勤快”落到了實處。有回超市西頭的趙叔買了兩袋麵粉、一桶油,剛走到門口就犯愁——家裡三輪車壞了。小明見狀立馬放下手裡的價簽筆:“趙叔,我幫你送回去!”說著扛起麵粉就走,一路把東西送到趙叔家廚房,還順手幫著把油倒進油桶。這事沒過兩天,趙叔就帶著三個鄰居來超市,笑著說:“就衝小明這實在勁兒,以後買東西咱隻來宋家!”
楚瑤的“稀罕貨”則成了超市的“活招牌”。她跟上海的朋友通了三回電話,終於敲定了十瓶雪花膏、五塊電子表。貨送到那天,楚瑤特意找了塊紅布鋪在貨架最上層,把印著“上海牌”的雪花膏擺成一排,電子表則拆開一塊放在玻璃櫃裡,表盤上的數字在燈光下閃著亮。第一個發現的是村東頭的小芳,攥著錢眼都亮了:“我姐在縣城都沒買到這雪花膏!楚瑤姐,我要兩瓶,一瓶給我媽!”消息像長了翅膀,當天就有十幾個姑娘來問,十瓶雪花膏傍晚就賣空了,電子表也被預訂了三塊。
自家的特色也沒落下。王素芬每天清晨把煮好的茶葉蛋送來,裝在保溫桶裡,一打開蓋,濃鬱的香味就飄滿超市,不少人進門先買兩個墊肚子;張嬸的醬菜裝在透明玻璃罐裡,貼著“宋記手工醬菜”的紅紙標簽,鹹香帶點甜,配粥最下飯,不到一周就賣了二十多罐。林薇乾脆在收銀台旁擺了個小桌,放著醬菜和茶葉蛋的試吃碟,來人就遞上一小勺,嘗過的大多都會捎上一罐。
貨源的難題也慢慢解開了。宋衛國去市裡的批發市場跑了三趟,第一趟批發商聽說他是宋家屯的,還皺著眉擺手:“紅旗商場跟我們打過招呼,不跟你們合作。”宋衛國沒氣餒,第二天帶著自家醃的蜜棗又去了,蹲在批發商的攤位前,掏心窩子說:“大哥,咱都是小本生意,我不求低價,隻求能供貨,鄉親們等著買鹽呢。”第三天,他乾脆幫著批發商卸了半車貨,汗流浹背的模樣終於打動了對方:“行,以後你要貨,提前一天說,我給你留著,價格跟紅旗商場一樣。”
宋衛東也沒閒著。他去鄰縣的食品廠找廠長,拎著兩斤茶葉,在廠長辦公室外等了一上午。廠長見他實在,又想起以前一起喝過酒,終於鬆了口:“給你按出廠價算,每次最少要五十袋麵粉、三十桶油,能拉不?”宋衛東立馬拍胸脯:“能!我明天就找車來拉!”當天下午,他就雇了輛三輪車,拉回了五十袋麵粉,堆在超市後院,看著滿當當的袋子,他笑著給林薇打電話:“薇薇,貨源穩了!”
至於謠言,趙金鳳把進貨單和合格證貼滿了門口的小黑板。進貨單上的批發商名字、日期、數量寫得清清楚楚,合格證上的“檢驗合格”紅章格外顯眼。有回有人指著黑板問:“這單子是真的不?”趙金鳳乾脆把原件拿出來:“你看,這是批發商蓋的章,假不了!要是不信,我帶你去市裡找他!”那人看了半天,點點頭:“行,我信你們,以後還來買。”慢慢的,問謠言的人少了,來買東西的人越來越多。
大概半個月後,宋家超市徹底變了樣。原本空著的貨架被填得滿滿當當,副食品區的麵粉、掛麵堆成了小山,日用百貨區的肥皂、洗衣粉擺得整整齊齊,連以前冷清的角落,都擺上了楚瑤新弄來的廣州手帕、上海糖果。
早上七點剛開門,就有人陸續進來。劉淑珍在蔬菜區忙著稱重,李小明幫著搬東西,楚瑤在收銀台算賬,趙金鳳則在黑板前跟鄉親們嘮嗑,宋衛國和宋衛東忙著從後院搬新到的貨,整個超市裡滿是“這個多少錢”“幫我拿一袋”的聲音,還有茶葉蛋的香味、糖果的甜味混在一起,像極了以前最熱鬨的時候,甚至比以前更旺。
有天傍晚,林薇站在門口,看著裡麵忙碌的家人,又看了看排隊結賬的顧客,心裡暖暖的。楚瑤走過來,遞給他一瓶水:“你看,咱這超市,總算熬過來了。”林薇笑著點頭,目光落在不遠處的村口——自從肖依然失蹤後,就沒再出現過,王有亮說派出所還在留意,但暫時沒動靜,大家也慢慢放下了心。
紅旗商場與宋家超市:顧客百態對比
上午九點,正是鄉鎮集市最熱鬨的時辰,可隔著兩條街的紅旗商場與宋家超市,卻像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再來說說紅旗商場。國營老樓的玻璃窗蒙著層薄灰,陽光照進去也顯得昏暗。門口的木質櫃台後,兩個售貨員歪坐在藤椅上,一個手裡織著毛衣,毛線球滾在腳邊也懶得撿;另一個抱著搪瓷杯,盯著牆上的掛鐘發呆,杯沿還沾著圈茶漬。貨架倒是擺得規整,可全是清一色的袋裝麵粉、老牌肥皂,連個像樣的陳列都沒有——最顯眼的“降價區”,隻有幾袋臨期的餅乾,標簽歪歪扭扭地貼在袋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偶爾有人推門進來,腳步聲在空曠的商場裡格外響。有個大嬸走到調味品區,指著瓶醬油小聲問:“同誌,這醬油多少錢?能打開聞聞不?”織毛衣的售貨員頭也沒抬,語氣硬邦邦的:“上麵有價簽自己看,國營貨還能有假?打開了誰買?”大嬸臉一紅,捏著錢包猶豫半天,最後還是沒買,悻悻地走了。半個鐘頭裡,進來的顧客超不過十個,大多是看兩眼就走,沒一個停留超過五分鐘,櫃台後的售貨員也始終沒起身過,隻有掛鐘的“滴答”聲在空蕩裡打轉。
再轉頭看宋家超市,卻是另一番熱鬨景象。玻璃擦得鋥亮,陽光照進去,把貨架上的商品映得清清楚楚——副食品區的麵粉堆成小山,袋口都係得整整齊齊;日用區除了常規肥皂,還擺著楚瑤新到的上海手帕,粉的、藍的疊成方塊,旁邊掛著“買二送一”的紅紙;最邊上的小桌前,劉淑珍正幫張奶奶挑白菜,手指捏著菜幫笑:“您看這顆,芯兒滿,沒蟲眼,回去包餃子正好。”張奶奶笑得眯起眼:“就聽你的,再給我來罐醬菜,上次買的吃完了,我家老頭子還念叨呢。”
收銀台旁排著隊,有人手裡攥著剛買的雪花膏,跟前麵的人嘮:“這膏擦著臉真潤,我閨女在縣城都沒買到!”後麵的大嬸立馬問:“真這麼好?那我也買一瓶!”李小明拎著兩袋大米從後院出來,看見排隊的趙叔,立馬笑著迎上去:“趙叔,您又買這麼多?我幫您送回去!”趙叔擺擺手:“不用不用,你忙你的!”可小明還是接過米袋,等趙叔結完賬,跟著他出了門。
超市裡滿是聲音——稱重的“滴滴”聲、顧客的聊天聲、劉淑珍的叮囑聲,還有茶葉蛋的香味飄滿整個屋子,偶爾有人路過門口,聞著味就忍不住進來:“同誌,給我來兩個茶葉蛋!”不到半小時,保溫桶裡的茶葉蛋就賣了大半,楚瑤忙著從後院補貨,臉上還帶著笑:“今天的蛋賣得真快,明天得讓王嬸多煮點。”
隔著兩條街,一邊是冷清清的櫃台、硬邦邦的語氣,顧客來了又走;一邊是暖融融的笑臉、熱乎的嘮嗑,顧客排著隊還願意多停留。沒人說破,但鄉親們心裡都清楚——買東西圖的不隻是商品,更是那份實在和暖心。紅旗商場的貨架雖滿,卻少了點人氣;宋家超市的貨架或許不如國營的規整,可每一樣都透著用心,每一個笑臉都藏著真誠,這才是大夥願意來的緣由。
後來,林薇又加了個新法子:讓鄉親們把自家種的新鮮蔬菜、養的雞蛋送來超市賣,超市隻收一點點手續費。村西頭的李嬸第一個來,拎著一籃土雞蛋:“薇薇,我家雞蛋吃不完,放你這兒賣,鄉親們也能吃個新鮮。”慢慢的,來送菜、送雞蛋的人越來越多,超市的蔬菜區更豐富了,鄉親們也多了份收入,都說:“宋家超市不光為自己,還為咱大夥著想,真是好!”
有天晚上關門前,林薇翻著賬本,看著上麵慢慢回升的數字,嘴角忍不住上揚。宋衛東湊過來看:“咋樣,比以前還好吧?”林薇點點頭:“多虧了大家,咱們沒白努力。”宋衛國也笑著說:“以後咱再找更多稀罕貨,把超市辦得更好!”
月光透過玻璃窗照進來,落在賬本上,也落在滿是商品的貨架上。宋家超市的燈亮了很久,裡麵的笑聲、說話聲,混著外麵的蟲鳴,成了夜裡最暖的聲音——那場無聲的反擊戰,他們打贏了,而屬於宋家超市的新日子,才剛剛開始。
喜歡鎏金歲月:妯娌大戰請大家收藏:()鎏金歲月:妯娌大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